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球都面對現在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綠色金融發展對經濟向綠色轉型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對眾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從而對綠色金融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其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從眾多文獻中給出可行的意見和建議。最后,對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關鍵詞】綠色金融;現狀;綜述
1.引言
近些年來,為促進綠色金融的發展,各國政府都在尋找可行的方法。2002年,由國際金融組織和荷蘭銀行共同提出的一向企業貸款準則,要求發放信貸時對項目環境和社會影響進行評估等。2016年8月, 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 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發展綠色金融的政策框架??梢娋G色金融對我國綠色發展道路有重要意義。
自20世紀80年代綠色金融理論產生以來, 國際組織、國內外學術機構、金融及政府機構分別對其內涵進行了定義, 但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國外學者方面, Salazar (1998)認為, 綠色金融是尋求環境保護路徑的必要金融創新, 是連接金融產業和環境產業的重要橋梁。Jeucken (2006)以金融機構為出發點, 更加傾向于從金融業綠色發展的角度理解綠色金融的內涵。
馮?。?016)認為對綠色金融含義的理解,認為綠色金融是一種特殊的金融活動或發展戰略, 即將金融業作為服務業納入經濟系統考慮, 認為綠色金融要求金融業以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開展具體金融業務, 從而實現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同時實現金融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這種觀點概括較為全面, 得到了國內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2.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在國外,綠色金融發展較早,發達國家政府也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的發展。Marcel(2001)提出了綠色金融四大階段理論。該理論把銀行業對綠色金融的態度分為抵制(Defensive)、規避(Preventive)、積極(Offensive)和可持續(Sustainable)四個階段。當前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多數已處于積極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圍繞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活動十分活躍,除了傳統的綠色信貸以外,還有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各類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碳交易與碳金融及各類衍生產品等多種產品與服務。
我國綠色金融起步相對較晚。曾學文等 (2014) [20]通過構建我國綠色金融評價指標體系, 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水平進行測度, 分析認為, 2010年以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水平穩步提高, 但速度低于GDP平均增速, 尤其是綠色信貸對限制“兩高一?!毙袠I效果顯著, 但對綠色經濟的支持卻十分有限。
3.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
3.1綠色金融沒有完善的政策支持
張宇(2017)綠色金融的重要性已經成為主流思想,政府應當出臺相關法律來保障綠色金融的不斷發展,各省也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制定本省綠色金融法規。但就整體而言,政府仍處于指導階段,整體政策支持體系還較為薄弱,配套政策缺位。
3.2綠色金融市場秩序紊亂
由于綠色投資項目普遍具有投資金額大、回報周期長、投資風險高等特點, 面臨經濟利益與環保責任的雙重選擇, 微觀市場主體參與者的行為直接關系到綠色金融的實施效果。黃家琦(2016)認為目前金融主管部門、環保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還未能推出一套環保企業監管標準,市場秩序穩定性無法得到保證。相關部門對環保信息的收集處理不充分,使有關企業及其生產單位未能在統一的標準下進行綠色環保生產活動,部分企業甚至無視可持續發展戰略,以經濟效益為重心完全忽視社會效益,打亂了市場秩序。
3.3銀行放貸問題
馬中(2016)分析得出我國在2014—2020年綠色金融資金需求總量分別為12.2萬億元、19.5萬億元和21.6萬億元。從供給側來看,現有綠色金融體系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綠色投資資金需求,我國綠色信貸投放存在錯配問題。
4.發展綠色金融的對策建議
4.1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
張祎(2018)提出政府積極引導企業, 在節能環保的前提下進行安全生產, 取締、整改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生產企業, 鼓勵、扶持節能環保的新興企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加強自身內部監管,加強引導,在全社會形成節能環保的文化氛圍,促進綠色金融的更好發展。
4.2有關部門加強對市場監管
陳嘉揚(2018)目前我國綠色金融監管還存在很大不足,常常發生企業的環境污染事件不能及時披露、環保部門和金融機構的信息脫節等問題。因此, 我國應該完善綠色金融監管制度和框架, 明確各監管部門的職責,防止監管真空和重復監管的現象??梢越梃b國內的證券監管和保險監管,注重于其他國家監管機構的合作,建立自律性組織,為綠色金融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4.3銀行對信貸作出調整
黃家琦(2016)商業銀行作為綠色金融的實踐主體,需要樹立良好的態度和綠色環保的經營理念,以可持續的發展戰略作為銀行的方向。銀行自身的發展也離不開對國外經驗的學習,中國也可以在符合自己情況的前提下對歐美發達國家銀行模式進行借鑒,樹立綠色銀行專門部門、成立相應的政策性環保銀行,由國家來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
5.綠色金融發展的展望
綠色金融的發展是適應國際形式的,在環境保護被提上進程的現今形式,開展國際合作,政府和市場主體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包括在不同市場間開展雙邊合作。
【參考文獻】
[1]Salazar J.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Z].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1998, (1):2-18.
[2]Jeucken J.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M].USA:The Earths Can Publication, 2006.
[3]Marcel Jeucken.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M].London:Earths Can Publications Ltd, 2001.
[4]張宇,錢水土.綠色金融理論:一個文獻綜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7(09):86-91.
[5]黃家琦.綠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6(37):118+129.
[6]馮俊.關于綠色金融的文獻綜述[J].經濟師,2016(12):40-42+45.
[7]陳嘉揚.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研究及建議[J].時代經貿,2018(07):12-13.
[8]林欣月(2016).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 林欣月.現代經濟信息.2016 (07).
[9]馬中,劉青揚,谷曉明,徐湘博,昌敦虎.發展綠色金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環境保護,2016(8).
[10]廖理,馬駿.綠色金融的探索與實踐[J].清華金融評論,2017(10):2.
作者簡介:張方方(1993—),女,漢族,新疆庫爾勒人,單位: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理論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