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偉波



摘要:文章先理論研究宏觀經濟狀況與股票市場的相互作用機制,得出宏觀經濟狀況和股票價格之間有緊密的聯系。再以我國股市為例,基于1993~2017年宏觀經濟狀況的相應數據,建立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數學模型、層次分析法擬合出一個反映宏觀經濟狀況的指標:宏觀經濟指數。運用計量經濟方法,實證得出宏觀經濟指數與股票價格之間存在穩定的二次曲線關系,股票價格與宏觀經濟狀況存在不同步的現象,股票價格的變化對宏觀經濟形勢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關鍵詞:宏觀經濟狀況;股票價格;單因素模型;實證分析
一、宏觀經濟狀況與股票市場關系的理論分析
宏觀經濟狀況是指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整體形勢,反映了一個國家總體經濟活動在一段時期內經濟景氣情況。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物價平穩、就業充分是一個國家宏觀經濟運行中追求的主要目標。股票本身并無價值,股票的發行價格由公司的估值與其初始發行股數決定,股票的發行價格一旦確定,當其進入流通市場時,股票價格和價值便無關系,其價格的變動便像商品一樣由市場供需變化決定。
道氏理論表明,股市受經濟形勢影響并反映宏觀經濟狀況的運行。由威廉·夏普提出的證券收益的單指數模型Ri(t)=αi+βiRM(t)+ei(t)[其中Ri(t)是證券收益率,RM(t)是共同宏觀經濟因素所造成的收益,βi是證券受宏觀經濟狀況的影響系數,ei(t)是由公司層面的突發事件所造成的隨機波動項),ei(t)與RM(t)獨立],可以看出宏觀經濟因素在股票收益的決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實證模型設計與分析
(一)模型設計思路
宏觀經濟狀況沒有具體的數值可以測量,是一個定性的量,平時只說宏觀經濟發展形勢如何,但是各年的宏觀經濟的具體差別無法得知。某一個指標的優劣無法代表整體經濟情況,比如一個國家GDP總量很高,但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很高,就認定該國的宏觀經濟狀況很好,這顯然是不對的。如果一個國家經濟持續增長、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低、國際收支相對平衡,就說明這個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較好。因此,本文主要把這四個變量所表現的宏觀狀況擬合成一個變量:宏觀經濟指數,來比較各年的宏觀經濟發展形勢的具體差別,并運用上證指數與宏觀經濟指數進行擬合回歸來探討它們之間的具體關系。本文主要采用模糊數學模型和層次分析法來綜合評價各年的宏觀經濟狀況。
(二)數據的選擇與處理
本文選用1993年至2017年我國GDP、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國際收支等數據。一個國家宏觀經濟運行所追求的國際收支均衡指的是自主性交易均衡,因此本文所選取的指標主要是指經常項目的差額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的差額。國內有學者研究得出上證指數與深證指數的相關系數甚至高達0.8,因而選用其中的一種就可以代表股票價格,本文選取上證指數。其中上證指數都是按日報出,采用一年每天上證指數的平均值近似代替每年的股票價格。
(三)宏觀經濟指數模型的設計與求解
為了對宏觀經濟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對各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對于各指標權重的確定,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
1. 對各指標進行無量綱化建立相對優屬度矩陣
在評價的四個指標中,國內生產總值是效益型指標,通貨膨脹率、失業率是成本型指標,一般情況下,我們追求國際收支平穩,故將國際收支看成成本型指標。我們按以下原則對各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并建立相對優屬度矩陣,mij=■,a■為效益型指標■,a■為成本型指標
2. 各指標權重的確定
權重的確定有多種方法,為了使各指標的權重相對合理,在此我們選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發展,首先看經濟總量也就是GDP,其次重要的是失業率,因為失業率越大,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的基本生活將得不到保證,再者重要的是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率是經濟發展中一個正常的現象,并且當它適度時能夠刺激經濟發展,但過度的通貨膨脹就會對人們的基本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最后也就是相對不重要的是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的失衡即會產生相應的順差和逆差,但國際收支的失衡并不會嚴重阻礙經濟的發展。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們建立如下的比較判斷矩陣:
我們利用線性加權和法來求出該矩陣的權重向量如表1。
3. 宏觀經濟指數綜合評價模型的求解
(四)上證指數(Y)與宏觀經濟指數(M)關系研究
兩者的相關系數rYM=0.6003,顯示它們具有一定程度的線性關系。分別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二次函數模型,三次函數模型,指數模型,對數模型,雙對數模型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對比結果如下:
以上大多數模型參數基本通過顯著性檢驗,但模型的可決系數都低于0.5,表明模型對兩者之間的擬合效果不理想。當多項式函數達到三次時,修正的可決系數為0.5291,但各參數都不是特別顯著;而一元二次模型修正的可決系數為0.5856,且各個參數均通過顯著性檢驗,因此綜合選取一元二次模型最符合兩者之間的關系。即宏觀經濟狀況隨著股票價格的變化先呈上升趨勢,再呈下降趨勢。
由于宏觀經濟狀況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可能存在滯后效應,并通過滯后模型對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進行分析,因此本文作滯后3期的分布滯后模型的估計,結果如圖1。
可以看出m(-1)到m(-3)的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無法通過系數為零的假設,表明在我國宏觀經濟狀況對股票市場價格不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宏觀經濟狀況無法對股票價格作出相應的預測作用,當前還不能通過對宏觀經濟狀況的分析對股票價格進行分析。然后要檢測股票市場的變化能否具有先導作用,本文再次運用分布滯后模型,用宏觀經濟指數對上證指數作滯后6期的分布滯后模型的估計得出如下結論。
由圖2看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滯后6期的上證指數都通過了T檢驗,但回歸方程的和DW值都偏低,表明上證指數對宏觀經濟狀況具有一定的指引和預測作用,即股價能夠進行適量的預測作用,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能夠解釋宏觀經濟形勢的波動。
三、結論與原因分析
(一)結論
研究表明,我國的宏觀經濟因素在某種程度上與股票市場價格波動聯系還不是很密切,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同步的現象,宏觀經濟狀況與股票價格存在著穩定的弱相關關系,宏觀經濟狀況隨著股票價格的變化先呈現上升趨勢,再呈下降趨勢。宏觀經濟對股市沒有滯后效應,但股票市場的變化卻對宏觀經濟狀況具有某種程度的指引與預測作用。
(二)原因分析
1. 股市歷史較短,發展還不成熟
縱觀歐美股市,已經發展了幾百年,相對中國,股市可以說才是剛開始不久,很多機制都還沒有打通,如資本市場不是完全開放,很多外國資本都要繞道才能進入中國股市;傳統的計劃主主義經濟模式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還未消除;股市進入門檻過高,審批過嚴,不能代表宏觀經濟。
2. 監管機制不完善,投機過多,黑幕交易泛濫
中國股市存在著太多的投機者而不是投資者,在他們的推動下,股市往往變幻莫測,與經濟的發展脫軌。中國股市監管不完善,容易出現黑幕交易,嚴監管下依然有漏洞,導致一些人有機可乘,操縱市場。
四、政策建議
(一)讓市場更自由,進一步減少政府的干預
股票市場在金融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資金是股票市場得以運轉的血液,然而在我國,資本市場不能夠自由地流通,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對股票市場發展產生著消極的影響,因此監管部門就要一步步降低對股票市場的過度干涉,適度引導,讓股票市場自由運作。
(二)降低進入門檻,讓更多更具代表性的企業進入
政府應該完善制度,降低交易門檻,減少入市程序,讓更多有資質的企業能夠順利進行上市融資,使股市逐步演變成宏觀經濟的一個縮影,這樣股票市場才有可能在宏觀經濟的運行中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監管,陽光交易
陽光交易是股票市場能夠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就要強化對非法交易的監視,完善各項法律法規,確保上市公司的信息公開,保證信息發布的真實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丁書錦.我國股票市場“晴雨表”效應的實證分析[D].山東大學,2007.
[2]顧鵬.宏觀經濟沖擊、信息傳導與中國股票市場[D].南京大學,2015.
[3]Pradhan R P, Arvin M B , Bahmani S. Causal nexus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inflation, and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OECD countries[J].Global Finance Journal,2015(27).
[4]劉宏濤,王松.貨幣供應量對我國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分析[J].中國物價,2016(12).
[5]叢金宇.中國金融指標對宏觀經濟動態的預測能力研究[D].吉林大學,2017.
[6]楊雅婷.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線性與非線性動態相關關系[D].內蒙古大學,2018.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