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國 李衛紅
[摘 要] 小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黃金階段,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在小學也是最強的,所以近年來,眾多小學加強了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盡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掌握一門體育和藝術方面的特長。這有利于學生在小學時期人格的養成,以及對綜合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 小學教育;學生;綜合素質;重要性
傳統的教育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是一味地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疏忽了對學生興趣特長的培養,由此導致大部分學生缺乏特殊性和個性色彩,到頭來只是會讀書罷了。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近些年受到教育界高度的重視。
一、綜合素質的概念
綜合素質即學生的綜合能力,主要指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思想道德素養、個性特長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綜合起來的能力。傳統的教育看重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能力,所以學生課業壓力大,學習喪失積極性,易產生叛逆心理。以前的教育老師和家長很容易為學習不好的學生打上“壞孩子”的標簽,評價孩子的好壞更多看的是學生的成績,這樣的分類標準是不對的。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近年來,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視,它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能力的培養、個性的發展以及身心健康的教育格外注重。
二、小學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以及敏捷的思維,他們很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對一切都抱有好奇心,小學正是他們尋找并培養興趣愛好的最佳時期。小學生一般會對問題刨根問底,樂于提問,家長和老師只要加以引導并細心回答他們提出的疑問,便可以教給他們一些道理,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猶如海綿吸水般,汲取各種知識,很容易吸收這些知識,更容易培養正確的三觀,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由此可見,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階段中具有基礎性的關鍵作用,只有基礎打好了,接下來對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質以及興趣愛好的養成都會有基礎性的作用。我國小學教育主要采用的就是綜合學科教學,不僅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智力發展,使他們做到有方法地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不容忽視的,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可以使學習更加有效率,同時,綜合學科教育還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進行啟蒙教育,思想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不容忽視,它為學生未來綜合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形成
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后天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必須從小培養,并且要加以引導。小學生屬于“潛力股”,在一開始并不能看出哪個學生有何過人的能力,但在長期的交往后,可以很輕易地發現每個學生的區別,這個時期的學生可塑性很強,老師和家長只要細心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并且耐心地引導,給他們更多自己動腦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他們就會有更好的發展。比如,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教師可以更多地采用啟發式教學,而不是傳授式教學,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自主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鼓勵他們嘗試各種新鮮的事物,對生活時刻懷有熱情以及保持積極的心態,同時,幫助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主學習,時刻保持思維的活躍,多采用提問的方式,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小學階段就養成愛思考的習慣,這對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以及今后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有利于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思想道德品質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家長不能對孩子還有溺愛的心理,一旦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習慣出格,或者有錯誤的苗頭,家長一定要嚴厲地指出并且督促孩子改進。
(四)有利于心理健康素質的養成以及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是健全人格建立的重要方面。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將會提高他的自信心,更利于促進人格的完善。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而三觀一旦養成就很難更改,所以在這個階段要著重關注,教師在小學階段對學生健康心理的關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有利于學生智力的提升
小學教育是屬于啟蒙教育,教師要多利用提問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思考,最大程度地開發腦力,提升學生的智力。在提升智力的同時,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就會在日后的學習中游刃有余。智力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面上的,有豐富的知識才能有獨立思考的素材,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課程設有很多綜合性的科學文化知識的課程,因而教師要推動學生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增長見聞,提升自己的智力能力。
三、“1+1”素質教育工程的實施
(一)“1+1”素質教育工程實施步驟
“1+1”素質教育工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宣傳階段、準備階段和實施階段。首先在宣傳階段,各師生將該工程介紹給家長,幫助家長了解并推動“1+1”素質教育工程,同時,學校要多次召開講座,將新型的教育觀念介紹給家長,使家長鼓勵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通過講座讓家長改變成績第一的觀念;其次,在準備階段,學校統計老師們的特長,并將他們分組,可分為藝術類和體育類,藝術類涉及唱歌、豎笛、琵琶、繪畫等藝術活動,而體育包括田徑、跳遠、跳高等體育活動,每一個老師帶不同的內容,盡量做到可以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同時,要收集學生的興趣愛好,將他們分為不同的興趣班,鼓勵他們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最后,在實施階段,校領導要接受學生和家長提的意見,因為在實施的初期一定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對意見的采納就尤為重要。學校要對接受的意見進行篩選,并通過討論,將“1+1”素質教育工程變得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1+1”素質教育工程的保障措施
1.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校領導和老師要先從舊觀念中走出來,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認識到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2.加強領導,明確責任。“1+1”素質教育工程要設有組長和副組長監督該工程的實施,同時,各位老師要盡職盡責地教學生,激發學生對該特長的興趣和積極性。
3.培訓提高,強化師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是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在此前提下,老師們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
4.加大力度,督導檢查。在“1+1”素質教育工程實施的過程中,組長和副組長要監督老師是否認真完成工作。
小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并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盡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掌握一門體育和藝術方面的特長,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豐富校園生活。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