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關鍵詞】 特色學校;傳統文化;氛圍;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25—01
當前是多元文化沖擊的時代,為了保護我國傳統的文化,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必須創建具有現代特色的學校。建設一個特色學校最本質的就是建設核心文化。學校在基礎教育的階段,更多的可能是側重于文化層面與精神層面的發展,是認識和優化了個性的學校,且要求教師在學校文化、課堂教學、學校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能創新,從而形成一個符合校情的,且有利于學生發展、學校發展、教師發展的特色學校。由此可見,教師必須要植根傳統文化土壤,創建現代特色的學校。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引領師生學會做人
傳統文化中對我們影響比較深遠的有道家、儒家等。儒家主要弘揚的是寬容、仁愛等思想,而道家主要講的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等,這些思想為教師創建現代特色學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新學期開始之前,學校都要組織教師去學習相應的傳統文化,如《論語》以及《道德》,要求教師要心存善意、說好話、做好事,做一個學生喜愛的教師;還要求教師要掌握過硬的教學技能,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做個優秀的教師。另外,學校還給教師發放相應的與我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書籍,并且組織學生觀看《開啟人生幸福之門》等視頻,目的都是以開啟教師的認知為主,讓教師將其理念轉化為自覺行為,使教師明白人生來就應該做事,充分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此外,學校領導也應達成一定的共識,即要求教師做到的,領導要先做到;領導應該為教師著想,切不可傷害教師;當教師工作出現偏差時,應注重引導而不是批評,給予其更多的寬容,鼓勵教師改正。此外,領導還要勇于承擔責任,而不是推卸責任。俗話說:看人看從小。學生人格的培養比較關鍵的時期就是小學,因此,在小學階段就應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趁學生心靈最純潔且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去學習道德文化,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我校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開展了晨讀活動,監督學生每天進行30分鐘左右的經典誦讀,促進學生感受到我國的傳統文化,引領學生學會做人。
二、 陶冶學生的情操,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
首先,應該讓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能夠入學生的“眼”。為了能夠讓學生無時不刻感受到民族文化,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好宣傳陣地。學校可利用宣傳窗展示一些革命領袖以及中華民族優秀的人物畫像,給學生介紹我國傳統文化。這些藝術廊的布置可以交給藝術教師去布置,選取的內容能夠反映學生在藝術教育活動中的各個側面;同時可展示一些學生的優秀作品,讓學生每天都能夠欣賞到自己創作的作品。每個教室都應該懸掛國旗以及貼上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名言,建設具有特色的學習園地。如此一來,便能夠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讓源遠流長的民族之音入學生的“耳”。廣播站是學校開展藝術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可針對建設特色校園給學生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專欄,主要的目的就是給學生介紹我國的傳統文化;還可以通過播放一些古典的音樂、戲劇,甚至是以前學生演唱的歌曲等等,讓傳統文化之聲遍布校園。最后,還應該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學校多年來堅持每周一進行升旗儀式,并且組織學生唱國歌;每逢我國傳統節日,都會舉辦相應的活動,通過多種教育方法讓我國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讓學生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榮譽感以及自豪感。
三、 重視校園文化熏陶,讓師生養成做事的習慣
如何管理好學校,并且根植傳統文化土壤,創建現代特色的學校,還應該從建設校園文化為突破口,不斷規范學生的行為,為構建特色校園作出貢獻。所謂的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建設校園文化主要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為主,力爭從顯性文化彰顯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具體來說,校園內所有的提示語都應該力求簡單,因為小學生各方面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弱,因此,要盡量選取簡單的、學生能夠看得懂的宣傳標語。如,“進入樓道不嬉鬧,進入樓道靜悄悄。”這些都是比較簡單的易于學生理解的句子,通過這些濃郁的文化去感染學生以及教師,讓他們學會逐步規范自身的行為。同時,在教室也應該做好相應的布置,如每個學生的桌子左上角都應該留一個位置給學生寫上自己的理想,自己崇拜的人,喜歡的書等等,不斷激勵學生進步。此外,學校每層樓的墻壁以及宣傳欄都貼有相應的文化宣傳,可以細分為做人、做事、做學等不同的篇章,這些都是為了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就會使得學校呈現出新、整、靜、潔的新局勢,且校園的文化氣息也會十分濃厚。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