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萍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和基礎環節,也是包括語文閱讀在學在內的整體語文教學系統工程得以構建與穩固發展的基礎工程。新時期,以人教版教材為基礎進行整合之后而推出的部編版教材,不僅在教學內容方面進行了重要調整,而且在識字教學給與了更多的關注,對識字教學的方式也進行了多樣化設計,開創了多種教學活動并融合到識字教學過程當中。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面臨著一定的教學挑戰。然而,如何以部編版教材為基礎,開展豐富而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極大提升學生的識字水平成為教師應對挑戰尋求教學機遇發展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部編版;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結合部編版教材來看,其在吸收與借鑒傳統人教版教材諸多優點的基礎之上,進行了諸多方面的設計與革新,表現出更具時代性與進步性的鮮明特征。其中,對于小學語文而言,在識字教學模塊方面,表現為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為多樣。面對教材內容與形式的革新,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當中,不斷跟進與完善自身的教學策略,有效引領學生識字能力水平的提升,最終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
對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在識字寫字的編排上,做了很大的改進。一是識字提前,拼音延后,培養孩子對語文學習的的興趣;二是控制總量,降低難度,科學安排識寫序列,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三是關注構字規律,凸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主動識字,親近傳統文化的愿望。
如何適應教材的這些變化,融入新的教學理念,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是老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本文主要圍繞字理識字方法,來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詳細論述如下:
所謂字理識字方法,總體上來講就是教師在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識字教學過程當中,要結合生活實際及漢字的實用性,將與漢字相匹配、相適應的那些現實生活內涵融入到教學當中,來對漢字進行生活化、形象化解釋。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漢字,進而保障了識字教學的順利而有效地實施與推進,為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成效的實現奠定重要基礎。
一、形聲字的識字教學
形聲字是合體字的一種重要形式,其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部分,即“音”(聲符)與“義”(義符)。教師在圍繞形聲字而進行的識字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通過聲和義兩部分來開展教學。具體來講,在聲旁方面,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聲旁較為接近的漢字,以漢字“木”字為例,可順便對“沐”、“狇”等漢字進行講授。在形旁方面,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形旁比較接近的漢字,以漢字“鐵”為例,相對應來講“銅”、“鋼”等金屬性漢字歸納為一類加以講授。基于以上教學實踐,學生不僅可以在教師指導之下更好地進行識字學習,而且還能夠因此掌握一定的規律去認識、了解更多的漢字,而這也正是學生識字方法及思維形成的重要過程。
二、象形字字理識字教學方法
從漢字的創作原理角度來看,象形字則來源于對事物輪廓的考慮,也就是說通過象形字可以很直觀的看出或想象出相對應的具體實物。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當中,象形字和下文即將提到的形聲字數量占有大部分比例。對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當中,針對象形字而進行的字理識字教學,要更加注重圖文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比如,通過圖片來展示與對比現代漢字與甲骨文,加以聯系并發掘不同,進而對漢字的演變加以理解的同時,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象形字的同時,感悟漢字所具備的獨特魅力,提升學習興趣與動力。另外,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當中,還應注重學生對漢字自學意識及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學習“門”這一象形漢字的過程當中,通過實物圖片來進行形象解答,這樣的過程有助于學生逐步掌握識字的技巧及形成自學的能力,進而在象形字類學習過程當中變得游刃有余。
三、指事字的識字教學
指事字是獨體字的一種形式,一種較為抽象的造字法。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當中,對于一些較為純粹的符號的指事字,比如“上”、“下”、“左”、“右”等,只需要根據其具體字形加以強調或對其字義加以演示即可。然而,對于一些結構較為復雜的指事字的識字教學而言,教師要結合漢字之間的潛在關系進行巧妙設計,進而使學生獲得更為直接、深刻的理解與掌握。舉例來講,“本”“末”兩個漢字,有個成語叫“本末倒置”。“本”和“末”是意義相對相反的一對漢字,這種關系可能從指事字的表達方式上更容易看出來。以此為例,教師要在指事字識字教學當中引導學生通過發掘字與字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來進行識字學習、記憶以及運用,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會意字的識字教學
會意字是象形字與指事字的融合,故而從其結構上來看,是建立在獨立自的基礎之上所形成的合體字。教師在針對會意字而進行的識字教學過程當中,大致可采用“總分總”的形式和方法來進行漢字講解。具體來講,所謂“總”,指的是先引導學生使之對所學漢字有一個初步的、整體的認知;所謂“分”,指的是將所學漢字進行拆分,成為每一個具體的且具有意義的部分,進而去了解各部分的含義;所謂“總”,將所拆分的部分再加以組合起來,然后再對漢字進行講解。這樣一來,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會意漢字的理解。
總之,在開展識字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不斷改進和創新自身的教學策略,適應部編版教學對識字教學之需求,切實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與水平,為語文教學乃至于整個基礎教育成效的提升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