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家弟
【摘要】在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且數量逐年上升,現在已經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如何有效地管理留守兒童?文章從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現狀及其成因入手,提出了幾點管理方法。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管理;思考
全國婦聯于2014年發布《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該報告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出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的37.7%,占全國兒童的21.88%[1]。據我校調查數據,留守兒童中有65%的孩子由祖父母隔代照看,17%的孩子由親戚朋友代管,更令人揪心的是,竟有18%的孩子處于無人管護的狀態下。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監護和關愛,大多數留守兒童普遍面臨著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現狀及其成因
(一)撫慰缺失,心理健康堪憂
我校通過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發現,有66%的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因為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心理問題得不到疏導,因此他們會顯得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孤獨焦慮,久而久之會形成任性、冷漠、自卑、郁悶、膽怯、失望、沖動、敏感、嫉妒、孤獨等不良心理。有時他們還會出現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出現犯罪傾向。
(二)學業失管,九年義務教育無法完成
據統計,我校留守兒童中隔代監護的就有60%,因為監護人年紀較大,文化水平較低,有時還要監護幾個留守兒童,所以他們在學習上能給予留守兒童的幫助和指導幾乎為零。時間一長,大部分留守兒童會產生厭學心理,出現逃學、輟學等現象。數據顯示,我鎮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在學率都比正常家庭兒童低很多。
(三)監管不力,留守兒童的身心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2]
數據顯示,僅僅照顧留守兒童日常生活的監護人占68.6%,有85%的留守兒童經常有曠課,沉迷網吧和游戲廳等不良行為以及吸煙、喝酒、賭博等不良嗜好。他們自制力弱,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經常出現違反校規校紀等情況,而且傷害別人或被傷害等事件也時有發生。更讓人揪心的是,有的女童還遭受不法分子侵害。近年來,農村地區經常出現強奸女童的案件,這些受害者當中留守兒童就占86%。
(四)學習失導,文化水平和價值觀受到很大影響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和監護人監護不力,很多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無人督促和指導,他們不僅不參加家庭學習活動,而且有厭學心理及逃學的現象,他們的學業水平和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差距非常大。例如在我校七年級的一次期末檢測中,全年級成績排在C等級(不及格)的有128人,其中留守學生就有107人。調查中也發現,有56%的留守兒童價值觀扭曲,對學習產生嚴重的認知偏差。
二、農村留守兒童管理方法思考
時下,全國上下都在響應黨中央號召,對農村貧困戶進行精準扶貧。筆者覺得農村留守兒童更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對他們進行教育精準幫扶。只有從根本上去關注農村留守家庭和留守兒童,才能為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
(一)建立檔案,對留守兒童有全方位的了解
近幾年來,我校共建立了1500名留守兒童信息檔案,這些檔案記錄有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聯系電話及務工單位詳細地址,監護人的職業、聯系電話、詳細地址、身體狀況、年齡等,還記錄有留守兒童的興趣愛好、心理狀態、近期思想動態等。如果留守兒童有變動,學校會及時補充或變更檔案的一些相關內容。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相應地開展一些具體活動來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而且能把教師、家長、監護人聯系起來,形成以留守兒童為中心的家校關護網絡。本學期八年級學生即將進入九年級,許多留守兒童因學業的壓力越來越大,找不到傾訴對象,有時會顯得抑郁和消極。在獲知這種情況后,班主任及時對他們進行了心理輔導,從人生觀教育、學習方法指導等方面幫助這些留守兒童走出心理陰影。此外,學校還根據留守兒童的個人興趣愛好開展了一些課外實踐活動,讓他們的興趣可以得到培養,特長可以得到展示,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二)設立學習和生活班主任制,對留守兒童進行全方位管育
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初中學校,每個班級盡可能設立學習和生活兩個班主任,實行學習和生活分開管理:學習班主任專門負責學生的文化學習;生活班主任負責照顧學生的飲食起居。這樣,學習班主任和生活班主任可以對留守兒童在思想教育、心理疏導、學業成績、宿舍生活、食堂衛生、規避傷害、交通安全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管理,確保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兩不誤、兩促進,盡最大努力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此外,班主任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和關愛缺位,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同樣的環境中成長,接受同樣的關愛和教育。班主任要在學習上、生活上多關心留守兒童,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加強教育引導,使留守兒童能快樂健康地成長。
(三)讓親情室架起家長和孩子交流溝通的心橋
學校選出一間教室安裝電話,盡可能裝上電腦和視頻設備,設立留守兒童親情室。留守兒童可以通過電話、網絡、視頻等定期和父母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五一、十一、春節等家長返鄉的時間約留守兒童父母面談,使他們能較為詳細地了解孩子的基本情況,有效地進行家庭教育;如果留守兒童有不良傾向,班主任要聯系家長及時處理和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經常家訪,定期舉行留守兒童監護人座談會,共同制定教育留守兒童的策略和措施;鼓勵孩子經常給在異鄉打工的父母寫信,并要求父母適時地回信給孩子,使留守兒童能體驗親子活動對他們成長的幫助。
(四)以“表揚和鼓勵”為契機,賞識留守兒童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學生需要在賞識中成長,賞識是師愛的表現,而留守學生由于缺失來自家庭的關愛與教育,大部分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不認真, 擾亂課堂秩序,課后不完成作業,成績不夠理想,從而產生一種失敗者的心態,有自卑感,這時他們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鼓勵,就會無所適從,自暴自棄。因此,教師對這些留守學生真誠地贊美和鼓勵,可以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勇氣。教師應以“表揚和鼓勵”為契機,賞識留守學生[3]。
比如我班有一名留守兒童名叫鐘陽,因為學習成績差,普通話不標準,所以每次朗讀課文都會受到同學們的嘲笑。但他有一個優點,就是在課堂上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而且每次回答問題聲音都特別洪亮。針對他的這一閃光點,筆者適時地在課堂上給予了表揚,還在課外活動時間給他指導并向他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在這以后,他不僅增強了自信心,而且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在2018年期末素質檢測中還取得年級三等獎的好成績。有了獲獎的經歷后,他變得更加自信、陽光,和同學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
(五)結對精準幫扶,給予留守兒童父母般的愛
為了更好地落實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我校教師還把關愛留守兒童進一步地融入日常工作中。學校建立對每一位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上的精準幫扶,制訂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和措施,由科任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結對幫扶。幫扶教師除了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外,還要通過多種形式盡最大可能及時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一是給予學習上的輔導。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督促他們每天按時完成各科作業,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果他們有弄不懂的問題,教師要及時進行解答,必要時還要和授課教師溝通聯系。
二是給予他們生活上必要的幫助,多關心他們的飲食起居,分配好國家的寄宿生生活補助,讓他們無生活之憂。
三是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平時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對他們進行耐心、細心的教育,提升雙方的信賴度和親密度,同時和班主任一起做好所負責的留守兒童的成長記錄。
(六)做好家長的教育幫扶工作,讓其有效地履行監護義務
由于當前留守兒童人數逐年增多,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幫助以及關愛有些力不從心,最主要的是父母對子女所應承擔的教育責任是教師無法替代的。為此,我們把學校、家庭、社會三者聯成一個網絡,不斷優化留守兒童的教育環境,實現教育的最優化。此外,我校還經常利用家長會、監護人座談會等形式做好家長的教育幫扶工作,幫助家長轉變傳統守舊的教育觀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長對子女所應履行的監護責任和義務。
總之,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是擺在全民面前的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近幾年來,我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已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但任重而道遠,為了讓留守兒童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我們攜起手來,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晴空。
【參考文獻】
[1]李亦菲.撥開留守的迷霧——《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年)》[R/OL].(2015-06-08)[2019-07-05].https://wenku.baidu.com/view/1206d2ef4b35eefdc9d333a4.html?pn=50.
[2]劉允明.關愛農村“留守兒童”[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29-33.
[3]廖秋琴.淺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讓愛溫暖他們的心靈[J].文化研究,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