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潔
摘 要:現代舞興起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在古典芭蕾舞藝術走向保守和封閉后,新興的一門舞蹈藝術形式?,F代舞不同于芭蕾舞蹈藝術,它的技術訓練種類多種多樣,并具有自身的訓練方法。學習現代舞,可以認知自己的身體,開發新穎的肢體語言,抒發真實的內心情感。對舞者的身體能力和對舞蹈的感知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現代舞;技術訓練;訓練方法
1 現代舞的形成
最早的現代舞是為了反對晚期古典芭蕾舞的因循守舊而產生的。它認為晚期的古典芭蕾藝術是缺乏現實意義的舞蹈技術堆砌。相比之下,現代舞所崇尚的自由和現實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追求。伊莎多拉·鄧肯被稱為“現代舞之母”。她大膽地拋棄了芭蕾舞中的緊身衣與足尖鞋。赤腳而舞的肢體動作符合自然運動法則,符合當代人的思想精神,讓更多熱愛舞蹈藝術的人感到新奇和真實。如果說鄧肯創立現代舞是為了拋棄古典芭蕾藝術對自己的束縛,那么瑪莎·葛萊姆、韓芙麗和霍頓等現代舞藝術家就是在有意識地創建一種新的舞蹈藝術秩序,使得現代舞蹈藝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身體運動形式,而是一種有思想、有內涵,理論與實踐并存的舞蹈藝術體系。
2 “倒地—爬起”技術訓練
古典芭蕾舞的審美標準是“輕、準、穩、美”?;倔w態講究“開、繃、直、立”。在芭蕾基訓中,舞者的每一個動作都要按照組合順序,合乎標準地進行。從擦地到大踢腿,從把上訓練到把下訓練,都是為了科學地訓練腿部肌肉能動力以及上肢動作的延伸感而制定的。因此,人們在欣賞古典芭蕾舞時,總會對舞蹈演員加以贊賞,認為她們是美的代言人。而在現代舞中,單純的美感已經不再作為評判作品好壞的唯一標準。在現代舞訓練中,為了回歸自然,尋找人類發展的本質規律,地面訓練成為現代舞練習重點。例如,韓芙麗的“倒地—爬起”技術。她認為,舞者的動作都處于平衡與失衡之間,當舞者發力去完成一個移重心的動作時,都要運用更多的能力去尋找下一個防止失衡的平衡性動作。失衡的幅度越大,尋找平衡的動作就顯得越有力量。“倒地—爬起”技術訓練是人們在平衡與失衡中的動作力量轉換。組合中,轉換的次數越多,轉換動作種類越豐富,舞者對于“倒地—爬起”概念的理解就更加透徹,對自身肌肉的控制能力就更加靈活與穩定。
3 “收縮—放松”技術訓練
瑪莎·葛萊姆的“收縮—放松”技術是讓現代舞風靡世界的原因之一。葛萊姆以人體的呼與吸作為動作創作的原理。以脊椎為軸心,骨盆作為推動力。“收縮”時,丹田下的會陰處發力,延伸至腹部肌肉的收緊,帶動脊椎的彎曲?!胺潘伞睍r肌肉放松并有力地向外延伸。由于“收縮—放松”技術是在身體呼吸的自然驅使下使舞者的動作更具有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舞者的身體呼吸能力,從而提升舞者對內心情感的釋放水平。其次,腹部是人體發力的核心位置,腹部力量的增強可以使舞者在舞動與轉移重心時更加穩定。再次,“收縮—放松”技術對舞者脊椎的訓練增強了脊椎的靈活性和能動性,從而增強了舞者脊椎的情感表現能力。
4 霍頓動作技術訓練
霍頓體系也是現代舞發展中重要的技術體系之一。霍頓體系中有著豐富的運動方法。他認為人的身體具有很多的運動可能性。他注重拉伸身體的每一塊肌肉,注重身體的伸展意識?;纛D動作體系在動作的速度快慢發面發生了兩極分化。慢動作很慢,快動作則迅速完成。舞者在接受霍頓技術訓練后,肢體會變得修長而有力量,其下背部會變得柔軟而有力量。
5 林蒙動作技術訓練
林蒙從師魏格曼和韓芙麗,在這兩位現代舞大師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創建了林蒙技術。因此,林蒙技術多為符合自然運動法則的動作。例如,身體在運動過程中的呼吸、重心的轉移以及動作與動作之間的流暢銜接等。舞者會在訓練中感知身體的內在重量、各部分力量的對抗以及正確處理身體平衡與失衡的關系。
6 現代舞訓練方法與意義
現代舞基礎訓練課程在國內綜合性大學的舞蹈學院都有開設,開設時間一般規定在本科第三學年。是學生在學習了芭蕾基訓與古典舞基訓的基礎上完成的。其開放意義在于使學生們增強對舞蹈藝術的內心感知力、肢體動作的能動性和真實情感的外在表達能力?,F代舞基訓在開設時,并不局限于一種技術體系的知識授予,而是采取綜合性的技術訓練方式,涵蓋了“收縮—放松”技術、“倒地—爬起”技術、“放松”技術、“自由”技術等最具特色的技術門類,使學生們能夠更加具體、全面地認識現代舞。通過現代舞來增強自身肢體與肌肉的能動力。
現代舞訓練課程不僅可以使舞者在組合中認識身體、磨煉身體,還對舞者的思想有較高的要求。它對那些只會模仿,不會思索和創新的舞者嗤之以鼻。它崇尚自由,弘揚生命,雖有叛逆之心,卻是為了尋求舞蹈真理而在不斷地超越自己。學生們利用學過的技術訓練方法,開發和摸索身體的能動性與肢體極限力量。尋找最適合抒發真實情感的表達方式,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現代舞作品。由此可見,現代舞訓練是舞者必須掌握的一門重要課程,其中涵蓋的理論知識、哲學道理、身體開發技巧與訓練體系是其他舞蹈課程不能代替與給予的,是值得每一位舞者去用心體驗和學習的。
參考文獻:
[1] 歐建平.外國舞蹈史及作品鑒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歐建平.現代舞的理論與實踐[M].光明日報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