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赫
【摘要】黨的十八大提出,高校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實踐中做出表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誠信建設”,更加重視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工作。文章首先對高校開展誠信教育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然后結合學院開展誠信教育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對如何更有效地開展誠信教育進行了探究和思考。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教育;探究和思考
一、前言
“人無信不可,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威。”可見誠信不僅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基本內容更是把“誠信”確立為公民道德行為準則之一,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各高校根據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即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的實踐中做出表率,以及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推進誠信建設”,要更加重視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工作。盡管如此,我院在開展誠信教育工作時仍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如全員參與度不高,思想高度不夠,缺乏實效性的信用記錄和獎懲機制不明確等。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要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并創新性地探索出一種科學有效的方式來推動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高校開展誠信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7年12月5日,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了總體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斷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4〕21號)中要求:“要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培養誠實守信良好習慣,為提高全民族誠信素質奠定基礎。探索建立教育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教師和學生、科研機構和科技社團及科研人員的信用評價制度,將信用評價與考試招生、學籍管理、學歷學位授予、科研項目立項、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聘用、評選表彰等掛鉤,努力解決學歷造假、論文抄襲、學術不端、考試招生作弊等問題。”[1]
2019年“演員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發生后引起了全社會的巨大爭議,北京電影學院對此事進行了調查,并嚴肅處理,翟天臨本人也進行了道歉,并退出了北大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相關工作。由此可見,“誠信”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學校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打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營造嚴謹的學術氛圍的重要保障。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路人,應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培育和引領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三、學院開展誠信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學院在2016級入校后的新生教育系列活動中納入了誠信教育的內容,并由各系組織人員對學生開展誠信講座,并為每位學生建立了《學生誠信檔案手冊》,將學生在校三年的誠信表現記入手冊內,跟隨學生本人的人事檔案,直接影響到今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每年的6月份,學院都會在全校學生中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前期在校園里放置誠信宣傳海報和宣傳標語,聘請專家為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宣傳普及誠信教育、征信和校園金融等相關知識。各系則根據學院下發的通知并結合系部的特色組織召開相關活動,如宣傳標語評選比賽、電子板報大賽、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和主題班會等,通過開展各類活動使誠信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雖然誠信教育從學生入學開始便不斷被宣傳和強調,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去年學院仍有五名同學因考試作弊被給予嚴重警告處分,網絡貸款在校園內仍然猖獗,個別學生拖欠助學貸款等情況常常發生。筆者處理過一起學生誠信缺失案件,一名實習的學生借了同學將近兩萬元后經常以沒錢、沒發工資等借口逃避,在同學要求還錢時甚至口頭威脅別人,態度非常惡劣。為了有效解決此事,筆者多次與該生溝通建立信任關系,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接著,利用朋輩力量查找借錢原因,并與家長加強聯系,一起研究解決辦法。最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誠信”的重要性,增強誠信意識和觀念,使其認同并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意義;引導學生主動糾錯、改錯,避免因“誠信缺失”而影響到自己與同學之間的相處以及今后的生活。此事雖得到有效解決,但校園中仍不斷地有這類事件發生。可見,高校需要采取一些有效舉措對學生行為進行約束,社會也要加強誠信體系的建設,讓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性以及失信行為將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2]。
四、存在問題引發的誠信教育工作的探究和思考
如今,考試作弊、學術造假、求職作假、助學貸款賴賬等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屢見不鮮,但并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誠信作為一個人的基本道德規范,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大學生作為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缺失的行為對社會、學校、家庭的影響將是巨大的[3]。筆者針對學院開展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思考。
第一,學院將誠信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貫穿于專業教育中。將“立德樹人”作為課程教學的根本任務,在課程教學中有重點地融入誠信教育的內容,建立監督機制進行嚴格把控,將課程育人作為教師教學考核的一部分。同時將誠信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專業+誠信教育”的方式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使他們在工作中踐行誠實守信的工作態度。
第二,將《學生誠信檔案手冊》作為學生各類考核的依據,放入學生檔案。自學生入校起便建立《學生誠信檔案手冊》,考核人為各帶班的輔導員和班主任,分別從學習誠信、經濟誠信、生活誠信、受助誠信、上網誠信和就業誠信六個方面按學期分別進行考核,考核的結果與學生評優評先、就業推薦掛鉤。若出現失信行為且在校期間未進行解除者,將記入學生檔案。將學校制定的學生誠信檔案作為用人單位考量是否錄用的一個重要指標,有利于約束學生在大學的表現,提高學生對誠信的重視[4]。
第三,以校園活動為載體增強誠信教育的有效性。學院每年六月份開展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月”,形式豐富,活動精彩,如評選“誠信在我身邊”宣傳標語、電子板報大賽和主題班會等。此外,還會聘請專家到校開展“校園金融安全與誠信教育”講座,評選“生態好青年”活動來傳遞青春正能量,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而系部堅持黨建帶團建,打造“黨建+誠信教育”系列品牌活動,以團委學生會成員為主體,帶動全系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真正做到將誠信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
第四,加大大學生先進人物事跡的宣傳力度,彰顯榜樣力量。深入挖掘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利用院系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宣傳展板等媒介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誠信道德教育的輿論環境,激勵和鼓舞大學生向先進榜樣學習。正如筆者所帶的班級中就出現了一名誠實守信的好榜樣。2018年5月25日,小李開著電動車到親戚家吃飯,當晚小李吃完飯到停車場取車回學校時,發現自己的電動車腳踏板上有一個布袋。當小李打開布袋時驚訝地發現,里面裝的竟然是十幾捆百元大鈔,其中還夾著一張養老保險卡的取款單。當下小李馬上報警尋找失主。民警到達現場后,根據取款單和調取事發地的監控,初步判定失主是一位姓李的婆婆。隨后,民警聯系上了失主的女兒覃女士,確認布袋內的15多萬元現金為李婆婆所有,并將錢全部歸還給失主的女兒覃女士。覃女士原想贈送紅包以示感謝,但被小李拒絕了。小李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的先進事跡不僅在學院“生態好青年”評選活動中獲得表彰,而且受到當地多家新聞媒體的爭相報道。
第五,發揮誠信教育在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誠信對于個人道德修養、建立家庭、人際交往、經商創業乃至治國理政都是不可或缺的。可見,要想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主要的就是要幫助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念。通過豐富校園第二課堂活動,如開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座,邀請社會各界的優秀人士到校園里分享經驗,傳遞正能量;以黨建帶團建,打造志愿服務活動等系列品牌誠信教育活動;組織班級召開誠信主題班會、演講、辯論賽等活動。以此在實踐中增強服務社會的思想意識,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含義,從而更好地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成效。
誠信教育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作。作為一名輔導員,應不斷改進創新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提高對誠信的重視,真正理解和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人講求“言必信,行必果”的觀點,使學生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4〕21號)[Z].2014-06-14.
[2]馬杰,趙珍,趙星晨,等.關于“校園貸”問題引發的誠信教育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29-31.
[3]高媛,高路.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及主要原因分析[J].學理論,2012(07):85-86.
[4]吳雙,李大鵬.大學生誠信檔案建設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蘭臺世界,2019(0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