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
摘要:時代新人的培育需要紅色文化的指引,紅色文化的傳承需要時代新人的實踐。因此,有必要把紅色文化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使其緊密結合起來,指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培育大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其成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紅色文化 時代新人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8—0162—02
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有著獨特的歷史特性,意義深遠。
一、時代新人的培育需要紅色文化的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多年來形成的“紅色文化”,為中華民族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滋養,如今依然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大學生接受紅色文化洗禮的必要性
2019年,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這就要求我們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從小學抓起、從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用主流意識形態來引導學生,立德樹人。正如治病要治病根,只有了解大學生在思想道德領域所遇到的種種困境,才能正確認識紅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需要紅色文化引導的內在原因在于其獨特的人格發展特征及社會認知能力的特征。一方面,大學時期正是一個人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的知識結構、社會經驗和法律常識等方面存在著短板,在形成倫理價值觀的過程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侵蝕,難以做到明辨是非。另一方面,現在的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自出生以來一直受到百般寵愛,沒有經歷過人生的艱難困苦,很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
大學生需要紅色文化引導的外在原因在于當代中國復雜的國情。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西方一些思潮大量涌入,沖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我們事業的理論基礎。大學生由于好奇心理、獵奇心態,在這些所謂的“新”觀點、“新”思想面前喪失警惕、迷失方向,對某些不良論調隨聲附和,導致他們采取種種消極、違規違法行為。毫無疑問,這會影響我們的整個事業。
(二)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導向作用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奮斗,人才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全局的興衰成敗。方向明則心頭亮,方向正則勁頭足,要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立足點,在紅色文化的指引下,積極推進高校思想建設,引領大學生樹立合乎道德與國家要求的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時代新人。
首先,紅色文化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傳承優良品質,克服各種不良思想的侵蝕。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核,指引著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不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其次,紅色文化使大學生堅持道路與理想、堅持共產主義信仰不動搖,培育愛國熱情和情感。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紅色文化能幫助大學生憶苦思甜,正確認識那段艱苦而又輝煌的歷史,尊敬和珍惜革命先輩的革命成果,以抵御外國的和平演變危機。再次,紅色文化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質,向革命先烈學習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正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道德是立身立國的根本,紅色文化所蘊含的道德精神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提煉,也是對馬列主義的創新,時至今日仍然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而不褪色。
二、紅色文化的傳承需要時代新人的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提出:“把紅色傳統的基因一茬茬、一代代傳下去,加強黨史軍史和光榮傳統教育,永葆老紅軍的政治本色。”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牢記使命,凸顯了傳承紅色文化的現實要求。
(一)實踐要求
首先,樹立大學生的文化自信。講文化自信,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紅色文化更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實踐的成果,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練。大學生道德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紅色文化為基石,繼承革命傳統,增強對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形成文化自信。其次,培養大學生形成文化認同感、民族與國家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任何背棄自己歷史的民族都不可能實現真正發展,甚至出現倒退的局面。大學生要通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去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與性質,傳承紅色文化,增強對文化、民族、國家的認同感,抵御各種外來不良文化的侵蝕。最后,在堅定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基礎上,積極培養愛國情感。我們不僅要包容吸收外國的文明成果,創新發展本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而且要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為新時代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二)實現途徑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將紅色文化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為紅色文化的宣傳與繼承的載體,在弘揚紅色文化的同時,培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首先,要積極開展面向大學生的紅色文化宣傳活動。在教材上,可以組織一批優秀教師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編寫紅色文化系列叢書作為大學的教學用書,其內容不僅僅是涉及革命先烈的事跡、精神、理論等,也可以向外拓展延伸介紹一些紅色旅游景點、風土人情等,以吸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外活動上,可以廣泛開展一些關于紅色文化的宣講會、知識競賽和話劇表演,等等,由學校組織邀請在該領域有突出成就的專家學者或老紅軍為學生講解,學生自己也可以搜集資料作報告,使大學生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其次,要革新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大學傳統教學方式單一而枯燥,缺乏有效互動。對此,高校可以將思想理論講授與實踐體驗緊密結合起來,在宣講紅色文化的同時,在假期開展紅色圣地的考察活動,以加深理解,增強教育實效性。
三、結語
教育強則國家強。一方面,培育時代新人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指導,脫離了它的方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便容易偏離軌道。另一方面,紅色文化是一種意識形態,脫離了實踐便成為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難以發揮其作用。因此,必須將紅色文化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兩者的效用,傳承紅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周子淵.從文化基因到紅色基因:當下文化傳承的歷史選擇[J].老區建設,2017(12).
[2]習近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3]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