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芝 趙立春
摘 要:為了進一步提高高職藥劑專業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崗位能力,為醫藥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本文通過對國內外校企合作現狀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藥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思路并對構建過程作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藥劑;人才培養方案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時期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難點和重點,也是進一步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的著力點和關鍵點。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發布,一些企業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目前,我國高職藥劑職業教育與產業、市場脫節較為嚴重,缺乏深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忽視了醫藥企業在職業教育辦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研究高職藥劑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構建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養方案,是提高藥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大眾健康服務的重要手段。
一、國內外校企合作現狀分析
(一)國外校企合作的現狀
20世紀初國外就有了校企合作辦學方面的嘗試,其理論與實踐研究已不斷深入,普遍建立了比較成熟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其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在理論研究中,世界產學合作教育協會秘書長羅伯特認為校企合作“是一種應用型學習”。這種學習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教育指導,共同制定教育計劃,共同實施教育教學過程,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建立更密切關系。
在實踐應用中,德國的“雙元制”辦學模式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典范,它強調企業與職業學校合作開展職業教育,即“雙主體”育人:學校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并把科研的知識產權應用到企業,企業為職業教育學生提供實訓生產崗位,注重專業實踐技能的訓練[1]。日本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職業教育專業特色,注重課程設置的靈活性與實踐性,重視產學協作的共同教育和“雙師型”職業教師隊伍建設[2]。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獨創“教學工廠”教育模式,將先進的教學設備、真實的企業環境引入學校,以項目為紐帶,教、學、研深度融合,為新加坡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較高技術研發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國內校企合作現狀
我國校企合作辦學也逐漸發展起來,并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其中現代學徒制是我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技術技能人才的一種培養模式。
在實踐方面:湖州作為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城市,在2011年確立的“334”模式基礎上,又提出了“334+N”的實踐模式,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的“湖州經驗”。與此同時,新余市、北侖職高等地正式開始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到目前為止,教育部已遴選出562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在國家政策方面:2014年5月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做出具體要求。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9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關于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進入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目錄的企業,將被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并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政策。
(三)藥劑專業職業教育現狀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預計到 2020年將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在國內外醫藥行業蓬勃發展的大形勢下,社會對藥劑及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人數顯著增加,藥劑類職業教育及其建設也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但由于辦學定位、專業設置、實踐能力及職業精神培養不完全符合醫藥企業的規格要求,藥劑專業畢業生的崗位能力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而作為培養未來基層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社會藥店)一線崗位的高職藥劑專業,其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高職藥劑專業培養方案構建思路
第一步,確定專業目標崗位(如藥劑專業的社會藥店),由低到高形成崗位群;第二步,確定崗位工作任務(主要指典型工作任務);第三步,將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任務(教學任務要高于工作任務),即課程改革形成理實一體化的項目課程;第四步,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第五步,校企共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第六步,在教師(企業專家)的指導下學生獨立地完成教學任務。值得強調的是以上六個過程都需要合作企業和學校的共同參與、完成。
三、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過程
(一)專業調研
1.調研方法
①座談法:成立藥劑專業建設委員會,邀請各大醫院藥劑科主任、專家和藥企領導擔任委員,召開座談會,就藥劑專業人才需求現狀、技能需求方向、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置等方面進行商討。
②問卷調查法:通過走訪調查對象,面對面發放調查問卷,以及采用問卷星網絡問卷等形式,對臨沂衛生學校藥劑專業近5年畢業生就業情況,以及本地區醫院、藥店和藥企相關從業人員進行調查,了解藥劑專業人才需求狀況以及相關行業企業崗位能力需求。
③文獻研究法:查閱、收集、整理大量國內外相關著作、期刊和文獻,并對其進行系統地梳理、歸納、總結,形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以此指導臨沂衛生學校高職藥劑專業學生能力培養方案的改革。
2.調研結果分析
從調研結果看,目前,高職藥劑學人才不管在社會藥店、醫院藥劑科,還是醫藥公司都位居第二,而未來三年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和中職藥劑畢業生不能考取藥師證等原因,高職藥劑學人才在社會藥店的需求量會明顯增加,醫藥企業增加不明顯,醫院藥劑科需求量會減少,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需求量相對增加,并對其在專業知識的運用、職業道德以及綜合素質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3.調研結論
①人才培養定位
調研結果顯示,高職藥劑專業畢業生崗位需求變化較大,主要是藥品營銷方向(社會藥店)的需求量增加明顯,醫院方向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需求量相對增加,醫院藥劑科需求量減少,因此高職藥劑專業的培養方向要重新設置,專業課程及見習、實習、實訓安排需要重新調整,培養與藥劑行業發展相適應的知識型、技能型高素質人才。
②人才培養目標分析
藥品營銷方向:第一,“執業藥師是社會藥店的鎮店之寶”。對未來從事社會藥店工作的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較強的操作技能和購銷技巧。第二,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從事醫藥公司藥品營銷方向的學生,他們除了精通營銷技巧外,扎實的理論知識更有利于他們向醫療機構推銷自己企業的藥品,成為專業型或專家型的醫藥代表。醫院方向:因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在各大醫院發展較快,對藥劑人才需求量較多,無菌操作技術、靜脈用藥集中調配技術方面的學習需要加強。另外,為了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必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注重職業道德素質培養。
③教學改革建議
對于臨沂衛生學校“3+2”高職藥劑專業高職階段的培養,首先,根據學生前期(中職階段)輪崗實習的情況,在學校、企業和家長的共同參與下,明確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確定專業方向:藥品營銷方向(社會藥店、醫藥企業)或者醫院方向,學校進行分班制教學。根據專業方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適應不同崗位需求的醫藥人才。如藥品營銷方向新增《GSP 實務》《中藥傳統技能》《POP書寫技能》《藥店經營與管理實用技術》《營銷禮儀》等課程;醫院方向增加《靜脈用藥集中調配技術》《無菌操作技術》等課程。
(二)修訂課程標準,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專業方向,明確職業發展不同階段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確定支撐的專業課程,由此推斷出專業基礎課,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及山東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藥劑專業教學指導方案要求,修訂課程標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四、人才培養方案初步實施思路
(一)搭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育人”平臺
學校與醫藥企業建立穩定的“產教融合”育人平臺。臨沂衛生學校與多家大型醫藥企業和綜合性醫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企業全程參與藥劑專業人才培養,共同制訂培養計劃,共同開發體現產教融合特色的專業課程、實踐指導及學習指導,編寫與能力訓練有關的校本教材。
(二)工學交替實施課程教學
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交替進行,并制定相應的學業標準和學徒標準。課堂教學主要在學校完成,實踐教學除了每學期固定兩周“企業實踐+假期跟崗見習+一年頂崗實習”外,實踐課程(藥店經營與管理實用技術、醫藥商品市場營銷技術、GSP 實務、靜脈用藥集中調配技術等)也主要由企業專家在企業工作現場進行,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密切結合,使其在崗位熟練程度、工作環境適應度及應變能力、溝通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臨床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總之,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借鑒國內外“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結合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認真分析目前高職藥劑人才在崗位能力方面的不足,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和實施培養方案,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具有創新意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的高素質藥劑人才。
參考文獻
[1] 潘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中國國情國力,2018(9):17-20.
[2] 葉磊,錢露露.高等職業教育技能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日本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7):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