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彬

摘要 ? ?泉花557系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花生新品種,2019年通過國家品種登記。泉花557具有產量高、品質優、抗逆(病)性強和適應性廣等優良特點。本文介紹了泉花557的特征特性,總結了其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花生;泉花557;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565.2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017-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平潭綜合實驗區是福建花生主產區之一,花生是該區最主要的大田作物。但平潭綜合實驗區花生種植品種老化嚴重,而且常年連作青枯病等病害發生逐年加重,嚴重影響平潭綜合實驗區花生產業的發展。2013年平潭綜合實驗區引進國內首個通過2個片區國家鑒定和福建省第一個通過南方區域試驗品種泉花551,表現高產、穩產、抗病等優良特性,大大提升平潭綜合實驗區花生產量水平。為了豐富平潭綜合實驗區花生品種,2018年引進泉花557進行種植,該品種表現出高產、優質等優良特性。泉花557系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高產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種,2019年通過國家品種登記,適合在我國南方各花生區推廣種植。現將泉花557的特征特性與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 ?特征特性
1.1 ? ?產量表現
2018年平潭綜合實驗區引進泉花557在5個鄉鎮進行試種,以當地主栽品種泉花7號為對照。試驗種子均由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試驗采用簡比法排列,小區面積66.67 m2,株行距19.8 cm×19.8 cm,雙粒穴播。栽培管理同一般大田,治蟲不治病。經測產,泉花557平均莢果產量為5 647.40 kg/hm2,較對照泉花7號(4 263.10 kg/hm2)增產32.47%;折合籽仁產量為3 987.06 kg/hm2,較對照泉花7號(3 143.62 kg/hm2)增產26.83%(表1)。
1.2 ? ?抗逆(病)性
5個試點田間種植調查,泉花557表現出抗倒、抗旱和耐澇的特點,具有較強的抗逆性。田間調查發現,泉花557葉斑病為1.45級,對照泉花7號葉斑病為2.55級;泉花557銹病為1.15級,對照泉花7號銹病為1.75級;泉花557田間未發現有青枯病發生,對照泉花7號有青枯病發生(發生率為0.81%),說明泉花557抗逆(病)較對照泉花7號強。
1.3 ? ?品質分析
經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利用近紅外線谷物分析儀T1241檢測,泉花557含油率50.46%,蛋白質含量27.33%,油酸含量45.9%,亞油酸含量33.1%,油酸與亞油酸比為1.39;泉花7號含油率50.83%,蛋白質含量28.04%,油酸含量44.3%,亞油酸含量34.7%,油酸與亞油酸比為1.28。泉花557油酸與亞油酸比值高于國家高油酸亞油酸比值優質標準(1.33)。
1.4 ? ?主要農藝性狀
泉花557株型緊湊,生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濃綠。室內考察主莖高46.8~53.7 cm,分枝長49.0~58.4 cm,總分枝數6.4~7.1條,結果枝5.4~6.8條,單株總果數17.4~23.6個,飽果率77.5%~87.2%,雙仁果率80.7%~91.3%,百果重183.1~198.4 g,百仁重82.7~88.5 g,1 kg果數556~587個,1 kg仁數1 208~1 452個,出仁率67.8%~71.6%。
2 ? ?栽培技術
2.1 ? ?選擇合適田塊
花生為地上開花地下結莢作物,因而在疏松土壤種植較好。泉花557產量高,為了充分發揮品種增產潛力,應選擇肥水條件好的田塊種植[1]。泉花557抗青枯病強,在青枯病區增產效果更顯著。
2.2 ? ?適時播種
一般在5 cm土層溫度穩定在12 ℃時即可播種,適期內早播有利于高產。采用秋繁花生種子或覆膜栽培的地區,可適當提早播種。
泉花557株型緊湊、長勢強,一般在中等肥力的田塊,雙粒穴播的春植播密度以15.0萬~16.5萬穴/hm2為宜,秋植播密度以16.5萬~19.5萬穴/hm2為宜;同時要掌握肥地稀植、瘦地密植原則。確立合理種植密度,協調好個體與整體的關系才能獲得高產[2-3]。
2.3 ? ?科學肥水管理
施肥上主要做到基肥要足、苗肥要早、根外追肥要適當。一般基肥施用三元復合肥(16-16-16)375 kg/hm2,與有機肥搭配效果更佳[4-5]。在花生四葉期追肥1次,施尿素75.0~112.5 kg/hm2。平潭綜合實驗區土壤多為沙土,果針大量入土后要增施鈣肥,防止空殼現象發生。水分管理方面遵循“蹲苗、干花、濕針、潤果”的原則,遇干旱時應及時澆水;肥水條件高的田塊或后期多雨水時應控制肥水供應,防止徒長、倒伏[6]。花生收獲前1個月應避免發生干旱脅迫。
2.4 ? ?病蟲害防治
春植注意防治薊馬、蠐螬、夜蛾類害蟲和葉斑病等病蟲害;秋植注意防治蚜蟲、小綠葉蟬、紅蜘蛛、葉斑病、銹病等病蟲害[7-8]。
3 ? ?參考文獻
[1] 林蔚春.泉花551在龍巖市種植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8(5):22-23.
[2] 施愛玲,陳茹艷,郭陞垚,等.彩色花生泉花806特征特性與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5(5):39-40.
[3] 張明紅,楊曄,譚忠.魯南地區夏直播花生的生育特點及節本增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9(4):278-280.
[4] 付汝洪,陳昆,吳繼華.商丘地區花生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1):52.
[5] 王巧玲.優質綠色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43.
[6] 黃勇.清流縣賴坊鎮紅衣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18,36(4):35-37.
[7] 梁長東,李冠喜,楊貴成,等.花生新品種蘇花1號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學研究,2018,39(4):94-96.
[8] 楊秀冬,劉淑賢,劉麗紅.魯花18花生大壟三行液體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