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真
摘 要:國畫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畫科代表之一,是一種具有審美趣味和豐富思想內涵的藝術。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國畫教學策略,以傳承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為基礎,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目前,做好國畫教育是美術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文章主要從初中美術課堂國畫教學現狀以及提高國畫教學質量的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國畫;初中美術;教學策略
國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起源于戰國時期,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國畫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提高初中生對國畫的鑒賞和繪畫水平,同時也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操,也讓中華民族傳統畫作廣泛流傳,這對傳承和發揚我國藝術文化有著很大的推進作用。因此,教師在國畫教學中需要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利用多媒體、作業設計的趣味性等多種手段提高學生對國畫的興趣,增強學生對國畫的重視,并提高學生繪畫能力。
一、初中美術課堂國畫教學現狀
(一)學生對國畫的學習興趣不強烈
隨著我國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式教學引入課堂,能夠極大帶動學生積極性。而國畫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紙筆墨形式教學,老師畫一筆學生畫一筆的古板教學套路,從而缺乏視覺的享受和學生主動嘗試探索的體驗,致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對國畫的學習逐漸失去興趣[1]。
(二)國畫教學內容不完善
目前,在生活中學生對國畫接觸較少,在初中美術課程中,國畫的教學課程安排較少,以至于學生對國畫沒有深入的體會,更談不上創新和創意的表達。大多數學生已經遠離了毛筆的使用,他們更多的是接觸蠟筆、水彩筆,所以學生在使用國畫工具時,也需要積累一定的經驗。在國畫課上,一節課時40分鐘,部分學生在這段時間無法充分理解國畫知識點,當第二節授課時,基本對前一節課知識點已經模糊化。因此,教師需對國畫的教學內容加以完善、錘煉,有目的性地教學,從而提高國畫課教學質量。
(三)國畫教學空間有限
在國畫學習中,基本只有在美術課堂上會接觸到國畫知識,導致國畫學習空間受到限制。國畫主要分為山水畫、花鳥畫和人物畫三大科。因此,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多接觸自然,通過真實的大自然環境來教授國畫知識,讓學生創造更真實、更生動的作品,或者利用圖書館、美術館等場館資源,提高學生的眼見。但目前,國畫教學很少有專用的國畫教室,更談不上為學生創造戶外環境條件,致使學生國畫水平很難提高。
二、提高初中美術課堂國畫教學質量的方式
(一)改變教學形式
古人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一個人的興趣何其重要。國畫教學中過于呆板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注重一筆一劃技法的傳授,將導致學生失去對國畫學習的興趣[2]。例如,在鑒賞分析閻立本《步輦圖》(圖1)時,可以穿插當時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環境,用講故事的形式授課,引起學生對國畫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國畫學習的積極性。
在設計活動時,教師應注重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法,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國畫與生活的結合
在國畫教學中,當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筆墨技能之后,應該讓學生深入生活,大膽地讓他們展示自己想畫的東西,讓他們積累審美經驗,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教師需從中引導學生,加強學生對國畫與生活的結合,從而使其更好地創作畫作,豐富學習經歷。
例如,在國畫教學的第一課——《詩情畫意的中國畫》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特色資源,把繪畫范圍擴大至“故鄉的特色”,并為其賦詩一首。當學生們得到這個主題時,可以引起他們對國畫的興趣,并且引導學生分享家鄉的風景外貌,將記憶中的風景畫在紙本上。當學生在創作時,教師從旁指導,讓學生靈活運用,這樣學生在掌握國畫知識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達到了育人的價值。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對國畫知識學習產生興趣,并且讓學生深刻意識到國畫與生活是相通的[3]。
再如,在畫一幅春季采摘楊梅的全景圖時,畫面中滿是紅楊梅,視覺沖擊力很強,人們要么在樹下摘楊梅,要么三五個人一組拿著一籃子楊梅,談笑風生,要么爬上樹梢,忙著摘楊梅,場面十分熱鬧,充滿生命情趣,這幅畫非常具有想象空間,并且將生活中所見所識完全融入到繪畫中。學習國畫不僅可以開發初中學生的大腦思維,而且可以創作更多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圖2)反映了唐代的風格和宗教氣息。吳冰的《出水荷花》畫了一朵淡紅的荷花,用綠葉作襯托,它表現出荷花的清透外觀,以及不染淤泥的品質[4]。
另一方面,中國傳統繪畫基本上是詩情畫意的,很多畫家都會為他們的畫作詩。鄭板橋在一幅蘭花圖上寫了一句蘭花銘文:千山之巔,突出的巖石上深深的裂縫細膩而芬芳。他通過持之以恒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崇高的抱負和獨尊的精神。清代畫家惲壽平在其名作《出水芙蓉圖》(圖3)左上角題寫了“西風吹不入,長護美人衣”這句話。這朵鮮紅艷麗的蓮花,被比作一個有著冰肌玉骨的美麗女子,從而表達了她的堅毅和正直。這幅畫不是先用水墨勾勒出來,再填充顏色,而是直接用色點染色[5]。
(三)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設立國畫藝術課程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美術教師在國畫藝術的教學中需重視學生對藝術的學習態度和自身的情感價值,進而提升其核心素養。我們在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時,主要需要加強以下三大方面:第一,教師需要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自己的畫作進行點評,教師從中了解到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和掌握國畫知識的水平。第二,注意對學生在藝術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國畫教學評價不僅通過學生的作品來評價學生學習效果,而且通過學生在學習國畫過程中的表現來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突出國畫教學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第三,活動績效評估可以由個人或團體在學習過程中或學習后進行,評估結果以簡單的形式記錄,并給予學生適當反饋,以鼓勵不同的學習方法。同時,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點評,發現對方畫作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指正,或是認為某點的技巧運用不到位也可以互相探討,尋找更合適的手法來描繪畫作,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互相進步,取長補短,
三、結語
總之,國畫作為我國的優秀藝術,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學生在學習國畫的同時,加強了對我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從而傳揚我國傳統文化藝術。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加強國畫與生活的結合,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使其真正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提高學生對國畫學習興趣,同時讓世界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得到傳承。
參考文獻:
[1]李金霞.論初中美術中國畫教學方法創新之路[J].文理導航(下旬),2017(1):81.
[2]邢飛.初中美術課堂的國畫教學方法研究[J].名師在線,2017(15):32-33.
[3]陳華芳.初中美術中國畫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
[4]羅蓉.淺談初中美術課堂的國畫教學方法[J].神州,2018(2):151.
[5]關淑力.初中美術課堂中國畫示范教學有效性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8.
作者單位:
上海市西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