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國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整合;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37—0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教學系統和教學設備逐漸升級,各類學科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傳統語文課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下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從信息化背景出發,探討新時代下語文教學如何與信息化實現完美融合,并且在課程整合的視角下,將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推進語文教學,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目的。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
語文作為一門以文字性、記憶性為主的課程,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并且學習語文的基礎需要有強大的思維邏輯與記憶能力,然而許多學生由于無法理解某些思維模式和記憶方法因而對語文敬而遠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語文教學脫離實際,學生沒有辦法將現實情況與語文內容結合起來,想象力得不到擴展的情況下必然會覺得語文晦澀難懂,所以,我認為語文教學需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語文、應用語文,這樣才能夠激發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推進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時,需要借助信息教學設備向學生們還原和展現生活中的語文知識,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語文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能夠用得到,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給學生做好一個引導。例如,在教授《井底之蛙》一文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井底之蛙的典故,可以通過制作PPT將生活中有關眼界的小事進行整合和展現,并且通過制作小動畫來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學生日常接觸最為廣泛的課程表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尋找和學習語文知識“原型”,將現實生活中的信息和事件與語文教材相融合,增加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同時還能夠讓知識變得更加真實、更加實用。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形式的整合
當前所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是由傳統的教材逐漸演變而來的,因而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較為落后陳舊的教學內容,雖然知識性很強,但是卻不太能夠適用現代教學需求,為此,需要引入信息化的新內容,聯系生活實際。例如,可以組織學生社會調查以及資料搜集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的同時,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先組織學生上網搜集和查閱安塞腰鼓的相關資料,并在課前進行知識匯報和交流,通過小組合作制作《安塞腰鼓》PPT展示,在分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且富有教育意義,這樣學生在完成任務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與協作性。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整合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占據著教學的主動權,學生只能機械地接受知識,學生在課堂中以接受老師知識傳授為主,自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都較低,并且在學習中很少主動尋求合作和交流。而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前提下,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能夠展開更加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整個課堂呈現出更加信息化、現代化的特點。如,在《火燒云》一課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課后練習時進行網上答題,現在的學生都對電腦感興趣,自然答題時注意力很集中,通過完善的答題系統讓學生進行作答,并及時給出答案讓學生進行自我糾正,加深記憶的同時教師也能從答題系統中直觀地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當前信息時代的背景下,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是一個必然趨勢,而如何實現整合、怎樣做好完美整合需要我們進行探索。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需要把握好尺度問題,要基于信息技術教學優勢的視角,從語文教學的目標出發進行教學模式的整合,以達到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目的,教師真正作為教學的引導者,而學生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傳統教學模式向現代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擁有高度的自主性,對自己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并且能夠合理地對自己的學習任務及學習效果進行掌控。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