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計平

摘要:指出了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豐富學科內容、提升師生政治素養、推進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分析了當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必要性,結合近年來自身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深入探討了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途徑,并以《環境設計原理》課程為例,提出了從教學內容調整、課堂和實踐教學方式、創新能力培養及成績考核等方面的教學實踐與創新思路,旨在為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和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環境設計原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9-0263-03
1引言
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提升,探索和實踐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改革已成為必然趨勢。長期以來,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賴于通識性的思政課程,而忽視了專業課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致使本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總體不高,無法滿足社會要求,學生普遍存在對傳統文化理解的缺失、價值取向偏離等問題。因此,積極探索并實踐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與創新,充分發揮課堂思政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已成為當前環境設計專業建設面臨的新課題。
2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本科生思想上正處于定型時期,也是思政教育的關鍵時期。而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在此階段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實踐技能和設計方法等,同時還需具備健全的人格品質、正確的價值取向、團隊協作精神、服務社會的意識等。因此,以專業課程教學為基礎,融人思政教育的內容,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已成為培養學生的必要途徑。
2.1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
2.1.1缺乏主觀能動性
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多為藝術類生源,入學時文化課成績相對較差,部分學生不能主動完成課程作業,有的甚至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還需要教師不斷督促才能完成學業。
2.1.2缺乏主動學習興趣
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思想活躍、前衛,易受新鮮事物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影響。且多數學生對通識性的思政課程不太感興趣,不喜歡被約束,自我意識很強;甚至還存在學習的情緒化,對感興趣的問題比較關注,對不感興趣的課程置之不理。
2.1.3偏重環境設計實踐
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性強,日常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學生外出采風、調研和參加各種設計競賽的實踐機會較多。因此,很多學生往往會把精力集中在實踐課程上,而對于相對枯燥乏味的思政理論課,則花費的精力和時間較少。
2.2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針對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普遍懶散、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特點,為調動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關注和積極性,在專業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的。
2.2.1實現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的融合
藝術類學生普遍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缺乏足夠的熱情。同時,在環境設計學習中,經常會接觸到多元化的文化。很容易受到外來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干擾。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對通識性思政課程興趣不高的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
2.2.2解決了素質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統一
藝術類學生政治理論相對薄弱,而且企業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在不斷提高,是強化課程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企業不僅要求學生專業技能過硬,更要有著良好的思想品德素養,但目前學校的思政教育具有普遍性,缺乏針對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色思政教育,導致培養的學生與行業要求存在一定的脫節的問題。課程思政則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了解職業道德、行業規范等基本要求,提高了崗位適應能力。
2.2.3激發了教學質量與教師使命的提升
課程思政建設進一步促進了專業教師隊伍自身政治素養要的提高。要求教師在不斷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特征、思想動態發展等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促進了專業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和研究教學技能和方法,進而使得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3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實踐
3.1教學體系的設計
《環境設計原理》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為落實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本課程以“專業課程為主,思政課程為輔”的為新的教學體系,圍繞學生的價值取向、行為規范、職業素養等方面,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具體主要從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構建課程思政教育體系。認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環境設計理念的同時,了解歷史背景、傳統文化等,并在設計實踐中將傳統文化和藝術完美體現;情感方面,主要通過課程實踐中的隱形思政教育,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情懷;行為方面,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樹立綠色環保、遵紀守法等意識。
3.2教學內容的設計
3.2.1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
由于環境設計的學科知識面寬,學習知識難點較多。學生可通過對《環境設計原理》的學習,全面了解環境設計的內涵及其發展趨勢、環境構成要素及環境設計程序與方法等相關理論知識,使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觀、生態發展觀和環境友好意識,能夠在環境設計過程中自覺關注設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積極推動綠色生態化發展、可持續發展、人性化發展的研究與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正確引導,便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環境設計原理》課程的教學具體包括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教學內容設計按照知識模塊化的思路,對每個知識模塊都提出知識點、思政要素和教學方法等(表1)。
3.2.2實踐教學內容設計
實踐性和創新性是設計學科的最主要特征,專業教學強調在實踐過程中獲取概念原理性知識和過程方法性知識,設計表現的動手操作技能,以創新性思維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因此實踐教學是《環境設計原理》課程必不可少的環節,具體包括環境調查與分析、環境中的人類行為調查與分析、環境空間的構建等。實踐教學中教師全程指導現場收集資料、實地調研和設計評比等。如社區環境的改造實踐,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某社區現有環境調查與評價,深入了解社會需求,并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和提交相關的設計圖件,組織相關專業教師、社區管理人員和社區居民進行集中點評,在豐富學生的設計實踐體驗的同時,實現思想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