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生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教學方法,讀寫教學就是其中能夠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的方式之一,很多教師注重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培養卻忽視摘錄應用,養成良好的摘錄習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閱讀理解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還能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本文主要是為教師提供促進教學中摘錄策略實際應用的建議,希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重視摘錄策略的應用,幫助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摘錄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4-0168-01
隨著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加注重基礎語文能力的提升,提高讀寫教學在課程中的應用比例,同時結合摘錄策略,引導學生擴大社會認知視野,豐富文化知識積累,形成學習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語文學習的高效性和深刻性。作為人一生中知識奠基和品質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不斷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教導學生文章摘錄的方法
(一)教導學生邊摘錄邊思考。文章摘錄學習不僅要學生自己親自將內容抄錄下來,還需要學生對摘錄內容多思考,將自己對摘錄內容的理解標記下來,方便以后進行回顧和知識更新。對于不同階段的小學學生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學生思考的方向也應不同[1]。
在小學低段,注重對字詞的摘錄,讓學生更多理解不同形式的詞組。比如在學生摘錄的句子中有“載歌載舞”這一個“ABAC”式的詞語,要讓學生對詞語形式有全面的把握,在文章中繼續尋找形式相同的詞語,記錄在旁邊,并向學生提問“載歌載舞”是什么意思?學生可能會回答錯誤,教師可以為其多解釋幾遍,讓其能夠真正把握之后再用自己的語言記錄釋義。
小學中段要注意對句子結構和修辭手法的應用。比如三年級課文《翠鳥》一文中,學生摘錄“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边@句中運用了比喻手法,將羽毛比喻成外衣和襯衫,要讓學生清楚理解幾種修飾手法的區別,能夠準確運用。
小學高段就要將精力主要放在句段的摘錄上,讓學生理解句子里的深刻含義。比如六年級課文《少年閏土》在文章開頭閏土月下刺猹的場景描述,可以讓學生多讀幾遍,了解其中各種動詞的使用,場景烘托詞的搭配,鼓勵學生借鑒這些技巧,進行段落式的場景描寫,進一步深入理解場景構建的意味,領悟文字之美。
(二)教導學生邊摘錄邊運用。教師教導學生摘錄方法,主要還是要學生能夠不斷積累語文知識和培養文學素養,對于摘錄的內容要多讀多記多理解,并運用在語文學習中,將摘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首要一點就是學生要多讀多記,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摘錄內容經常進行閱讀和理解,確實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特別是對于很依賴記憶的語文課程,學生可以在不斷的背誦理解中獲得新的認知,這也是一個隨著自己知識增長而不斷革新理解的重要過程。其次學生要多用,將自己的理解應用在課堂學習、閱讀理解、文章寫作中,就比如前面說的好詞“載歌載舞”就可以應用在作文寫作中,為內容增彩不少,經常性使用也會提高學生語文理解能力。
二、培養學生養成摘錄習慣
(一)引導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學生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導者一直是教師教學中重要的目標,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很多學生對于摘錄任務會產生排斥感,既是由于增加學習任務,也是由于對摘錄內容無法準確把握,導致摘錄效果不佳。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比如設立每日摘錄之星,對于摘錄內容最好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其他學生學習其摘錄的字詞句。同時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讓學生理解摘錄方法,解決學生面臨的問題,為其提供合適的建議。
(二)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到課外。語文課本知識內容畢竟有限,教師要鼓勵學生將學習的目光從課本拓展到課外,逐漸使摘錄成為學生學習習慣。學生在具備摘錄技巧之后,摘錄能力大大增強,小學中高段的學生也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為其推薦一些合適的課外讀物,比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以及各類小學生讀本,學生將自己可以用到的字詞句記錄下來,結合自己的理解,可以將很多素材運用在寫作上,比如在寫一篇關于毅力和堅持不懈的作文時,學生就可以用到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這些神話故事作為例子,使文章內容更加深刻。而且很多課外讀物的選題角度新穎,知識量很豐富,不僅僅包括語文知識,還有數學、天文地理、人文之類的內容,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開闊視野,增加了學生知識儲備。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積累的重要教學內容,教師在將摘錄技巧教授給學生時,要注意對學生摘錄學習興趣的提升,加強師生之間、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面臨的問題,培養摘錄習慣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此外還要多結合時代發展要求,發揮信息技術知識豐富的特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接觸面和知識積累。
參考文獻:
[1]閆順麗.摘錄策略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2(0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