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明
摘? 要:“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的陽光體育口號已經家喻戶曉,全民運動的理念也深入人心。體育運動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它應該成為我們一生的追求,貫穿我們的生活,成為一種習慣。高中作為提升身體素質的黃金時段,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體育課堂,將項目教學法融入到每一節體育課堂,順應高中體育課堂項目教學的“新”常態。本文主要對高中體育課堂項目教學的“新”常態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體育? 項目教學? “新”常態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b)-0134-02
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為出發點,其中身體素質的提升在學校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項目教學法作為高中體育課堂科學的教學方法已呈現出“新”常態。
1? 項目教學法的概述
1.1 發展歷史
項目教學法產生于歐洲,受到歐洲勞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響,歐洲18世紀的工讀教育,美國19世紀的合作教育是它最早的雛形,一直到20世紀中后期它才逐漸趨于完善。項目教育模式屬于現代教育的形式,在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建立,主要內容是大生產和社會性的統一,通過使受教育者社會化來促進他們對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的適應,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
1.2 基本含義
項目教學法即跨專業課程,“項目”是教學形式,一個“項目”包含多門課程的知識,以使學生養成用完整的思路解決問題的習慣。項目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一個項目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實施、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實施過程中教師也可做出恰當的指導,嚴格遵循先練后講、先學后教的順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與傳統的教師直接把現成的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教學模式相比,項目教學法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為高中體育教學的主體的局面,而以引導者、監督者的身份,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1.3 特點
(1)課堂效率高。在項目教學法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參與體育課堂,教師全程指導,學生專注于項目的完成,分工明析,提升了課堂效率。
(2)教學效果明顯。項目教學法在短時間、小空間的范圍內進行,見效快。
(3)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一個項目的完成需要學生從原理入手,再將原理運用到項目的分析、工藝的定制上,最后還要將成果與理論相比照,確保二者的統一性。
(4)目標指向性強。對于學生來說,項目教學法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營造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從簡單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這對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學校方面, 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建立新的課程理念,提高辦學思想的深刻性,推動學校課程體系整體完善。
2? 高中體育課堂采取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
首先,項目教學法通過方式的創新,增加了課堂的新鮮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學生在項目探討的過程中通過與小組成員的合作,增強了團隊意識,對終身的發展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再次,項目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現的平臺,通過與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同時,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促使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提升自己的體育學科素質,也推動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
3? 高中體育課堂項目教學的“新”常態
3.1 理論與實際高度結合
項目教學從產生到發展完善,現如今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實踐性課程,它不再附屬于某門理論課程或主干課程,也不為某個學科所限制,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使它的綜合性越來越強,它涵蓋了至少兩門課程以上的知識和技能,實現了跨學科綜合。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法的指導下,通過對項目親身的體驗,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加以鞏固,同時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結合理論與實際達到發展能力的目的。
3.2 師生在項目教學中充當的角色越來越合理
傳統的項目教學以指導教師為課程活動的唯一中心,隨著項目教學的發展逐漸進入“新”常態,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充當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教師的意志不再是教學活動中的絕對權威,而是充當學生在實施項目過程中的監督者、指導者,主要起宏觀把控的作用,在項目確定目標的第一階段表現得尤為明顯,而在制定計劃和項目實施的二、三階段學生完全處于教學的中心,教師則自覺退居活動的次要位置,到最后總結評估和分析得失階段師生則共同為中心,為整個項目收尾。
3.3 項目教學法朝著開放、雙向、互動的方向發展
封閉、單向、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法已經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強調獨立自主學習的項目教學法剛好彌補了傳統方法的局限,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自由發揮,減少了條條框框造成的束縛,學生也可以與指導老師進行平等的交流,將自己的不同意見分享給他們,甚至可以針對老師的意見提出自己的質疑,將知識和技能活學活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他們的創新能力。
3.4 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測評項目教學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學生身體素質的達標率,為了保證這個達標率,就要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特點,針對學生的特質,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教學資源,合理安排場地和具體的器材,設計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活動。例如對于好勝心強、喜歡競爭的學生,可以組織足球、乒乓球、籃球、排球等球賽;針對富于冒險精神的學生,可以嘗試獨輪車、單雙杠、滑板、輪滑等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針對活潑好動的學生,可以組織太極拳、體操、武術等有節奏、韻律感強的活動;對于內斂安靜的學生,可以開展踢毽子、跳繩、滾鐵環等較簡單的活動。
3.5 比、學、趕、超的競爭氛圍日趨濃厚
項目教學不僅是高中體育課堂項目教學課標的進一步深化,而且深刻體現了這個時代的公平性、社會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從中獲益。毫無疑問,教師應以“育體育藝,揚趣揚長”為出發點,結合每個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針對學習效果,對每個學生做出客觀的公正的評價,并在班級內予以公示,這樣,處于同一水平的學生和不同水平的學生就會相互比照,相互學習,為他們后面的學習提供前進的動力。
3.6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著力打造高中體育課堂項目教學“新”常態
強健體魄,促進成長,構建和諧的校園成長環境?!斑_標爭優,強健體魄”是“陽光體育”的核心目標,在教學實踐中,貫徹實行小組精細化管理,調查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以達到小組成員優勢互補的目的。同時,將文化課的學習和體育技能的鍛煉融入到小組的集體活動中,實現強健體魄和健全心智的雙贏互促,構造和諧的校園環境。
4? 結語
在項目教學中,學生參與創造實踐,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是關鍵,從中學生可以體驗創新的艱辛和樂趣,培養問題思維,增強實踐能力?!耙皂椖繛橹骶€、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擴大眼界,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在教師有目的的指導下,學生成為獨立思考者而不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隨著高中體育課堂項目教學新常態的發展,課堂效率的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就顯得格外重要,在此,教師和學生可以得到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田愛愛.項目教學法在高校體育院系武術普修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7.
[2] 陳新.項目教學法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實現[J].當代體育科技,2017(4):243-244.
[3] 楊少雄.項目教學視角下的高專體育教學內容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7(8):166-167.
[4] 劉永濤.項目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體育,2018(1):108-109.
[5] 周會儉.項目教學法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探索[J].運動,2015(1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