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平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財務共享模式下施工企業財務轉型的必要性,然后針對財務共享模式下財務轉型存在的問題,從向價值創造型轉變、業財融合、財務人才素質培養等方面出發,提出財務共享模式下施工企業財務轉型的具體措施,給相關施工企業財務轉型以參考。
關鍵詞:財務共享模式 施工企業 財務轉型
伴隨著全球經濟化與信息化的發展,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變革,我國施工企業內部經營模式也在逐步變化。過去施工企業的分散化管理模式已無法應對當前的企業發展要求,且隨著施工企業規模的擴張,企業經營成本不斷上升,決策效率下降。為擺脫此困境,財務共享模式下施工企業財務轉型刻不容緩。
一、財務共享模式下施工企業財務轉型的必要性
(一)大數據時代背景的需要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財務信息化的發展、財務管理思想的轉變、財務人員的轉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在大數據時代,財務人員對數據的收集、存儲是最為簡單的一步,而只有真正掌握分析數據、挖掘數據信息背后的價值、探尋數據信息中所蘊含的商業價值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基于此,施工企業也需盡快實施財務轉型,學會搜集、運用、分析數據,使碎片化的財務數據得到整合管理,促進財務及經營的精準分析,提升施工企業的工作效率,給企業領導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
(二)規范和統一財務行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
過去傳統的財務模式,限制了財務數據的使用及處理范圍,阻礙了財務信息在企業發展戰略制定中的應用。但是,財務共享模式下施工企業財務轉型突破了傳統財務管理在規章制度上的束縛,能夠基于財務職能與領域這兩大塊對財務行為進行管控,不但能滿足施工企業內部對于財務管理的需求,還能通過真實有效的財務數據,幫助企業制定戰略計劃。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的財務行為進行統一和規范,實現基礎會計業務處理標準化、流程化、信息化,減少各分支機構財務數據的差異性,讓集團企業的財務信息變得統一規范[1]。
二、財務共享模式下施工企業財務轉型存在的問題
(一)施工企業內部信息系統不一致,全局決策受阻
許多施工企業在構建信息系統的時候,分公司內的信息化工具分散,多單位系統與軟件不一致,且不同系統之間無接口,無法發展成橫向信息共享模式,統一管理系統形成受阻停滯。雖然企業總賬系統中的財務信息及企業資金通過共享系統完成了整合,但是其他如物資、成本、預算、人力等都沒有完全實現統一,這無疑影響了企業的全面分析與集中控制工作[2]。信息系統無法形成統一,會導致信息共享不完全,“信息孤島”出現,施工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受影響。
(二)施工企業財務業務部門間溝通不足
施工企業內,因為各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忽視了對外部信息的關注,因此導致了財務業務部門間溝通不足的局面。兩個部門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少,互相不了解其工作具體內容,財務部門不知道業務部門需要的施工信息材料,業務部門不知道財務部門需要的詳細施工數據,信息傳遞受阻,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尤其是財務部門對年度預算進行編制之時,會將重點放在成本控制上,而沒有考慮到業務部門的施工計劃和工程進度,以至于最終的財務預算指標與實際施工狀況相差甚遠。另一方面,業務部門認為財務部門不明白施工進度推進過程中需要投入的資本,過于注重成本節約,阻礙企業施工戰略目標的完成;財務部門覺得業務部門不懂成本節約的重要性,沒有從實際出發去編制預算,以至于資源浪費嚴重。這兩者間的溝通不足,會影響到整體施工企業經營業績的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受阻[3]。
(三)現有財務人員能力不足
大數據時代的財務轉型必然走向財務共享,通過財務共享釋放更多的財務人員去做業務財務、戰略財務,支撐整個企業業務的變化,而目前財務人員的能力不足體現在多方面,財務專業知識、資金管理、稅務籌劃、全面預算管理、溝通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而這些能力在企業的發展中得到越來越重要的體現。例如資金管理能力,建筑施工企業的資金需求變得越來越多,但是卻缺乏有效的資金管理,施工建設過程中,工程款收取處于被動地位,許多業主不能及時結清工程計量支付款項,拖款現象普遍存在,同時施工企業一般會被要求支付高額的現金履約保證金或者履約保函,這無疑占了一部分的施工資金,這二者的矛盾未能及時有效解決,將導致工程難以為繼。
財務人員如果溝通能力欠缺,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缺乏溝通,無法實現部門間數據的共享。業務部門無法提供給財務部門以業務方面的資金梳理,財務部門也無法提供給財務部門合理科學的資金預算。所以,當前大部分財務人員缺少的不僅是有效預測企業項目資金需求、做好資金流向準備、控制資金流向以及成本投入的能力,還缺少與業務部門的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施工企業財務轉型工作的推進。
三、財務共享模式下施工企業財務轉型的措施
(一)向價值創造型與財務管理決策方向轉變
施工企業財務轉型要將企業原來的事后監督控制變為事前規劃、事中控制與事后監督。傳統的財務部門只需要完成基本的財務工作即可,但財務共享服務下的企業財務轉型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新要求。財務部門人員需要去了解業務部門的工作,提升業務能力,并增強溝通能力。基礎業務被共享中心取代之后,原本的財務部門人員編制得以釋放,財務人員開始從繁瑣的基礎業務中解脫出來,并向價值創造型及財務管理決策型方向轉變。當前的財務管理不僅需要控制企業經營風險,還要在經營活動中創造價值,變成企業價值創造者之一。
(二)業財融合
財務共享模式能夠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合二為一,讓原本獨立處理導致效率低下的兩項工作能夠統一結合,也就是既要具有價值創造型轉變的財務管理體系,還要融合業務與財務部門,兩者間進行整合,實現數據的共享,打破原本的孤島狀況。企業要借助流程、制度、組織結構、信息系統及工具、人員素質、以及企業環境等各要素,有效的規范業財融合。財務人員充分了解了施工業務,就能把握施工業務的財務狀況。因此,在設置施工預算目標的時候,就能夠和業務部門進行深層實際的交流溝通,以此提升施工企業施工項目財務預算的科學性與準確性。財務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既要耐心給業務部門普及會計制度與自己的日常工作,讓業務部門了解財務部門所創造的價值。同時又要善于聆聽業務部門的意見,虛心求教,了解施工企業各項業務的具體流程。業財融合,財務部門就能及時有效的給業務部門提供有效的數據和分析報告,給予其成本、費用方面的決策支持。
(三)財務人員向綜合型人才方向轉型
財務共享和財務智能機器人使得財務人員的人才結構進一步分化,企業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并重的綜合型財務人才。財務人員不應該只掌握單一的財務管理知識,而應該正確定義自己的職業角色。當前的企業發展需要財務人員能夠擁有對各階段各部門工作的判斷分析力與遠見眼光,除了基本的財務能力外,還要加強實踐能力,其主要體現在談判、溝通協調、數據分析等方面上。實現財務人員轉型應分層次進行,要橫向與縱向發展相結合、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將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打造成金字塔型財務人員結構。明確不同層次的崗位職責和要求,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將現有人員分階段進行調整,并針對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中較弱的財務職能重點進行內外部專家培訓、專題研討,重點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企業的財務轉型處于我國整體社會變革、經濟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之下,管理創新無止境,財務探索和轉型也是無止境的。我們應該充分應用財務共享中心這一平臺,來保障施工企業財務轉型工作的順利推進,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林玉娟.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成本控制研究[J].遼寧經濟,2019(03):42-43.
[2]李方玲.財務共享模式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人員培養的有效途徑[J].西部財會,2018(12):36-38.
[3]王惠婷.施工企業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財務業務一體化探究[J].時代金融,2018(30):162+164.
[4]劉冬穎.探索施工企業財務轉型,助力企業競爭力提升[J].交通財會,2018(03):24-28.
[5]趙軍強.施工企業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財務業務一體化初探[J].西部財會,2016(01):63-66.
(作者單位:中鐵四局集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