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璟
摘 要:在商業形態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根據實際市場需求和發展要求,商業空間設計不斷進行課程內容體系改革,在課程結構設計、課題設計、授課方式、內容設計及考核方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讓學生把相應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系,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資源拓展,不斷更新教學案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課程進行不斷調整、完善、充實、改革、提高。
關鍵詞:課程創新;教學改革;課題制
1 課程及改革背景介紹
背景介紹:藝術設計學院環境本科專業的商業空間設計課程是從原專科的室內設計課程發展出來的一門課程。最初,商業空間設計內容是室內設計課程的一部分,隨著市場的發展和專業需求的增長,以及學院辦學層次的不斷提升,學院對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不斷的修訂,將原來的室內設計課程重構為居住空間設計、展示設計、商業空間設計三個部分,均設置為環境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至此,商業空間設計課程成為獨立的課程。由于前期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比較陳舊,且不能適應本科教學體系,學院決定對該課程進行改革。
課程介紹:改革之后的商業空間設計課程成為環境設計專業的一門獨立核心課程。課程圍繞商業空間設計的基本知識點、職業能力要素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引領學生學習商業空間設計創意知識、訓練創意技能、參與實踐項目設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潛能。
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了解“商業空間設計的類型及范圍、設計基礎知識、色彩設計、燈光設計等商業空間的綜合知識,掌握商業賣場設計、餐飲和娛樂等商業空間設計的方法和原則”,[1]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建立科學的商業空間設計新觀念,掌握現代商業空間設計的前沿知識。
商業空間設計課程主要開設于環境設計專業三年級第二學期,每學期課時為64課時,每周4節。根據每節課程的教授內容布置課題,按照課題完成情況進行學生的成績評定。該課程人才培養方案中注重學生設計邏輯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課程本身涵蓋知識面廣,要求學生可以靈活運用多領域知識,拓展實踐應用能力。
2 課程改革目的及方法
2.1 改革目的
商業空間作為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文化,并容納大量的市民,在城市中占據重要的位置,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消費者對商業空間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升,現在的商業空間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商業活動行為,而是集購物、娛樂、休閑為一體,更加注重購物的體驗感,尤其是在電商平臺日益發展的沖擊下,實體商業空間面臨新的問題和新的機遇。因此,商業空間設計課程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用更長遠的設計眼光來迎接未來的挑戰。
2.2 改革方法
(1)課程結構改革。在商業形態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商業空間設計作為環境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根據實際市場需求和發展要求,不斷進行課程內容體系改革,在課程結構設計上進行了大膽嘗試,改變了以往傳統的“章節制”授課形式,不再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是將課程結構調整為以案例為主體的“課題制”,即以一個課題為單位,進行“理論+實踐”的小單元訓練,讓學生能夠把相應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系,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在課題思路設計及課題選擇上,遵循人才培養方案目標及市場發展趨勢,并聚焦國際化前瞻設計。
在授課過程中,逐漸建立起課程課題庫。課題來源于國內外院校相關課程課題,一部分由具有留學背景的教師提供,一部分由與其他國內一流院校之間的交流、學習而不斷補充;持續關注國內、國際設計競賽題目,在相關競賽背景下,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和整個大環境下的設計趨勢及社會問題,提煉競賽命題作為課題方案的一部分;通過跟企業的交流合作,對企業的實際項目進行篩選、整理,再引入到課程中來;總結以上經驗及結合新的設計趨勢,由行業教師及具有留學背景的授課教師團隊自主研發具有創新性的課題。
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資源拓展,不斷更新教學案例,建立案例庫、課題庫。每1~2年定期更換課題,并在每學年的課程教學總結中,通過學生的課題成果反饋進行課題分析,對授課教師在授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反思,不斷對課題進行修改、完善、更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學進行不斷調整、完善、充實、改革、提高。
(2)課程內容改革。在課程內容改革中,在原有的課程內容基礎上,拓展了多領域知識的交叉利用。該課程的授課教師團隊結構由有留學背景的教師、有行業背景的教師及授課經驗豐富的教師構成,在教學中融合實際項目和國際化課題,同時注重多領域的知識傳遞。
現用一個課題進行舉例說明。pop-up store design采用國際院校中的課題設計,需要學生設計一個臨時店面。課題需要考慮功能布局、材質應用和視覺效果呈現,由于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創新課題,需要學習交叉學科的知識,包含材料應用及視覺元素體現,涉及材料學及視覺傳達專業知識。在材料學的范疇中,通過學生自己不斷嘗試制作不同的室內材料,鞏固和更新材料知識;在整個店面的視覺表現中,涉及視覺傳達專業知識,課程邀請視覺專業的授課教師為學生穿插課程,補充這一部分的內容。同時,學生要分析商業空間的基本類型和特點,從功能性設計、商業與人的行為關系、消費者的行為及形態、空間的組合形式等角度進行剖析,展望商業空間設計的發展趨勢,結合現有的商業空間案例進行分析,并提出商業空間設計的新要求,不斷探索如何在一個實體商業空間設計中尋找創新點。課程中對多領域知識的穿插教學,收獲了較好的授課效果,預計在之后的課程中會邀請商業策劃、照明設計相關專業的教師、資深設計師進行深度課程穿插教學,或開展講座活動,在補充學生知識的同時,不同設計思維和理念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與積極性。
(3)教學手段改革。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影音資料、課件、案例講授相結合的手段,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圖片案例和視頻案例學習設計相關知識。同時,使用Tronclass(創客)教學輔助系統,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線上課程資源,提供書籍、資料,建立課程案例庫,并定期更新,讓學生在課前提前了解課程知識,也便于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建立班級微信群,對學生進行不間斷的課下作業輔導。通過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學生可以很方便地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