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群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好課前“預習單”。以預學單為導引,以師生共同成長為追求而建構的生動和諧、高效的課堂,應該成為教師教學研究和實踐的重點,而預學單的科學設計則成為其關鍵所在。預學單的設計要關注不同學力的學生服務,要有思維含量,教師不但要具備科學的預學設計理念,還要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
◆關鍵詞:小學數學;預學單;層次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提出: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里的主動探究包括:課堂內的主動探究和課堂外的主動探究。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做好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外的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呢?我們想到了“課前預習”,設計了“自主預學單”。
“自主預學單”是讓學生通過應用它,并且結合課本,對新知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從中依據系統、正規、有針對性的題目進行課前預習,從而達到學生自學效果的最優化。
結合數學學科,比如,學生之前學習了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在學習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時,如1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在這里,學生已經掌握了求正方形的面積,但是卻不了解面積單位如何換算。教師根據這個知識點思考“自主預學單”應該如何設置,如何搭建好鏈接的橋梁。這時,教師就可以在“自主預學單”上提供一個邊長是1分米(也可以說是十厘米)的正方形物體,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測量邊長后,自己去探究它的面積。
經過兩年的實踐摸索,“自主預學單”在設計內容和方式也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模式。
一、“自主預學單”的初步形成
“自主預學單”我們主要把它分成了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回顧
這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回顧與新知相聯系的已經掌握的舊知內容。為學生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比如,要學習用字母表示數學關系和公式。在設計預學單時,首先要讓學生回顧之前學習過的一些公式和數量關系,如速度、路程、時間三者的關系式,以及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周長公式等,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2.第二部分——樂學
這部分主要是進行新知的學習。學生借助預學單的信息窗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后,可以結合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通過第一部分的回顧,也就是舊知的遷移,寫出用字母表示的數量關系式。后面的將t=3代入到關系式中,學生可能只會解答結果,但是對具體代入的格式是什么不太清楚。這里學生可以通過自學課本,從而掌握新知。
3.第三部分——延學
這部分主要是通過樂學部分的學習,向外拓展學習相關聯的其他新知。在自主學習單中,學生學會了用字母表示關系式,那么,長方形的周長、面積公式如何用字母表示?由于第一部分回顧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周長和面積公式,延學部分可以通過設計長方形的圖形的提示。
通過借助圖形,“自主預學單”給予了學生提示,也就是長方形的長和寬用喜歡的字母來表示,這樣設置一個“小扶手”,學生用字母表示長和寬之后,就能夠用字母表示周長和面積公式了。最后老師教師在課堂中總結長方形的長和寬一般用字母“a”和“b”來表示,正方形的邊長一般用字母“a”來表示。
二、應用“自主預學單”后的收獲
1.學生學習態度更加積極
整個課堂感覺到輕松了很多,這種輕松并不僅僅是教師的感受,學生也是如此。學生由于進行了自主預學,所以會感覺這節新課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自信感加強,盲目感降低,上課的表現格外積極了。
2.自主思考的時間更加充裕
一節課僅僅是40分鐘,有的時候教師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會很短,這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然而,提前根據“自主預學單”進行自學和思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來思考問題,更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力。
3.所學內容掌握地更加扎實
這種感受是在批閱學生課后練習和家庭作業時候體會到的。特別是做課后練習的時候,相較于之前,學生應用新知解決問題的靈活程度提高了。由于學生根據“自主預學單”提前進行了自學,然后在課堂中,教師根據“自主預學單”進行又一次的引領學習,這相當于學生將新知進行了二次鞏固,所以掌握起來也更扎實了。
當然,現在的預學單只是我們的初步改進,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我還有這樣幾點改進的想法:
首先,體現預學單的趣味性。小學生對于動手操作的活動是比較感興趣的,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所以針對學生這樣的特點,預學單中應該根據課程的特點加入一些實際操作的東西。比如。學習對稱的時候,學生預學后,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幾個軸對稱圖形貼在預學單上。而像豎式除法這樣的知識點,預學單中可以加入一些趣味練習。
其次,要體現層次性。預學單要具有層次性。設置不同的預習任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比如,可以設置四個板塊的預習內容,一、二板塊要求每位學生要自學完成,第三板塊則要求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第四板塊則讓學生自選完成即可。這樣分層次的預習板塊,可以保證優等生“吃得飽”,后進生“走得動”。
最后,自主預學單要分類。自主預學單的模式不能統一,必須分類。針對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比如,口算等知識的學習,預學單中的內容可以側重于練習多一些。簡單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就學會了,不需要教師設置太多的提示。應該更多地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嘗試。
“課前預習”并不是讓學生不去思考,而是通過“自主預學單”指引學生從舊知走向新知,便于學生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帶到課堂。帶著問題進課堂,降低了學生直接接受新知的難度,也是對新知的又一次鞏固。
參考文獻
[1]徐速.小學數學學習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2]劉暢.學生自己學習探析[J].教育研究,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