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芳
摘要: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但是就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們明顯忽視了中學生的禮儀教育。面對中學生禮儀教育缺失的現狀,本文深入探討了德育教育、禮儀教育在中學語文教育中的必要性,并且為中學生禮儀教育在語文教材與語文教學過程中得以更好的運用提出了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禮儀教育;現狀;原因及建議
自古以來,中國就被稱作是“禮儀之邦”,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們發現中國人往往以其淵博的學識、彬彬有禮的風貌、謙遜的禮儀著稱于世。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各國間的文化交流無疑豐富我們的文化認知,解放了我們的思想,開放了社會風氣。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雖然接受了一些新的文化,但是也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一些我國傳統的文化瑰寶。
一、當代中學生禮儀教育的現狀
所謂的禮儀教育,簡而言之就是將禮儀與教育相結合,以現實社會中交往活動的禮儀作為規范,從而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全面的、系統的教學與影響。最終幫助受教育者掌握社會交往中的禮節以及交往程序等,從而學會在社會交往中表達對他人應有的敬意與尊重。
我們常說,教育要從孩子抓起。但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對教育似乎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知,人們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對于孩子禮儀方面的教育,從而導致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禮儀禮節的缺失。例如:學生遇到老師避而遠之;晚輩不尊重長輩;旅游景點刻字留言;校園欺凌頻繁發生;作為青少年的中學生,思想已經相對成熟,已經有了明確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當下中學生這種禮儀缺失的普遍現象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語文教育作為中學生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環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今的中學生語文教育中,在為孩子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將禮儀教育融入其中,幫助孩子通過語文的文字魅力感受禮儀的風范,從而更好的推動中學生禮儀教育的發展。
二、中學語文教育中重視德育教育、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一)禮儀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基礎,有利于中學生良好形象的塑造
德育是教育的基礎,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保障。應試教育下我們往往注重了知識的學習,從而忽視的中學生德育教育的發展。良好的禮儀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形象,將禮儀教育融入到課堂教育中,才能更好的推動德育教育的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優秀的全面發展型人才。
(二)有利于提高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中學生雖然思想相對成熟、已經具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其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形成,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細讀中學生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將禮儀教育通過語文課堂向學生傳遞,培養學生的德育意識、禮儀素養,無形中就提高了學生的道德修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有利于促進人際交往、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人是社會構成的主體,社會的和諧穩定取決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穩定。良好的禮儀是人們友好交流的橋梁,中學生講文明、懂禮貌能夠很好的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避免校園極端事件發生,促進校園的和諧發展。同時中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也能很好的折射出我們整個社會的素質水平,因此良好的禮儀教育,是促進人際關系及社會秩序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
三、禮儀教育在中學生語文教材與教學過程中得以更好的運用所提出的建設性建議
(一)注重語文教材研究,深入挖掘其中的禮儀元素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教材中包含了散文、詩歌、古典詩詞等豐富多彩的優質內容,其中更是蘊藏著很多禮儀教育等待著我們的挖掘。因此作為傳道受業的語文教師,不應該將語文教”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應該善于研究教材,挖掘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禮儀知識。例如語文教材《論語》中所寫的“言必信,行必果”,就教育學生做人要講求信用,言出必行;《荊軻刺秦王》與《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則體現了我國的帶客之禮。除了教材的深入挖掘,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將禮儀教育融入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例如引導學生在上下車時排隊,遇到身體不便利的人主動讓座提供幫助等。只有將禮儀教育與日常生活相融合,才能達到禮儀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確保校園環境的穩定發展。
(二)樹立教師榜樣作用,加強教師禮儀教育培訓
古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更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因此要想更好的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學生的禮儀教育,老師首先要做到具有良好的禮儀修養,可以通過相應的禮儀培訓幫助老師做到舉止文明、談吐優雅、儀態端莊、舉止從容,只有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禮儀,講禮儀。
(三)營造良好的禮儀教育氛圍,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良好的環境氛圍是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基礎,在認識到禮儀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學校以及社會可以充分利用廣播、網絡、電視等媒介加強對禮儀教育的弘揚與宣傳。同時積極鼓勵、引導人們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也做到懂禮儀、講禮儀。例如在家庭聚會中培養學生的帶客禮儀、用餐禮儀;在學習《紅星照耀中國》這篇文章時,做到從校內走到校外,通過參觀紅色革命根據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總結
少年強、則國強。“強”不僅包含了知識的強大、身體的強大、思維的強大、藝術的強大,同時還包含了禮儀的強大、品德的強大。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深入研究、挖掘語文教材中做蘊含的禮儀教育,將禮儀教育落到實處,將禮儀行為做到實處,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確保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1]曹衛新.學校加強禮儀教育的方法[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 (29).
[2]魯傳讓.對中學生要進行禮儀教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1996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