李佑明
摘要:民族文化充分反映了各個民族歷史發展水平,是維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紐帶,在各個民族的文學作品中有著充分的體現。受民族文化差異影響,讀者對相同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多有不同。本文主要對民族文化差異在英美文學評論中的作用展開分析,從人道主義與語言等差異入手分析,全面研究各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關鍵詞:民族文化差異;英美文學評論;作用
各國家文學作品在表達形式上都有不同,與國家文化底蘊差異有直接關系,使得作品的地獄特色更強。對此,評論家了解作品內涵外,還需對文學評論要求、標準深入了解,以確保文學評論的合理規范性。任何相同作品的文學評論結果也存在差異,與評論家的文化層次有直接關系,這也是難以避免的問題,但英國文學作品的保守性與美國文學作品的激進主義色彩特征是獲得一致認可的。
一、英美文學特點概述
(一)英國文學特征
影響文學創作的因素較多,也包括自然環境、地域條件因素在內,英國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文學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濃厚與博大胸懷情感特征明顯。英國文學在文藝復興后發展興盛,文學家與作品數量逐步增多,其中以反思現實、歌頌社會類型作品居多。在各國文化大融合形式的帶動下,宗教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數量減少,更立足于現實發展需要,注重文學作品對政治經濟發展的服務性;對此,現實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成為了創作主流。與此同時,不能忽視人為因素對文學作品創作的推動作用,英國文學作品創作思路與協作形式等要素,逐步向著多維度與多元化的態勢發展,民族榮譽感與自信心提升;對此,呈現民族魅力與自信的文學作品數量逐漸增多。這都是文學評論家需要注重的,確保文學評判的嚴謹性與說服力。英國文學作品融入了浪漫古典與現實、現代主義等文化,受到了文藝復興、宗教神學、資本主義工業化、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全球化等變革,文化的多樣化特征更加明顯,都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美國文學特征
美國與舊大陸的距離遠,規避了與大陸國家的戰爭,地理環境相比英國更具有優勢。美國的政治經濟等要素一直處于全球發展前端,政治局勢穩定且經濟發展空間大,但在文學作品起步比英國晚,多少會受到英國文學發展影響,在寫作內容、創作形式等方面都能發展共同點,但以宗教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為主。美國獨立戰爭后實現了全面發展,美國文學的特征更加明顯,逐步擺脫了對英國文學的依賴,更注重從美國民族文化角度進行創作;對此,美國文學作品中的民族氛圍與文化等,都蘊涵著濃厚的獨立人權等美國特色。基于美國本土文化的文學創作,自身的民族特色更加濃厚,相比英國保守寫作風格,美國文學作品的自由獨立與開放多元特征更加明顯。與英國文學脫離后,在啟蒙與浪漫主義的影響下,在文學創作形式上,豐富了現實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等色彩,為美國文學現代化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文字內容與表達形式方面也存在異同,美國文學是現實背景+社會發展態勢+個人意志特色的結合體,注重民主自由宣揚,更強調個性追求的烘托,文學作品創作要素更加豐富,尤其是批評形式的文學創作,閱讀的情境氛圍更加濃厚,對讀者的吸引力更大。
二、民族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一)語言差異
語言是民族文明成果保存與傳遞的載體,是文化重要表現方式。受語言等因素差異影響,文學評論的表現形式也多有不同。文學作品是語言加工再造的結果,有了故事情節與民族文化等要素的支撐,是作品的文化內涵更加深厚,以此也產生了文化差異。英語推動世界經濟文化發展,也具備鮮明的歷史特色與濃厚的文化底蘊,對文學評論工作展開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英國文學評論的保守特征更加明顯,與英國人的謹慎低調性格、老派說話方式、享受生活情調的特征有關。英國人與英語語言更加敬重,直接影響著文學評論。美國在發展中融入了歐洲資本主義,文學創作歷史背景不同,使得美文學評論的語言更加先進,夸張且大膽,創新性等特征更加明顯[1]。
(二)文化內涵差異
英國文學評論的語言在繼承中摒棄,英國人思想守舊,使得文學評論在很長的發展歷程中,仍能體現出現代詼諧色彩、宗教色彩等多種文學評論手法的矛盾性。英國文學評論渴望運用現代化的評論方式,但受傳統思維影響,對常規文學評論手法又無法完全摒棄。美國文學評論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與美國文學發展的差距不大,保持并肩同行的發展狀態,過度追求現代化評論方法,使得歷史厚重感、批判層次感相對淺薄,歷史文化沉淀很少融入,導致文學評論的說服力與全面性不足,在世界文學領域無法站穩腳跟。究其原因與美國歷史文化、經濟政治體制等要素有關,美國的包容性、開放性、先進性更強,整合了歐洲大陸文學、印第安土著文化,使得美國文學評論更加多元與靈動,是世界文學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三)歷史文化差異
英國文學作品,神權與禁欲等人本主義色彩創作類型居多,直接影響著英國文學評論領域發展。評論多采取保守的人本主義觀點,究其原因與妥協性的英國革命有關,使得英國文學評論滯后于世界文學評論領域的發展步伐,收到的質疑爭議也隨之增多。美國文學評論中,獨創性的人本主義特征更加明顯,究其原因與美國歷史短,傳統束縛力度小,文學評論的思想更加現代化,無需考慮歷史遺留問題。尤其是在獨立戰爭后,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圍逐漸形成,各領域發展的創造性更加明顯,文學評論領域發展也不例外[2]。
(四)人道主義差異
基于資本主義制的人道主義起源早,在人類文明創造演進中,該主義內涵更加豐富。從英國人道主義角度分析,基督教思想直接影響英國的人文特點,間接左右著英美文學評論領域進程。在民族文化異同性影響下,創作者對人道主義的認知也多有不同,英國評論者對人道主義的理解相對保守,而美國評論者的理解更加多元與創新。基于人道主義的英國文學著名作品多樣,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深受世界文學評論者的關注。但隨著民族發展進步,英國文學評論者對保守的人道主義逐漸產生質疑。保守的人道主義,可以是社會發展的根基,但不能一成不變,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與世界文學評論領域發展腳步,逐步加大創新的力度,帶動英國評論領域現代化發展。美國評論者在相比之下,對人道主義的認知、理解更加全面,激進性與創新型特征明顯,尤其是在獨立戰爭后,形成了寬松和諧與開放性的文學評論氛圍,評論者觀點更加多元,個人特色明顯。美國文學作品的現實主義色彩濃厚,對美國歷史描述都是一概而過,對美國奴隸制度更是避而不談,導致在閱讀后,欺騙性的意識形態更加明顯。文學作品的好評與差評更是參半,尤其是以諷刺手法為主的文學創作,可將美國當前的不良社會現象相聯系,如種族歧視等,不僅對作品與作者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也直接影響著文學評論領域發展。但不難看出,美國文學評論的觀念更加多元與自由。
三、總結
英美文學演變推動了文學評論領域發展步伐,在社會變革影響下,文學評論越發嚴格與規范,理論指導的系統性更加突出。文學討論從思想觀念與寫作手法等方面,多角度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以此探索出文學發展內在規律,幫助讀者全面掌握作品主旨與思想,為后續文學創作提供價值參照。受歷史變革影響,英美文學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差異越發突出,直接影響著文學評論領域的發展與工作有序展開,并總結出了英美文學評論者的理性與個性的表現。
參考文獻:
[1]宋皓.淺談英美文學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評《英美文學教育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06):144.
[2]莊焰.“科學”作為文學研究的方法——夏目漱石《文學評論》考論之一[J].外國文學,2017(01):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