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晴
[摘 要]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鞏固他們已學的知識,起到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音樂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當學習、掌握提問的技巧,注重提問的誘導性、延展性、共鳴性與適度性,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展開提問,保障課堂提問的效果,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效率。
[關鍵詞] 小學音樂;課堂提問;策略
音樂課是小學生喜愛的一門課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提問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如何恰當運用提問,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有著重要影響。有效的課堂提問對小學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有著關鍵作用。然而如今的小學音樂課堂提問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此,筆者進行了探究并提出幾點改進建議。
一、課堂提問中的不足
(一)提問切入模糊
提問的切入點與學生的回答有著緊密的聯系,是啟發學生思維的關鍵點。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許多教師的課堂提問切入點模糊,導致學生回答不到點上,課堂提問的效果大打折扣,失去了提問的意義;而且無法啟發學生的思考,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例如,某教師在教學《夏日的雷雨》時,首先給學生展示其中一段歌詞,讓學生猜歌詞表現的事物。學生未能準確理解提問與課堂內容的聯系,回答五花八門:“天空中一閃一閃的應該是孔明燈。”“是風箏在天空中一閃一閃。”“是螢火蟲在天空中一閃一閃。”……教師對此感覺頗為無奈,只好生硬地將學生拽到教學軌道上:“同學們的回答多種多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謎底到底是什么。”隨后,教師揭示答案:閃電、雨、雷……并點出這節課的題目《夏日的雷雨》。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提問的切入點不夠明確,導致學生無法進入教學情境,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提問缺乏針對性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未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導致提問缺乏針對性。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當根據學生差異,以及教學內容、教學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開心里個來》時,教師首先為學生播放已經編輯過的“叫賣調”。學生聽完后,教師提問:“在剛才播放的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這段音樂體現了什么?”教師認為學生能夠準確回答出問題,然而出乎意料,沒有學生能夠答上來。最后教師不得不自己回答:“剛播放的音樂片段是走街串巷賣東西的人、手藝人的吆喝聲,他們通過吆喝,推銷自己的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吆喝聲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曲調,被稱為叫賣調。”可見,提問缺乏針對性,會導致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提問忽略學生狀態
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不少教師在設計提問時,還往往忽略了問題設計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通過問題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是通過問題點撥,吸引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問題設計的目的與效果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且提問時要注意學生的狀態,學生的狀態也是教師把握課堂提問節奏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提問前,首先應當面向班級所有學生提問,而非直接叫學生起來回答,要為所有學生提供思考的時間,再就問題展開討論,最后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也容易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助于完成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小海軍》時,在結束學唱歌曲環節后,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海軍在海上遇到其他船只的時候,如何向這些船上的人打招呼嗎?”而學生尚在思考時,教師就直接說,是用旗語。然后,教師為學生展示相關的旗語圖片,引導學生學習旗語,且提出要求:“稍后,請沒有認真學習旗語的同學上來展示。”這樣,課堂氛圍變得十分僵硬,教學效果不佳。
二、小學音樂課堂提問的對策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鞏固他們已學的知識,起到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課堂提問能夠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且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學生通過主動思考理解教材內容。為保障課堂提問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認為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目的應當明確
提問的目的與效果存在緊密的聯系,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教師應當注重提問的目的,減少問題的模糊性,以便學生準確理解教師提問的內容,從而提升課堂質量。例如,在教學《夏日的雷雨》時,若教師通過讓學生猜歌詞表現的事物進行導入,可以首先提醒學生:“同學們,請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有什么符合這三句話的自然現象呢?”這樣,學生在猜謎時就有了方向,回答正確的概率就更大,且學習興趣會更濃厚,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有了保障。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的注意力猶如受驚的小鳥,走近時極易將它驚走,若將它抓住并關起來,往后都難以聽到優美的歌聲。”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加強提問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闊學生的思維。
(二)應注重方向
小學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在于讓學生在音樂的引導中放松心情,快樂地學習,陶冶情操,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感悟人生的意義。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當注重提問的方向,通過有方向的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享受學習音樂的樂趣。例如,在教學《開心里個來》時,教師可適當簡化問題:“同學們,你知道商人采用什么方法推銷商品嗎?當網絡、電視還沒有出現,宣傳沒有那么便捷、迅速的時候,商人們又是怎么推銷的呢?下面,同學們聽聽看,這段音頻里,商人在販賣什么東西呢?”循序漸進的提問能夠帶領學生進入情境中,而且問題明確了方向,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帶著問題,主動積極地聽音頻中的叫賣調,思考更有方向,能夠游刃有余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三)注重問題的內容和形式
音樂是聽覺藝術,對發展小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當著眼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并注意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善于提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依據學生的不同學情,問題的內容和形式要多種多樣,富有針對性;注重問題的精簡性、準確性,使學生盡快消化知識,喚起學生的求知欲。
(四)挖掘學生回答的亮點
小學音樂教學過程并非一成不變,教師要根據課堂具體情況,對教學方式做出適當調整。教學的過程具有動態性,小學音樂課堂往往無法和教師預設的情境、問題保持一致,學生極易在課堂中隨時提出自己的疑惑,且問題可能不在教師的預設中。這些提問是學生思維活躍、靈感迸發的體現,教師應當予以重視,傾聽、肯定學生的想法,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充分運用多媒體提問
在小學音樂教學的課堂提問環節,教師還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比如在教學《楊柳青》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示江蘇風景圖,并展示蘇南、蘇北民歌的異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蘇南、蘇北民歌有了進一步了解,直觀感到受民歌的魅力,學生的學習體驗更深入。
總而言之,教師應當學習和掌握提問的技巧,注重提問的誘導性、延展性、共鳴性與適度性,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展開提問,保障課堂提問的效果,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新星.小學音樂課堂提問的策略與技巧[J].才智, 2016,(36).
[2]潘安烺.無效提問,這個殺手有點冷——小學音樂課堂無效提問的思索[J].戲劇之家,2014,(16).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