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 王芳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一些高職學生對手機產生了依賴心理,課堂教學中有時也出現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臺下看電影、打游戲的現象。教育有方,堵不如疏。如今,“藍墨云班課”智能教學助手能直接下載到手機上,已成為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使用的教學輔助工具,如將其引入思政課堂,可以使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環節都能有效地應用手機來學習,從而實現課前自主學習、課中研討學習、課后鞏固學習,讓思政課堂更加活潑、高效。
一、課前自主學習
(一)加入班課
教師在新學期第一堂課上可創建一個新的班課號,讓學生現場加入班課。學生只需要打開“藍墨云班課”的界面,點擊右上角“+”,再點擊“使用邀請碼加入班課”,就可以完成操作。剛開始探索這個學習平臺時,學生會很好奇,積極性也高,這對思政課教學而言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查閱資料
在傳統的思政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和課程相關的閱讀材料,但由于課堂時間緊張,無法及時檢查學生閱讀情況,也無法得到學生閱讀反饋,這就很難形成有效閱讀。
加入“藍墨云班課”后,教師可以按照教學進度推送學習資源,學生可以在課前自由地安排學習時間。在上傳學習資源時教師會給資源設置一定的經驗值,學生下載查閱后就會獲得這些經驗值。根據學生得到的經驗值,教師就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
筆者在講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時,專門設置了“經典鑒賞”環節,把文字影像資料上傳在班課的資料庫里。如在講解《反對本本主義》前,讓學生了解《反對本本主義》發表的背景,以及這篇著作在中國革命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并請學生思考其對當代青年有什么啟示;又如,讓學生觀看央視《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或文章中經常會引用一些中國經史典籍中的華章佳句,這個系列節目邀請了“思想解讀人”和“經典釋義人”進行講解,有助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思想、領悟經典,感受平“語”魅力。
二、課中研討學習
(一)課前簽到
教師可以借助“藍墨云班課”進行課堂簽到,隨意選擇一鍵簽到、手勢簽到、手工登記等方式即可。原本需要5分鐘左右才能完成的點名,如今在半分鐘內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點名效率,節省了課堂時間。另外,學生每次簽到可獲得2個經驗值,事假病假只能獲得1個經驗值,曠課沒有經驗值。因為在“藍墨云班課”平臺,學生的排名是根據班課經驗值由高到低排序的,這個排名和學生的平時成績掛鉤,因此對學生來說,經驗值就是平時分數,每一分都影響學生的排名,這樣學生就不敢隨便曠課,同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喜歡在班課上簽到,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到課率。
(二)參與班課活動
課堂上,教師在“藍墨云班課”里發起相關活動,活動發起后,學生的手機終端會相應地顯示出活動的狀態。教師通過在線測試、頭腦風暴、答疑討論等課堂活動環節的設計,能給課堂增添趣味性。
在傳統思政課堂上,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而應用“藍墨云班課”的在線活動就可以滿足每個學生的發言愿望。如“頭腦風暴”的應用,可以針對某個熱點問題,讓學生在線暢所欲言。筆者設計過一些“我為黨建出點子”“講述我身邊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主題活動,學生針對這些議題,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類似的言論可以在頁面上以相近的顏色顯示出來,教師也可以及時為學生的發言打分、評論,從而真正做到人人參與思考、人人建言獻策。
(三)課堂師生互動
傳統思政課堂容易發生“一言堂”現象,即教師在講課時常常自問自答,學生不太愿意主動回答問題,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藍墨云班課”有一個課堂表現功能,教師在課堂上發起提問,然后可以設置讓學生搶答,或是教師選人,搶答環節是學生可以自主參與的,而選人是教師自己操作即可,通過手機“搖一搖”隨機抽取學生來回答某一問題,這也是一種比較刺激的課堂提問方式。學生必須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才能在被選中回答問題時及時作答。如筆者在講述近代中國國情時,提出了“近代中國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多次革命?”“敘利亞慘劇和日本侵華的場景何等相似,說明了什么?”等問題;在講述人生觀時,提出了 “你如何看待校園奢侈風?”“閱讀‘馬加爵的遺書后你想到了什么?”等問題;在講述文化強國的時候,提出了“從《功夫熊貓》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我們該如何應對這種沖擊與挑戰?”等開放式問題,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課后鞏固學習
(一)課后作業完成
“藍墨云班課”還可以設置小組作業和個人作業。小組作業需要團隊成員進行通力合作,筆者在劃分小組時,會征求學生的意見,讓他們自由組合,但要求最多4人一組,這樣可以保證小組活動人人都能參與,人數過多則可能出現濫竽充數現象。個人作業需要學生獨立提交,筆者布置的議題會比較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如“聊一聊你心目中的毛澤東”“作為一名法學專業學生,如何通過實際案例見證中國法制進程”“工匠精神之我見”等。
教師在設置作業提交時會設置最晚提交時間,超出這個時間班課后臺將不再開放,這樣一來就可以督促學生,使其養成一種學習上的緊迫感。
(二)作業評分
上傳作業后,教師可以選擇多種評分方式給予學生相應的分數,通過這種綜合評分再計算權重的方式讓學生作業評價方式更顯公平合理。學生可以在清楚自己作業在各個評分點的得分情況后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查缺補漏或是鞏固復習,在這種反復的訓練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學情反饋
“藍墨云班課”在成員詳情頁特別為學生生成了可視化數字報告,即個人綜合評價“雷達圖”,學生可以在班課后臺查看自己的學習狀態。同時,“藍墨云班課”會每周生成學習周報,匯報學生上一周的學習情況。這樣教師可以了解學生都參與了哪些活動、獲得了多少經驗值;教師還可以應用“藍墨云班課”的功能讓學生書寫對課程和教師授課方式的感受,并提出寶貴意見。
對教師而言,這些都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并在第一時間和學生進行溝通。對學生而言,在這個平臺上,他們會有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并根據學情反饋,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主動學習。
“藍墨云班課”的應用給思政課堂注入了活力,讓教師、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共同學習。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藍墨云班課”只是一個教學輔助工具,而要想真正上好思政課,教師必須在“教”上下功夫,深挖學科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更新設計理念、重組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方法。
筆者在上思政課時就要求自己每一節課都要有一個教學主題,如筆者開發了“群眾路線我踐行”“我心目中的戰狼”“我是環保小達人”“我為文化強國助力”“我身邊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夢我的夢”“深化改革我有責”“國家安全我維護”等主題課程,努力讓思政課從身邊事就地取材,讓學生感到新鮮又親切,觸動學生們的心靈,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因此,在新時代,高職院校教師要上好思政課,既要用好歷史經驗,也不能忽視時代特色。從思政課總體教學效果來看,傳統的“我說你聽”的灌輸式教育效果不彰,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應當成為主流;“高大上”“假大空”的授課內容只會“招黑”。因此,教師只有找到思想政治與學生青春人生的結合點,搭乘新技術潮流的快車,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抬起頭來”,使思政教學入腦入心。
(本文系河南檢察職業學院2018年度教改課題“‘藍墨云班課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
(責編? ?李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