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型本科高校多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迫于外部評價壓力和學校內部發展建設需要,大多新建本科高校重視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但因積淀不足,存在諸如組織機構不健全,教學質量標準體系不完善,重監督輕控制,持續改進不夠等問題。本文將介紹質保體系框架結構,以及標準系統、執行系統、資源支持系統、監控評價系統、反饋\激勵\改進系統等核心系統運作模式,初步提出一條應用型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構建實施路徑。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質量保障體系;實施路徑
1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學質量問題現狀
1.1學生基礎薄弱
應用型本科高校多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在現行高考招生錄取制度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多為本科第二批次錄取。此部分學生學科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對大量的理論知識學習提不起興趣。但另一反面,這一類型的學生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因此,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方法不適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課堂教學。
1.2學校辦學條件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多為新升格本科院校,舉辦者多為地方政府或民營資本,且辦學幾點不足。因此在土地、校舍、圖書、師資等辦學軟硬件條件方面與傳統老牌普通本科高校存在較大差距。以教師為例,2018年普通本科高校博士學位占比達到38.89%,正高級職稱教師占比達到15.67,而新建本科高校博士占比僅為12.68%,正高級教師占比僅為9.43。與雙一流本科高校差距更是驚人。因此不能用傳統本科高校的教學管理模式套用到新建本科高校。
2學校內部質量保障框架體系
大學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但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其中人才培養是新建本科高校最為重要的任務。高校通過提供高質量教育教學服務,培養高質量學生,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此,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是質保體系構建的主要目標。構建內部質保體系核心思想是“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基本的邏輯是組建專業質量管理隊伍,配置必要的辦學條件資源,按照確定的質量標準(標準體系),對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過程環節實施常態監控和整改,實現質量持續改進,形成質量閉環。
3組織機構
3.1成立質量管理辦公室
負責組織協調全校性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工作,制定評估方案及評估指標體系、實施辦法,組織校內評估和第三方評估工作;收集、存儲、分析、處理質量評價信息,發布評估結果;負責學生信息員隊伍建設與管理;完善教學信息綜合采集制度,建立學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發布教學質量年度報告、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分析報告等。
3.2聘請校院兩級教學督導
校級督導工作側重于事后專項調研、評估,并提供咨詢建議。對學校教學組織、運行、質量、管理等方面出現的普遍性或個別突出的問題進行專題調研。二級學院教學督導工作重點在于教學日常運行秩序、運行規范和運行質量的監控。側重于教學工作事前檢查與質量控制。
4教學質量標準系統
教學質量標準系統在學校宏觀層面主要包括《學校章程》《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學校學科專業發展規劃》《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等頂層文件。
中觀層面主要包括《學校教學管理文件匯編》《學校學生管理文件匯編》《學校行政管理文件匯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等管理制度集合。
教學質量標準系統在學校微觀層面主要包括課程標準,以及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各部門還應該根據自身工作實際,制定各部門主要工作環節的質量標準。
5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
5.1監控內容
監控辦學條件,按年度監控學校師資、教學行政用房、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圖書等指標是教學條件是否達到《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和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標準;監控教學管理,包括監控教學管理文件是否齊備,文件質量是否契合實際,以及是否按照管理文件和質量標準實施教學管理。監控教學質量,對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教學計劃執行、課堂教學、期末考試、畢業論文(設計)、就業創業等重點環節實施常態監控,評估教學質量。
5.2監控形式
落實教學督導制度、教學檢查制度、教學評價制度、領導聽課制度、信息員制度、教學質量信息公開及反饋制度等。采取定期檢查、隨機檢查,常規檢查、專項檢查,內部檢查、第三方評價等方式實施教學質量監控。
參考文獻
[1]李強,王維堅.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34(06):114-116.
[2]唐甜甜.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37(01):194-195.
作者簡介:溫榮坤(1983.05-),男,漢族,云南曲靖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