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啟安

【摘要】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一晃福建省廈門雙十特長生招生已經過去10個年頭,過去的10年,對舞蹈特長管理和訓練讓作者體會頗多。按教育部的規定,明年開始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取消特長生招生。文章和大家分享幾年來的特長生管理和訓練心得。
【關鍵詞】舞蹈特長; 雙十中學;藝術教育
用百花齊放來形容現階段的廈門藝術教育一點不夸張。近9年來,福建省參加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的節目基本被廈門的學校包攬了。廈門市藝術特長生教育不僅極大提升了廈門舞蹈學生的整體素質,更是給廈門舞蹈教育機構10年的春天。義務教育階段特長生取消,是意味冬天來了?我認為不是,反而是一個機會,是給學生、給老師,也給舞蹈事業的一個契機。
從此,特長生把特長當作進入好學校的跳板的僥幸心理沒有了,他們必須立足于日常的積累和一貫的堅持,義務教育階段9年的自覺舞蹈基礎練習也必然讓學習舞蹈的孩子真正喜歡上舞蹈,甚至把舞蹈作為終身努力的事業。依我看,特長生取消是舞蹈的春天來了!
在今天這種緊密融合的社會教育環境下,跟大家交流舞蹈基礎訓練話題,其中還有一個出發點。為什么說是緊密融合的教育環境呢?現在很多單位興起外請編導,還有很多的單位通過外包的方式開展學校藝術教育教學,這種模式以往比較少,現在變成是普遍現象。這種模式不知不覺讓舞蹈工作者變得有依賴性,極大地影響舞蹈工作自身的發展。
作為舞蹈工作者一定不能丟了自己的專業,不管是外請編導還是藝術教育外包,它可以階段性地提升單位的品牌,但只有舞蹈老師的堅持才會讓學校的品牌一直走得遠,永遠走在前面。因此,隨著學習舞蹈的人數增多,隨著社會競爭壓力加劇。舞蹈過程學習的科學性就變得尤其重要。
前不久呂藝生教授給全國舞蹈工作者寫了一封信,內容深刻,觸目驚心,閱讀信件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信中有幾點內容和大家交流一下。
呂教授分析了一組數據,數據可能有針對性和片面性,但足以體現現階段舞蹈學習的不良現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影像中心程華、劉寧瑤、段曉岷、彭蕓四位專家與神經內科專家伍妘,對在兒童醫院影像中心10例資料進行了分析討論。10名患兒除1名車禍和2名外力致傷者外,其余“舞蹈練習下腰7例”,其后果不等,有的“出現下肢癱瘓,癥狀穩定不再進展。” 北京兒童醫院的這一比例,已高達70%。呂教授怒言:這難道是“火星碰地球”嗎?以下是相關研究給我們提供的一個對比。
廈門是如何開展近年來的舞蹈特長選拔的呢?以廈門雙十為例。
一、舞蹈特長生考試評分標準
1.舞蹈形體基本功40分
(1)考生形象端莊,身材條件比例勻稱,動作協調性較好10分。
(2)身體柔韌性與軟開度俱佳(能標準下橫叉、豎叉,能站立下腰)10分。
(3)跳躍、旋轉、翻滾等舞蹈技術動作的掌握規范正確,能靈活運用(身體輕盈,造型優美,富于變化。用力輕、飄、高,注意量力而行)20分。
2.舞蹈作品(片段)表演 60分
(舞蹈原則上限于中國古典舞、民族民間舞、芭蕾舞及現代舞)
(1)舞蹈表現力強,準確塑造和表演舞蹈形象20分。
(2)節奏感鮮明,舞蹈動作規范優美,有舞蹈韻味20分。
(3)情緒飽滿,角色表演感情投入,表情準確,表現力強20分。
二、舞蹈特長生訓練的四個重點
根據人體的生長規律,8歲至10歲骨骼鈣化期的時候,也是訓練的黃金期。當然,11歲至13歲之間的兒童是初中和技術中學的年齡,這是培訓的第二佳年齡。這個年齡應該解決的關鍵部位還是開肩、松腿、軟腰、開髖、韌帶的拉長以及各個關節能力的提高。
1.髖關節的開度訓練
髖關節的開度令很多老師頭疼。髖不開,腳下的站姿很難看,重心會移到腳趾上,有時會給人以關膝蓋的感覺。站一位和五位都很困難,強行收一位,五位的站立會很容易使膝蓋受傷。訓練從壓髖開始,首先讓學生平躺在練功房的墊子上,腳掌對腳掌形成膝蓋25曲度,兩手放在頭下作“枕”,老師的雙手放在學生的膝蓋上,先不要急于加力,試探著學生是否緊張,等他腿部肌肉完全放松了,就加一點力,在壓的同時讓學生吐氣,或者他在吐氣時再壓,“這是壓髖最關鍵的要領”。松手時一定要慢,順著壓下去的方向回上來,不要隨便改變角度和方向。
2.踢腿與搬腿的巧妙結合,解放兩腿
我們經常把舞蹈和壓腿聯系在一起,談到舞蹈訓練,老百姓就會聯想到壓腿形象,可見,壓腿和舞蹈的關系由來已久。但是要想把正腿拉長的部位卻又是很容易受傷的位置,一旦受傷,連走路都會不方便。因此,在開始訓練正腿的時候,請老師先不要動手“幫忙”,而應盡快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壓腿方法,繃腳壓腿和勾腳壓腿要交替進行,勾腳為主,繃腳為輔。
3.腰是舞蹈基礎訓練的“神”
“舞蹈動作巧不巧,美不美。要看腰巧不巧,美不美。”
“以腰為軸” ,一切發自腰,腰是帶動上下身的總樞紐,腰部是連接上下身的樞紐,是保持全身的重心和平衡的主要關節,是控制全身各個關節靈活運動的重要部位,是使舞蹈動作具有美感的主要因素。所以常常有人說“舞蹈動作巧不巧,美不美。要看腰巧不巧,美不美。”科學合理安排腰的訓練重中之重 :1.壓胸腰;2.耗腰;3.挑胸腰;4.涮腰;5.跪下腰;6下腰。
在進行腰部訓練的時候切記不可心急,腰部是人體十分重要的連接部位,損傷之后需要長時間才能恢復,也是呂教授信中多次提到的腰損傷問題,所以在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合理科學練習。如若不小心將腰部扭傷一定要快速采取緊急措施,盡快就醫。
4.“轉”的基礎訓練
得“轉”得天下,舞蹈“轉”在舞蹈特長生訓練中具有重要性。
2014年馬年春晚,在現場數千觀眾和電視機前數億觀眾見證下,小彩旗持續旋轉4個多小時,成為央視馬年春晚的熱議話題,被網友戲稱為春晚小陀螺。
“轉”是舞蹈初學者最不好掌握的技巧,“暈”的反應讓很多小孩打了退堂鼓。新華社記者請教了科技網站“果殼網”網友、在北京師范大學神經生物學碩士學位的耿志濤老師,耿志濤認為轉圈引起的暈眩和人們平時暈車、打游戲引起的頭暈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源自感覺平衡的神經器官,耿志濤說,并沒有特別好的辦法避免前庭帶來的暈眩感。但也許多經訓練,身體逐漸適應了這種狀況,不適感會慢慢減輕直到適應。
(1)以中國民間舞為例,從古至今,“轉”在舞蹈中都有重要地位。旋轉是舞蹈表演中的主要技藝之一,它既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又是一種特殊的技與藝巧妙結合的表演手段。中國民族舞的旋轉技巧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既有身體在直立舞姿上的旋轉,又有身體在水平、俯仰、擰傾等舞姿上的旋轉。
(2)以中國古典舞為例,“轉”在舞蹈基礎訓練中需要好好把握。得“轉”得天下,所有技巧中“轉”的用處最大,特別是對舞蹈作品而言,“轉”也是訓練中最為安全的技巧,當然“轉”也是最難練的技巧,必須積累,必須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同時還需要學生的一貫堅持,持之以恒方能訓練到家。“轉”的訓練成功,“轉”的訓練到家應該說是終身受益的,比如說軟開度好的小孩一段時間不練就沒有優勢,跳翻好的小孩一段時間不練習甚至都不敢再翻。但“轉”訓練到位終身受益,“轉”的感覺是不會忘記的。今天的交流會我側重給大家分享轉的訓練體會。
(3)“轉”的現場展示介紹。①看手原地轉;②留頭原地轉;③小舞姿轉;④反面舞姿轉;⑤大舞姿轉;⑥反面舞姿轉;⑦留頭原地轉穩定后即可進行把桿留頭平轉起步;⑧把下單個到多個平轉;⑨上步翻身從留頭原地轉后開始;點步翻身;多個點翻;串翻起步;串翻。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舞蹈工作者恐怕都經歷無數的苦,古人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句雙淚流。”路遙的墓碑上刻著: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托爾斯泰也說:寫一篇對社會問題的看法文章我可以兩小時完成,但如果告訴我,現在的孩子20年后還要讀我所寫的東西,他們還要為它哭,為它笑,而且熱愛生活,那么我要為此奉獻我的一生!
舞蹈工作者更是如此,須用畢生為之付出!
近30年的舞蹈工作經歷也讓我感悟,中小學階段的舞蹈學生沒有優生差生之分,每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有的花,卻要等待。也許有的種子永遠開不了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