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貴
【關鍵詞】 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獨立思考;分組;時機;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110—0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數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的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傾聽他人發(fā)言的習慣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條件
首先,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給那些平時不善言談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并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比如,將較難的綜合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要求學困生思考其中比較簡單的問題。學生思考時,教師要巡視。如果發(fā)現學生出現思維障礙,就要及時進行引導。長此以往,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逐漸得到提升。其次,傾聽他人發(fā)言的習慣是合作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現在獨生子女惟我獨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會傾聽別人,更不會欣賞別人。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傾聽別人發(fā)言,既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二、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必須進行合理的分組。分派學習小組通常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讓學生憑自己的興趣任意選擇。這是一種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學習的效果也較好。另一種是由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把程度參差不齊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學生的不同特點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個性、學習成績、學習方法和語言能力等等。把特點不同的學生編在一組,可以促使所有學生共同發(fā)展和進步。
三、設定合理有效的合作學習內容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實踐證明,要使得合作學習有效,就需要合理有效地選取教學內容,因為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小組合作學習,所以教師需要整合資源,選擇合適的內容。合作學習內容的難度要合理,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難。在安排合作學習內容時,要著重運用新穎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筆者在設定“概率的認識”這一內容時,讓學生在小組內搖骰子,從而掌握了概率的隨機性等相關概念。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發(fā)布一個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任務。如,幾何問題計算,優(yōu)先完成者能夠得到相應的獎勵,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從而能夠在小組內進行有效思考和研究。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合作,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關鍵
教師要合理選擇合作的契機,因為不是什么內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則合作學習就失去了意義。筆者認為,可以在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進行合作。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教師要盡量設計一些一人操作不便,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合作才能完成的內容。也可以在學生僅靠個人的思考不全面時進行合作。數學內容是較為抽象和深刻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由于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局限性,單靠一個人往往很難將問題回答全面,這時可以考慮小組合作學習,讓組內的幾個成員相互討論、互相補充,從而對數學問題認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五、采用適合的評價方式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催化劑
評價是學生學習的指引。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模仿學習能力強、相信教師的絕對權威的特點,制訂科學的評價機制,發(fā)揮評價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理解內容、獲得感悟的作用。評價機制的形成,除了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之外,教師還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共性和班級文化的特點,融合教材內容和課堂預設和生成,對學生的發(fā)言、思考、計算等合理評價,讓學生既能感受到評價的正確性,又能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