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梅
摘要:一直以來,小學生的教育在我們的生活中尤為重要,其中家庭的教育能夠影響小學生成長,關系著小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以及思想素質的提升。而現在我國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教育仍然會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影響著小學生的教育,不利于農村小學生教育的不斷發展。所以,要想能夠不斷的對小學生進行,就要對家庭環境不斷地進行優化,提升家長的素質,從而全面提升對小學生的教育。本文主要介紹了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缺失的現狀以及改變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缺失;對策
前言: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庭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學生的發展,家庭的教育是學生首先受到教育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是小學生具備良好的家庭基礎。但是,由于農村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使農村的家庭教育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所以,我們應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進農村家庭教育的不斷發展。
一、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缺失的現狀
1.1留守兒童的出現
雖然,現在的經濟不斷的發展進步,但是一些偏遠地區,很多小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由于家庭的原因,很多的父母都出去工作,從而導致很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等長輩帶大的,由于長輩的生活都是以孩子為主,所以會對一些孩子造成溺愛,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有的爺爺奶奶的文化程度比較低,在農村地區生活中很少接觸新鮮的事物,不能夠很好的對學生的視野進行開闊,從而不利于小學生的教育,不利于小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不利于小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1.2教育的方式落后
在農村地區,由于教育觀念的落后,教育水平的落后,導致一些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更多的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從而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有的家長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質不高,所以對孩子給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夠很好的進行學習,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就,所以,一些家長就是讓孩子自由的進行發展,對孩子缺乏輔導和教育,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質。同時,由于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失誤,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能夠達到家長期望的程度,從而使家長失望,導致學生逐漸的失去學習的信心。現在,有一些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脫離實際,從而對學生的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使很多小學生缺乏良好的教育。
1.3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圍
在家庭的教育中,由于一些家長的原因,家長的學歷較低,對學生的作業無法進行指導,導致一些家庭的學習氛圍不濃厚,不利于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形成,從而不利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小學生學習成績的不斷提升。還有的一些家長在孩子進行寫作業的時候,依然在看電視或者干一些其他的事情,很少讀書,不能夠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不利于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形成,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能夠很好的提升。[1]
二、改變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對策
2.1提升家長的素質
由于,一些農村地區一些家長的文化程度比較低,所以應當提升一些家長的文化素質,因為良好素質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提升家長的素質能夠更好的對孩子進行輔導,首先,學校以及老師應當開設一系列的講座,對家長的教育方法進行不斷的指導,從而提升家長的素質,讓家長能夠掌握更多科學教育的方法,從而促進小學生的發展。
2.2加強家庭的道德建設
加強家庭的道德建設,由于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的一些習慣能夠影響學生的成長,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但是不良的習慣會使學生變壞,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所以,應當加強家庭的道德建設,能夠使家庭更加的和睦,有利于良好的家庭氛圍的形成。首先應當傳統的倫理道德的建設,讓孩子在家中能夠尊敬長輩,孝敬長輩,從而促進學生養成尊老愛幼的品質,有利于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能夠讓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只有家庭的真正和睦,才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農村小學生的健康成長。[2]
2.3建立完善的家訪制度
農村的小學應當建立完善的家訪制度,讓老師能夠和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在學校或者在家庭中的表現,從而讓老師與家長能夠充分的討論學生的教育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不斷提升,促進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讓學生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應當設置一系列的雙向交流的表格,讓家長與老師都能夠更加真切的了解學生在學校或者在家庭中的學習情況以及生活的情況,從而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育。
2.4不斷的更新教育的理念
在農村地區的家長應當充分的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通過家庭的教育從而對學生產生一系列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小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家庭的教育,讓小學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相關的責任以及義務。家長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的理念,提高對教育的認識程度,從而使家長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不斷的進行影響,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3]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重視家庭的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小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學校的情況,從而促進小學生的不斷學習,從而促進小學生學習成績的不斷提升。但是在農村的一些地區,由于家長的文化素質不高,從而導致學生教育的缺失,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共同的努力,從而創造出更加和諧的教育環境,從而能夠更加充分的發揮教育的重要作用,從而能夠促進農村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能夠更好的提升小學生的素質,從而能夠為社會創造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金映雪.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角度[J].科教導刊,2016 (7):127-128.
[2]劉錦屏,羅紅.農村中小學家庭教育缺失現狀與對策[J].才智,2017 (06):55.
[3]李桂枝.家庭教育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