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嬌
摘要:核心素養(yǎng)是新時期的熱詞和教學重點,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教育能夠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求和個性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在核心素養(yǎng)下開展英語教學,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考能力,通過多元化的教學體驗,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做出努力和貢獻。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教學改革
在小學教育階段,英語是重要的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新教改明確指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采用有效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學模式比較落后,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要想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需要教師要積極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那么,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有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英語教學與德育相結合,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
英語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背景下,教師在英語課堂不僅要教授學生相應的知識和方法,還要適時滲透德育教育,以提升其文化品格。具體來說,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進行德育,英語課文中有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因素,如果教師在教學時注意挖掘,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比如,在教學“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一課時,就可以援引一些背景介紹,說明長城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培養(yǎng)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榮譽感。將英文學習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相結合。
二、借助微課,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語言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推動的現(xiàn)代教學方式的變革,微課成為了語言教學的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之一,其特點是具有流媒體播放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方便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更有自主性和自由度。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新穎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微課,將課堂需要的具體知識點,比如需要掌握的單詞的識記策略,小技巧能融入微課,還可以將相關的背景介紹的內容加入微課,借助圖片、視頻播放,增強教學的生動性,也增加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大大提升的教學效率,而且在微課的結尾處,還可以設置相應的口語訓練作業(yè),將教師的準確清晰的發(fā)音存儲起來,便于學生復習時反復模仿練習。
三、幫助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學生的認知結構的組織和重新組織,在這個過程中新舊知識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而后再構成新的體系。所以影響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掌握了什么,因此針對學生的教學,要對他們既有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學習就是知識的建構過程,教師教學形式當中的知識,經(jīng)過分化、重組、整合、改造和轉換,成為富有教育意義,適合學生理解和掌握得知識內容和只是形式。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建構的能力。結合具體的英語教學過程來說,英語學習更需要將語言技能和知識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把教材的主要內容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整合出來。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幫組學生分析、了解教材,通過預習,對一堂課要學習的核心詞匯和句型進行梳理,讓學生對知識有直觀全面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主的學習策略。
四、構建情境,幫助學生投入學習活動,感受學習樂趣
再好的知識都需要在情境中生成和顯現(xiàn),“任何知識要具有生命力,都必須作為一個‘過程存在于場景和語境當中”,所以想要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效率,在英語教學中應該積極地創(chuàng)設情境,將知識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英語學習還應注意讓學生“動”起來,求知不是“靜觀”的過程,也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實踐、體驗、感悟的過程,如果沒有這樣的過程,知識是很難轉化成素養(yǎng)的,所以課堂上教師要盡量避免直接的講解和傳授,而是應該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將知識和能力內化,從而使之成為學生“自己”的。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三五分鐘安排學生自己搜集“一句英文”,將那些讀起來朗朗上口、簡短好記的句子搜集起來,每次課選一兩名學生分享交流,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積累和運用能力。
五、分組學習,讓學生學會用英語
一門語言的學習如果離開了溝通交流和應用實踐,學習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采用分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們在小組內部進行英語的合作學習,進行英語的學習和練習,積極鼓勵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與組內成員交流的過程當中使用英語。在教學“How tall are you?”內容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分組學習,小組之間相互詢問他人的身高、年齡、體重等,并進行統(tǒng)計,共同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比如進行詢問:“How tall are you?”“Im 1.55 meters.”“Im taller than this one。”“How tall is it?”如此教學,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英語的實踐應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以及交際溝通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總之,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在這個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最有效率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不斷創(chuàng)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提升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小學英語的學習中能夠大膽說英語,勇于應用英語,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學習水平,促進他們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吳瑞學.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J].讀天下,2017 (5).
[2]馮清清.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現(xiàn)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