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關鍵詞】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措施;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096—01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語文學習為基點,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把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相融合,關注學生的聽、說、寫能力的發展,以實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新時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個性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讓學生動腦、動手,參與學習過程,全面促進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下面,本人結合自己多年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實踐和研究,就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究與實踐方面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1. 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大大提高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使教學不再是傳統的說教,以及一張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講到底了,那種整堂都是“填鴨式”的灌輸,使學生總是在被動的學習態度中被動學習,學習效率、學習情緒不高。而今,在時代發展中,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逐漸成了大多數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這就大大促進了語文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實現了學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的整體發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是極大的促進。
2. 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小學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少不了小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既能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啟發智慧,拓展思路,又能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在班級集體實踐活動中增強團隊意識,提高合作意識。
3. 有利于培養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死知識,而是從各方面提升學生能力的活知識,比如,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組織策劃的能力,觀察感受的能力,綜合表達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等。這些能力的發展,符合新課標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綜合性實踐活動的教學目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二、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
1. 結合學校實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校園文化的建設,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又是培養學生素質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一定要結合學校整體的實際情況,因校制宜,發揮優點,使活動開展得更有效,讓學生充分認識生活、學習的環境,真正獲得應有的知識。如,有的學校開展的午唱、晨誦、寫作等一系列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溝通能力,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非常有益。
2. 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開展活動。要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前五分鐘是最好的時間段,若教師能充分、科學地利用,無論是對課堂教學,還是學生學習興趣,都能打造語文高效課堂。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向學生提供相應的內容、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組合。如,講故事、誦優秀詩文、好書推薦、佳作概要、名句賞析、繞口令、小演講、詞語接龍、詩詞接龍、找反義詞、口頭小作文、我所經歷的趣事等等,都可以作為活動內容,不要小看這短短的五分鐘,它一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二能讓學生復習鞏固已有的知識,三能活躍課堂氣氛、豐富學生思想,四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無論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還是課堂教學無疑都是一種推動,都有利于小學語文豐富性、多樣性教學發展的促進。
3. 把語文與其他學科整合起來。所有學科之間都是有所關聯的,尤其是語文和其他學科之間聯系更加密切、全面,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善于把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起來,在語文中滲透其他學科,使教學能達到互相促進的作用。如,在給學生教學“元角分”這幾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只是憑借講解就想讓學生牢記它們,學生肯定理解不到位,如果模擬商店購物的話,不僅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這三個字的音、形、義,還能鞏固對這三個字的用法。
綜上,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上好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方式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善于發現,科學運用,就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對于語文教學來說,也能打造高效課堂,進而促進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