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堯
【摘 要】大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是我國高校常見的現象,為準確把握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情況,文章對滁州地區的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基本經濟情況以及在校勤工助學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現狀調查
在我國,大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是一常見的現象,特別是近幾年物價的上漲和學費的增加,使得大學生的家庭經濟困難也日益加劇,如何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已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針對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一特定群體,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本地區兩所高職院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從而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助困工作提供參考。
1.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以本地區兩所高職院校大一、大二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省內。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500份,收回485份,剔除無效問卷15份,有效問卷共計470份。
2.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2.1學校生源情況的調查
為了對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有一個比較客觀的了解,先對學校的生源情況進行了調查。經整理、統計結果分別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到,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例較高,為61.3%,而我國農村現在的經濟狀況還處于低水平,農業還未得到高效的發展,作為農民的子女,想通過讀書升學走出貧窮地,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緊接著還要面臨如何解決高額的學費及生活費用這一大難題。表1還顯示,來自鄉鎮的學生也較多,共占24.2%,這些學生家庭經濟壓力部分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呢?在此,我們又對生源地區經濟狀況進行分析和了解。
2.2 生源地經濟狀況的調查
表2的數據顯示,參與調查的學生中,認為自己所在地區經濟狀況差的一共占了60.9%(包括:很差的占31.3%,較差的占29.6%);認為自己所在地區經濟狀況一般的占20.6%;而認為自己所在地區經濟狀況良好的占18.5%。
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貧困生家庭經濟狀況受到所在地區的經濟狀況的影響較大,由于不同地區的經濟總體狀況差異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的經濟狀況懸殊的出現,也就導致不同家庭對經濟承受力會不一樣。
2.3 家庭經濟承受力調查
為了更好地了解貧困生家庭經濟狀況,對其家庭經濟承受力做出調查,具體情況如表3。
在參與調查的470名學生中,感覺家庭經濟壓力“大”的有228名,感覺家庭經濟壓力“一般”的共220名。本研究對象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所以選擇樣本中感覺自身經濟承受力大的學生(共228名)再進行以下項目的調查。調查樣本的實際情況,基本上符合兩校學生實際的經濟現狀。
2.4 學費的主要來源調查
表4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所交納的學費主要是來源于父母,同時也有額外的一些經濟支持,例如:親戚資助。需通過自己打工賺取學費的占了3.9%。依靠社會、政府救濟的占9.6%,這主要體現在新生入學之際,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入學,貧困家庭所做的一種籌措方式。
2.5 解決經濟困難的途徑
表5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校內勤工助學崗位的學生比例少于選擇校外兼職的比例。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學校所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少,不能滿足眾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需要;第二,部分學生反映校內勤工助學崗位的報酬不高。盡管還有一些學生選擇自己創業,但是會遇到一些阻力,如:資金、場地、能力、經驗等,因此,在高校中選擇自己創業就會有一定難度。
3.結論與建議
3.1 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的再引導
經過本次調查,我們了解到多數學生都能夠正面看待貧困,在貧困面前都會抱著“積極樂觀,努力改變”的信念,認為貧困是自己人生經歷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同時也會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精彩。
當然,還有少數學生認為,經濟困難也是能否得到更好和更高教育一個阻力。在大學時期,由于經濟困難,使得自己的生活與那些經濟條件優越的同齡人有很大的差距,這讓他們覺得有些遺憾。由此可見,盡管貧困大學生對自己的現狀雖有清楚地認識,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眼前的困難,但是,在如今的經濟時代,在面對高學費和高生活費時,貧困大學生們也有自己的心理陰影。
針對以上問題,高校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個別談心、座談討論、社團活動以及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來幫助這些學生克服自卑的心理,同時還要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自尊、自信、自愛教育以及社會責任感教育,以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3.2 完善高校勤工助學工作
在本次調查結果中,還反映出學校的勤工助學崗位數量不足,而且每一個崗位所需的學生也很少,這就使得一部分的貧困大學生仍然處在無法得到學校的經濟援助的狀態。
因此,我們可以嘗試采取其它措施,來完善高校勤工助學的實行,例如:(1)能否發掘一些與學生專業有關聯的崗位;(2)走向社會,與企業單位合作,從企業中爭取到勤工助學的工作。
3.3 加大社會對貧困大學生資助的力度
高校的助困工作要是能夠得到社會上的一些企事業單位在高校里設立的助學金、獎學金等幫助,就會使助學工作的力度大幅提升。因此,高校應該加強與社會的聯系,保持與一些企事業單位的長期合作以及再尋新的合作單位,爭取設立更多的助學金和獎學金,而學校則可以為這些企事業單位輸送專業相關、品學兼優的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進一步做強校企合作,達到互惠互利、雙贏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艷杰.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我發展問題及應對策略探微[J].職業教育,2018(4):47.
[2]施林穎,楊建輝,黃紹華.90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發展現狀調查研究[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6(1):51-7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資助項目(2018ZX02) , 安徽省高等學校2018年省級質量工程資助項目(2018jxtd162),安徽省高等學校2017年省級質量工程資助項目(2017jxtd15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