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是通過身體運動的方式來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發展和提高運動能力的教育教學活動。體育手段能夠有效地發展智力障礙學生身體機能,促進其個體的大運動能力和精細動作能力的形成,尤其對發展特殊兒童群體運動技能的效果明顯。體育教學旨在提高智障學生的身體素質、肌肉力量以及耐力、動作協調性等多方面能力,此外,對于增強智障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體育教學;智障學生; 適應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1-014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134
一、體育課程在智力障礙學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對正確的身體運動形態形成追求。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也是增強其體質和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師應通過游戲和多樣的體育運動形式來促進學生感知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將興趣轉化為愛好,增強身體素質。
2.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這既能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也能通過體育鍛煉和學習體育知識豐富課余生活,提高生活適應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
二、在課程實施中培養和鍛煉學生多方面能力
1.鍛煉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實踐證明,綜合實踐教學和個性化教學的結合教學模式是當今學校教育中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實現按需施教,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其學習需要。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明確每一名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特點,然后再綜合分析,制定出能夠針對每個特殊學生,保障其有效發展的教學方案。特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較弱,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設立生活鍛煉項目,針對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加強訓練,保證學生逐步地融入集體,從適應學校生活開始適應社會生活。
2.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在交流溝通中鍛煉大腦思維。人際交往與生活實踐都離不開語言,教師更應擔負起發展特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任務。針對語言障礙較為嚴重的學生,應進行一定的專項訓練,促進其語言能力發展,保證后續訓練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搭建語言展示平臺等。經過有針對性的教學訓練,改善學生在表達交流方面的不自信和卡頓等情況,提升其人際交流和社會溝通能力。
3.增強體質,提高身體運動、協調能力。運動康復訓練是針對特殊學生思維遲鈍、行動不協調等特點所設計的有效教學。在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安排專項訓練活動時,教師首先應豐富其早操動作的多樣性,從標準化開始訓練,通過保證學生早操鍛煉的基礎,再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各類體育訓練活動。在基礎動作訓練學生身體適應力的基礎上,發展學生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有效提升特殊學生對生活的適應力。
三、開展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活動
1.教學原則。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活動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1)不應對智力障礙學生予以特殊眼光,進行“特殊對待”。(2)在體育游戲活動中,拋棄具有淘汰、競爭等機制的項目,多選擇合作互助性強的體育游戲。(3)及時地對環境、器材等進行調整,在教學活動中給所有學生充分且平等的機會,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要強調技能為成就標準。
2.教學方法。融合教學旨在讓所有學生在受限制最少的教學環境掌握知識和技能,教師要明確特殊學生群體是班級的一部分,在群體課堂教學中,實現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的有效融合。為此,教師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改變,滿足班級群體中多樣性的學習需要。故而,對傳統、普通的體育教學模式做出針對性地改變,構建系統化的融合體育教學體系,在常規教學中實現對特殊學生群體的個性化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融合體育教學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增強特殊學生自信心,通過引導學生觀看殘奧會中殘障運動員的杰出表現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自信心。(2)合作教學,讓能力較高的學生來根據教師的指令引導幫助特殊學生,通過這種合作教學模式來為兩者提供更好的互動經驗。(3)保證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做一些切身的決策,例如如何修改游戲規則,或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運動等。
綜上,體育教學對于提高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有著積極作用,在接受正確、良好的體育訓練后的特殊學生都會在大腦、身體和心理等方面發生顯著的變化,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時認知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發展。教師要積極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更新教育觀,切實按照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加以對待,創造有利條件,讓特殊學生對生活的適應能力在體育活動中得到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錢志平,陶杰.提高弱智學生體育教學效果的探討[J].體育科研,1998(4).
[2]高學民,徐本力.全腦型體育教學對智障兒童缺陷補償的實踐研究[J].體育學刊,2007(8).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李國文(1976.11— ),男,漢族,甘肅通渭人,中小學高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課題項目: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標背景下提高智障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研究》(編號:GS[2017]GHB187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