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瓊
【摘要】為適應中職教育改革,文章闡述了如何積極探索“院校融合、技能遞進提升”實用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醫藥衛生類人才。
【關鍵詞】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理實一體化教學
為充分發揮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的示范、引領、推動作用,我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和衛生工作方針,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經濟社會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的辦學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堅持以素質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路;加強專業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卓越創新精神、深厚理論基礎、精湛專業技能的醫藥衛生類人才。我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有如下改革創新。
一、推行模塊化課程設置,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
社會的進步和護理學的發展以及當代科學技術呈現的交叉滲透和綜合化的發展趨勢,要求護理專業學生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完善的人格結構和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現代護理模式要求護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生物醫學科學知識,而且要具有足夠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這樣才能運用護理程序對患者實施身心整體護理。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校教育不再是一次性教育,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和發展的終身教育。學校將教學計劃按三年制“2+1”式制訂,推行模塊化的課程設置,分為文化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其中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第一年開設的文化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使學生具有必需的基礎文化知識、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一定的社會人際交往與合作知識、基本的體育和心理健康知識;同時掌握本專業所需的生理、解剖、微生物與免疫、病理學、藥理學等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第二年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使學生具有分析和解決臨床常見護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對護理對象(常見病、多發病及急危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對常見病、多發病病情觀察、藥物療效與反應觀察的能力,對病人開展健康教育的能力,熟練進行各項護理操作的能力。第三學年進行臨床實習,實習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科護理、ICU護理、手術室護理、急診科護理等。臨床實習是護理專業教學的重點環節。學生通過此環節的學習和鍛煉,必須盡快熟悉和掌握各科臨床護理,盡快學有所成,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合格的護士。
二、開放護理實訓室,提高護生操作技能
為了培養“職業型、技能型、實用型”護理人才,學校非常注重對學生護理技能的鍛煉。由于課堂時間比較緊,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操作,帶教老師要充分發揮護理實訓室的資源優勢,提高實訓室的使用效率,促進實訓教學改革,提高實訓教學質量,鼓勵和支持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實訓教學活動,以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
2016年8月,我校制定了“護理實訓室開放方案”,開放的內容主要有鋪床法、無菌技術、穿脫隔離衣、生命體征的測量、口腔護理、乙醇拭浴、鼻飼法、導尿術、藥物的抽吸、各種注射法、青霉素皮試液的配制、靜脈輸液法、心肺復蘇等,這些操作與教學計劃同步。每次實驗課,教師示教后,學生練習的時間太少,必然影響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學生學習完每個操作項目后,教師安排開放實訓室練習。學生在練習之前必須熟悉整個操作程序,包括用物準備、操作步驟等。學生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護理實訓開放時間安排在周一至周五17:00-19:00,周六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這與正常教學時間不發生沖突。在每學期期末,由基護教研室制訂出下學期的開放實訓室安排表,分放給任課教師、實驗員、各班學習委員。學生可在課余時間自主選擇操作練習。
在開放實訓室練習中,學生承擔著用物的清理、保管、發放、回收等工作。讓學生在落實物品交接責任制、安全責任制、用物使用及賠償等各項制度中,增強責任感;同時,各班級班長、學習委員要協調好各班級同學之間的開放安排,開放時學生自行準備、保管用物,同學之前互為病人,讓學生有獨立思考、自由發揮、自主練習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既培養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了促使學生在開放實訓室認真練習,學期末,教師對學生進行隨機抽考。及格分數定為70分,對不及格的學生給予一次補考機會,補考還未通過的學生,集訓一周再次考核,延遲臨床實習。這樣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放實訓室運行了一年半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為培養符合中職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的護理人員奠定了基礎。
三、開展真人注射常態教學,實現與臨床無縫對接
作為護理專業的學生,注射法是每一名護理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基本技能。通過對2015級護理學生進行真人注射操作實踐教學,有效激發了這屆護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2017年6月,我校制定了關于真人注射操作納入常態教學的報告,在原有肌內真人注射的基礎上,將皮內注射、皮下注射、靜脈輸液進行真人注射納入常態教學中。這樣使學生具備初步護理工作的職業能力,為學生的臨床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注射練習,護生面對的是模擬人,練習的數量和質量完全靠學生自己把握和控制。反復練習相同的操作很容易使護理學生產生疲勞和厭煩情緒[1]。而真人注射實訓課采用的是角色扮演的練習方法,由兩名護生組成一個小組,分別扮演護士和病人。護理學生通過真人注射操作親身體會到了學有所用,可以大顯身手,有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2]。護理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也真正了解了患者的疾苦,從而產生同情和共鳴,能夠從患者的角度看待、思考、處理問題,培養愛傷觀念、人文關懷精神,為以后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打下基礎。
2017年下半年,在2016級護理學生學習了注射知識,在模擬人設備上練習,熟練掌握注射技術后,教師安排他們進行“真人注射”。“真人注射”引起了護生對“患者”的重視,使他們全身心地進入到護士角色中,全力以赴地操作每一個步驟。護理學生在操作中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動作規范,及時觀察了解病情等,且在角色扮演練習中發現了很多問題,那么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都會得到提高。這樣不僅激發了護理學生在開放實訓室自覺練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實現了理論與臨床的無縫對接,縮短了理論與臨床的距離,而且使護理學生對學習護理知識更加感興趣。
四、舉辦護理技能競賽,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
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中職學校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近年來,全國、全省多次組織中等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通過競賽,全面考核參賽選手的職業素養、評判性思維能力及臨床護理基本技能與操作水平;引領中等職業學校適應行業現狀及技術發展趨勢,推進護理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展示職教改革成果及師生良好精神面貌;搭建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的平臺;提升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培養能夠順利進入護理崗位勝任臨床工作的護理人才。
為了選拔優秀的護理學生進入省賽、國賽集訓隊,2017年9月,我校舉辦了護理技能大賽,由班主任和基護任課教師選拔出優秀的3名護理學生參賽。為保證競賽質量,基護教師為參賽選手統一示教,講解操作流程和細節;開放實訓室專門提供一間操作室供校技能大賽隊集訓,參賽選手每人一套用物,隨到隨練。由基護教研室教師擔任評委,經過一天的激烈比賽,決出的一、二等獎選手進入2018年省賽、國賽集訓隊。
好苗子是我們比賽勝出的關鍵和前提。參賽選手選拔賽選拔的標準如下:儀態端莊大方,心理素質良好,應變能力強,接收知識快,動手能力強,動作輕巧敏捷,普通話標準,吃苦耐勞,體魄強健等[3]。通過校技能大賽選拔的選手進入培訓環節后,指導教師先進行心肺復蘇的培訓、考試、篩選,然后依次進行靜脈輸液、置胃管、口腔護理的培訓及理論考試,經過5輪篩選,最終挑選出一名選手參加國賽。能在國賽中取得好成績,細節至關重要。為了讓選手練好每個細節,指導教師仔細揣摩,把每個動作、規程設計到位。同時,選手的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非常重要,選手只有樹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態,才能做到正常發揮。為了使選手沉著、冷靜、自信,學校進行了無數次演練,請學校領導、基護組教師當評委,全校教師、班上學生當觀眾,指出選手操作中的不足,鍛煉選手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提升選手的心理素質。
由于做了充分的準備,近幾年來,我校在省賽、國賽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7年,我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榮獲三等獎,在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第十四屆技能競賽節護理專業技能比賽中榮獲二等獎。我校通過技能大賽推進教學改革,推進實訓基地建設,使學生在學校能學到實用技術,能與醫院臨床要求無縫對接,提升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
五、培養穩定的師資團隊,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及系統化整體護理模式在我國的推廣使用,社會對護理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現行的護理教育體制下培養和造就適應護理學科發展需要的合格護理人才,迫切需要一支職業素質好、業務技能強、知識面廣、知識結構新的護理師資隊伍。近年來,我校在省賽、國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離不開自己的專業指導教師團隊。根據護理專業發展情況,我校組織教師學習充電,讓教師的技術水平處于行業發展前沿;對團隊內教師在業務考核、績效賦分、評先獎優等方面給予傾斜,充分發揮團隊的榜樣作用。
【參考文獻】
[1]劉一群,付國紅.關于我院開展護生真人注射實訓課的調查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6(06):99-100.
[2]王雪萍,張業芳,趙純紅.護生操作能力影響因素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01):79-81.
[3]朱曉玲.談護理技能競賽培訓經驗教訓與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7(0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