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銘
摘? 要: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強身健體,改善學生的體能素質、體能水平,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發揮體育教育的作用,就需要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體能情況以及成長規律。小學體育是體育教育的基礎階段與奠基階段。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需要做好對體育教育積極性作用的分析,制定合理、嚴謹的體能鍛煉計劃與方法,確保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規避對學生體能成長不好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體育? 體能訓練? 練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8?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c)-0153-02
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教育工作的意義與作用十分的顯著。體育教育需要確保學生擁有強壯、合格的體能,只有這樣體育活動才能夠順利推進。當然為了保障體育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做好體能訓練,發揮體能訓練作用。體能訓練中以教師為主導,用科學的組織形式、訓練模式保障體能教學作用得到突出性體現。教師要創新教學形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作用,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十分突出的幫助作用。
1? 體能訓練作用
體育教育中教師必須明確與意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以及其帶給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作用。教師需要予以學生體能練習足夠的關注度,將體能訓練落實與貫穿至教育的各項環節,保障學生的體能訓練質量。小學生體能訓練需要重點考慮學生的走、跑、跳、投、攀、爬、跳躍、控制等素質[1]。實現學生柔韌性、平衡能力、力量、耐力的全面成長。
1.1 提升運動素質
在體能訓練中,學生運動機能、運動能力可以得到全方位強化。教師需要運用體能訓練改善學生的骨骼、肌肉、神經、能量代謝系統功能,保障學生的運動柔韌性、靈敏性、協調性、耐力、力量與速度得到全方位成長。
1.2 身心健康成長
正處于身體快速發育時期的小學生很容易在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出現身體受損、骨骼無法正常發育的情況。而體能訓練可以很好的規避這一問題的發生。體能訓練能夠讓學生健康的發育與成長[2]。學生在體能訓練中關節更加靈活、韌帶更加牢固。體能訓練還能夠改善學生的呼吸道功能、神經系統、消化功能,提升學生消化吸收能力與反應能力。
1.3 減少運動損傷幾率
運動安全是小學體育的第一要求,體能訓練可以很好的規避學生的體育受傷。力量訓練是其中的關鍵,而平衡訓練則可以改善學生的不穩定、毛躁問題,減少損傷幾率。耐力訓練延緩疲勞,協調與靈敏訓練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與應急能力。柔韌訓練提高肌肉靈活度。
1.4 推動心智成長
體能訓練能夠讓學生形成充沛的精力與體力,對學生智力的發展有很好的幫助。經常進行體能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思維意識、注意力、觀察力與注意力,促進學生形成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
2? 小學體能訓練對策
2.1 制定合理計劃
體能訓練計劃的制定需要參照體育教育大綱,保障學生的體質得到更好的成長。學生體能包括很多要素比如身體機能、身體能力、心智能力、意志能力等[3]。只有做好了科學規劃、科學設計,學生的體能訓練質量才能夠得到保障。
教學中教師需要用有目的性、計劃性的訓練活動保障學生的體能訓練質量與效果。當然達成這一目標的前提在于教師需要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方式,結合學生體能基礎、學校資源與條件設定體能訓練目標與方案,參照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完成學生身體靈敏度、柔韌性、協調性、耐力、速度與力量的訓練,在有計劃、有步驟的體能訓練中,強化學生的身體素養。
2.2 重視興趣調動
雖然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了興趣與好奇心,不過小學生本身的問題也非常明顯,那就是意志力不堅定,在遇到體力消耗大、重復性強、枯燥性突出的體能活動時會產生抗拒心理,對后續的體能訓練影響十分深刻。為此教師需要改進、創新教學形式,絕不能用傳統體能訓練思路開展體能教學。教師要顛覆過去的體能訓練蠻力、反復、呆板形式。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參照學生的體能、身心特征,運用游戲教學形式,完成體能教育要求,保障體能訓練效果。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做好對游戲教學形式的設計工作,在巧妙安排、精致構思中最大化學生的體能訓練效果,激發學生的體能訓練熱情。
2.3 營造良好氛圍
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所以在課堂中通常很難長時間保持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注意力勢必會無法保障學生的體能訓練質量,甚至有可能會因為學生的個人疏忽、大意出現安全性問題。很多小學生并不愿意應對重復、枯燥、乏味的機械式訓練、體能訓練。教師對此就需要用創新思維,開發趣味性十足的教學活動,打破傳統教育的弊端與束縛,為學生提供喜歡、享受的學習場景、運動場景,這樣學生就會主動進入學習狀態,保障體能訓練效果。
2.4 提高教師自身素養
對于小學體育教育來說,體能訓練的好壞實際上更多的是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的教育能力好,則學生的訓練效果好,教師的教育能力差,則學生的學習成績不高。教師需要做好對學校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參照體育教學要求,處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校需要展開相關培訓,或是邀請專家蒞臨學校講座,提高體育教師理論素養與教學能力。教師需要做好教研時間的運用,主動參加研課與磨課。教師要在體育活動中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教學技能。教師在不斷完善自身能力、素質后,能夠對體育教育、體能教學建立深刻認知,完成教學理念的更新與再創造。面對發達的網絡環境、網絡背景,教師需要主動用網絡資源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強化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師可以用網絡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正確的教學方式,保障自身的教育素養得到全面成長,游刃有余的發揮體育教育、體能教育作用,將先進的教育素養與理念滲透、貫徹在課堂當中,保障與提升體育教育創新性、靈活性。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在總結中完善更合適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 小學體能訓練注意事項
為保障體能訓練效率與效果,就需要做好體育鍛煉流程、組織與內容的安排工作,以防學生在高強度訓練中出現身體傷損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遵循科學訓練原則與方式,保障學生的訓練成績與訓練效果。
小學生年齡小,自身的體能素質上限較低。教師在設置體能課程要求與規定的過程中,應把握學生的身體發育特征與年齡段情況,用合適的運動量,以由小到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訓練,絕不能突然增加過多的運動量,易造成學生肌肉拉傷。運動速度、運動質量都要做好強度方面的負荷處理,將練習次數控制在不會受傷的難度與強度。教師帶領學生在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過程中完成體能訓練。教師需要用多樣化的訓練形式,做好身體不同部位體能的強化與處理,改善學生身體機能素質。教師應當參照環境、季節、學生身體、性別與年齡要素設計教學模式、內容。教師不可以忽視安全要素,體能訓練前必須做熱身活動,完全舒展開學生的身體機能、身體結構。結束練習后,進行身體整理與拉伸,在放松運動中逐步讓自己的身體恢復平靜。
4? 結語
教師必須清醒意識到體能訓練的作用與效果。教師應當圍繞學生實際情況全面規劃體能訓練要求,保障體能訓練作用與價值得到充分彰顯。當然教師也要做好訓練量、訓練度的控制,以免強度過大傷害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只有做好了綜合考慮,學生體質才能更好成長,這對學生今后的生活與成長有著突出性幫助。
參考文獻
[1] 熊信.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小學體能教學內容研究[J].體育師友,2018,41(1):10-12.
[2] 賀蕾.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課課練”的實踐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18(2):30-31.
[3] 董明華.基于主教材教學的體能練習新方式設計與思考[J].運動,2017(2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