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基礎科目,立足于解決方法的多樣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與創新性。同時解決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學生構建數學思維以及學生的未來的能力與發展都有促進作用。文章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方法進行探究,旨在加強學生對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認知,并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性與發散性思維,闡明在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多樣化的意義,為小學數學發展與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主體性;多樣性
一、教師加強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能一味地教學,而要把課堂交還給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思考解決問題,要關注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而不是只在意答案的正確與否與分數的高低。小學生心智還未發展成熟,多多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促進他們心智發展。在平常的教學中要采用讓學生先自學然后再教的模式,不局限和打壓學生的思維。教師要營造和諧共贏的學習氛圍,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自我思索與實踐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剛開始教學加減乘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來小算盤或者數指頭加深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習圖形時,教師可讓學生多動手畫圖測量長度,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與善于動手的能力。同時教師在學生遇見瓶頸時,要適當給予提示,采用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教師要聽取多種方法集思廣益再集中講解,鼓勵學生不要單一地思考。
二、立足教材,聯系生活實際
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決生活中實際發生的問題,教師教導學生只著眼教材知識,顯得太過片面空洞沒有說服力,所以在立足教材的同時要聯系生活實際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數學問題放在實際生活中看,有利于學生提出不一樣的解決方法,也讓數學問題變得更加具體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也應該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生活實際與教材知識的碰撞,會增加學生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給學生不一樣的思路。小學數學中不乏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如認識表鐘,認識人民幣等,都是現實中常見的,教師講解知識時可以提前讓學生仔細觀察家中的鐘表分針與秒針或者人民幣的大小歸納總結規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當然,面對小學生,教師的講解也不要太高深,做的課件也要生動有趣,要讓學生在生活實際尋找數學,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在實際生活中促進解決問題多樣性能力的發展。
三、加強交流,延伸獲取知識渠道
在教學數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足討論時間,不要自顧教學進度,拼命灌輸。在有多種解法的題目中,教師要要求學生列出至少兩種的方法,而學生存在個差異,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完美地解決。單個獨立思考解決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要拓寬獲取知識的渠道,讓學生養成課內課外互相交流提問的習慣,加強小組合作。同時對于教師來說,要營造積極發言,敢于發言的教學氣氛。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布置小組交流討論的任務,采用獎勵加分機制,增加集體榮譽感的同時,讓學生產生更多不同的想法。小組交流討論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也要積極參與進來,引導學生往不同方面去思考。在加強交流促進解決問題多樣性能力的發展。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中加強解決問題多樣性能力的發展,符合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小學生的心智還沒有成熟,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改善教學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在交流中促進學生思想的碰撞,發展學生創造性與發散性的數學思維。由此學生的解決問題的多樣性能力才能得到長足發展,從而促進小學數學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張翠琴.對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版),2014(8):212.
[2]劉權.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4(5):103.
作者簡介:林娟(1982—),女,浙江蒼南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