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章康
摘 要:目前,隨著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一個全新的市場主體逐步進入市場。這不僅為農村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增加了許多財務風險。在產權制度的改革的整個過程中,需及時發現存在的財務管理風險,并對這些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和防范,以更好的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關鍵詞:產權制度改革 ?股份經濟合作社 ?風險分析 ?風險防范
隨著產權制度改革的全面鋪開,原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被分解為村委會的管理職能和新組建的股份經濟合作社經營職能。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新的市場經營主體被推向了市場。在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帶來了風險。通過各地的試點可以發現產權制度改革中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因此,有必要對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予以分析并及早作出防范。
一、股份經濟合作社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風險點
相比原有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經濟合作社在經營目的、治理層、籌投資、業務活動的開展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經營環境的變化,為合作社注入活力的同時,也極大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一)會計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點
會計作為財務管理的基礎性工作,能夠全面的反映農村集體經濟的實際經營情況,會計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會計工作中所顯現的風險,主要有:①會計主體不明,村委會賬簿與合作社共用一套賬簿。沒有單獨設置賬簿,難以真實反映合作社的經營情況。②村委會不宜開支的費用或經費不足部分放在合作社中開支,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為事實上村委會的小金庫。③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財務支出審核相對寬松,往往容易出現侵占合作社資金、財物的現象。④票據管理、審核的不規范,造成不合規、不合法的發票混入其中的,造成事實上的財產損失。
(二)治理層變化引起的風險點
①組織機構的變化引起的風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組織機構為黨支部、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村委會及村民理財小組。而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組織機構為成員大會、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組成。大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在相關人員缺失或缺位的情況,很容易造成瞞目決策、決策滯后。②決策程序變化引起的風險。原有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做出重大決策前,往往需要由村兩委提出方案,進行公示,而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后予以實施,村民代表大會經常會介入重大事項的決策。而股份經濟合作社通常情況下先由成員大會作出全年的規劃及經營目標,而后由理事會在監事會的監督下予以實施,成員大會介入日常經營活動的可能性相當少,理事會成為事實上的董事會。
(三)業務層面存在的風險點
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基礎上,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點。賬實不符的風險;資產盤活、資產處置、資金重組所引起的風險;開展經營活動、投資活動承擔不必要信貸、擔保風險;合同管理方面的風險等。
①賬實不符的風險。此處專指在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在清產核資過程中,某些資產沒有核實清楚或無法核實清楚,就以原賬面數予以記錄的情形。
②資產盤活、處置、重組所引起的風險。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了盤活或籌措開展經營活動所需的資金,增加收入,對現有的資源進行評估、處置、投資或轉讓、抵押等各種行為所引起的風險。
③為籌措開展經營活動、投資活動所需的資金,承擔不必要信貸、擔保風險。
④合同管理方面的風險。a、合同未按規定進行招投標。b、合同格式不夠規范,表達不夠清楚。c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條款等。d、沒有對合同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等等。
二、股份經濟合作社風險產生原因分析
綜合分析上面的各個風險點,扣除極為少數因為營私舞弊導致合作社出現財務管理風險外,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面原因:
(一)法人治理制度不夠完善,主動性不強,權利意識不足
首先表現為社員參與合作社的管理意識不足,對發現的不良現象或違法、違紀行為不想管、不愿管或甚而不敢管。而內控相關的人員不敢管或管不了,只能隨大流。其次,本次的改革自上而下依次展開,各地為了以后便于開展工作及改革后工作銜接的問題,合作社的管理人員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原村兩委直接過渡過來,成員代表也由村民代表予以接任。在傳統管理觀念的影響下,合作社的管理仍沿用原村兩委的管理模式。原制度的弊端也會相應帶到合作社中來,無法有效發揮合作社治理層相互監督、制約、控制的作用。
(二)制度不健全,內控不完善,關鍵是執行不力
制度只有被執行才有意義。合作社存在的財務風險不在于制度不健全,內控不完善,而更多的存在于制度的執行不力。制度執行不力受多方面的影響,有執行環境的問題,有人員素質的問題,有經費、目標、認識等各個方面的問題。當然,也有為了私利,而刻意造成的不力。目前對制度執行不力的追責,因難以定性、難以取證、或因客觀原因,難以施行。最終大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三)專業勝任能力不足,缺乏風險意識
在合作社的運營中,定決策、辦業務,就必然涉及到人的因素。當前,合作社的管理人員主要由原村兩委擔任,相對而言,整體素質是比較高的。可在原集體經濟的氛圍中,不管定的如何,辦的怎樣,只要沒有私心,就不用擔責的大環境下,他們是沒有太大的風險意識的。在思維慣性的作用下,這些人員在合作社的經營管理當中也必然缺乏風險意識。
三、股份經濟合作社風險防范
對于上文中所描述的合作社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點及其原因分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防范:
(一)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權利意識,提高抗風險能力
首先,大力宣傳社員的權利和義務,讓各社員意識到,自己作為合作社中的一員,是合作社的主人,有權利也有義務讓合作社運行的更好;其次,認真選好合作社的當家人——理事會、監事會;再次,探索股份經濟合作社對治理層的考核、獎懲制度,充分發揮治理層的主觀能力性。
(二)加強內、外部監管,提高政策執行力
首先在完善制度、健全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考核,保證相關的制度執行落實到位;其次,加強政府部門對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日常審計,造好、造濃嚴格財經紀律氛圍,使相關人員不敢腐、不想腐;再次,為保證全體社員的權利,防范管理層超越內部控制的風險,取信于所有社員,有必要象股份制企業那樣,引入年報審計制度,對上一年度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審計,同時也為最終的盈余分配提供依據。
(三)擴大選人范圍,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專業勝任能力
首先擴大選人范圍,挑選懂經營、愿服務且有時間的成功人士進入理事會參與管理,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考慮引入外部經理人制度。其次,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定期對理事長、監事長或其他人員進行相關培訓,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再次,鼓勵相關人員進行自學、脫產或半脫產學習、參加各類專業考試,以提高整體素質,相關費用予以在職教教育經費中列支。
加強經費預算,滿足村委會的日常開支,防范村委會費用在股份經濟合作社中開支。可根據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實際開支情況,每年預支年終分配資金用于村務開支。
四、結束語
股份經濟合作社適應了農村集體經濟改革的要求,適應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更加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股份經濟合作社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需要明確可能發生、存在財務風險點,及時做好風險分析及防范,使合作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能夠更好的生存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妍.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研究[J].農財會學習,2015(1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