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素環
【摘 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疾病、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采用自制的護理質量評價表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及焦慮程度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取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觀察組,護理質量明顯高于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模式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人文關懷;婦產科護理;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身體健康及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提高,要求也不斷提升。在婦產科護理中,常規的護理方法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病患的護理需求,尤其是病患精神、心理護理方面,常規護理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由此也經常會引發一些護患矛盾,嚴重的甚至鬧出糾紛[1]。本文基于婦產科護理實踐,就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以期能夠對婦產科護理工作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6年-2017年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采用人性化的護理方式,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40例患者,年齡23歲~58歲,平均年齡(28.5±1.5)歲,病程4d~10.5個月,40例患者中,宮頸炎患者9例,月經失調患者8例,盆腔炎患者8例,子宮肌瘤患者5例,妊娠合并癥4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3例,其他患者3例。對照組40例患者中,年齡20~61歲,平均年齡(30.2±1.2)歲,病程5d~11個月,40例患者中,宮頸炎患者10例,月經失調患者8例,盆腔炎患者7例,子宮肌瘤患者5例,妊娠合并癥5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2例,其他患者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職業、病程以及疾病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根據患者的病癥進行對癥治療護理,包括進行護理評估、制定護理方案然后實施,同時密切監測患者的體征、癥狀變化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個性化特點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護理,依據患者的個體化因素制定護理方案,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焦慮、壓抑、恐慌等負面情緒;強化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加強護患溝通,滿足患者合理的個性化需求,為患者的康復建立良好的環境。
1.3 評價方法 護理質量評價采用自制的護理質量評價表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質量越好,滿分為100分。護理前后對患者的心理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檢測比較,總分>14分可以認為是有肯定的焦慮;7~14分為可能有焦慮;<6分為沒有焦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來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結果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結果比較見下表:
由表1可見,兩者患者的HAMA評分,在護理前的比較結果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護理后的評價結果比較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的評分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兩者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評分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人性化護理的效果相較于常規護理方式,優勢明顯。
3 討論
近年來,婦產科疾病患者的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宮頸炎、盆腔炎、月經失調、子宮肌瘤以及妊娠合并癥等疾病對女性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困擾。這些疾病不但對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影響,一些病癥的長期困擾對患者的心理、精神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有些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與學習[2]。基于此種情況,在婦產科疾病的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很多患者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需求也更為多樣,常規的護理方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患者的要求,探索更為高效、有效、全面的護理方式成為擺在護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目前,隨著臨床護理學科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多種護理模式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婦產科疾病患者的康復效果及速度,人性化護理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婦產科疾病中[3]。人性化護理是護理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模式轉變的結果,使護理工作真正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護理工作的“人性化”理念,既“以人為本”,不僅注重患者的生理疾病上的痛苦及需要,同時注重患者的心理等方面的護理。人性化護理在滿足患者疾病需求的同時,關注患者在人格尊嚴等心理方面的需求,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護理,根據評估診斷結果,從利于患者康復的各方面制訂護理計劃,包括心理關懷中的心理疏導等多方面的內容[4]。相較于傳統的護理模式,人性化護理在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者病痛及心理、情緒波動等方面優勢明顯,且人性化護理在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避免醫療糾紛方面也具有重要良好的表現。在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通過人性化的護理,在緩解住院期間的焦慮情緒方面作用突出,相較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優勢明顯。40例經過人性化護理的患者,因疾病引起的心理焦慮得到很好的控制,護理后僅有2例患者被確認為存在焦慮情緒,而在護理前的評估中,這一數據是32例,占全部觀察組患者的80%;而在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的對照組,護理前確診存在焦慮情緒的患者為34例,占全部40例患者的85%,護理后這一數據降到了12例,雖然也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與觀察組的評估數據比較,孰優孰劣還是一目了然的。由此可見,人性化護理模式在緩解患者因疾病引起的心理焦慮方面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在護理質量方面,采用人性化護理的觀察組,平均分達到了94.5分,較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80.5的平均分高出近15分。很明顯,采取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更為滿意。
人性化護理模式較常規護理模式更為關注患者的心理護理,這在臨床護理中,更容易使患者感受到人性化關懷的溫暖,因而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更高[5]。人性化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個性差異提供了更為全面的護理,尤其是在患者的心理疏導方面,良好的護理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病癥的康復速度。但人性化護理模式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常規的婦產科護理知識,還要具備心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識與素養;在護理過程上,護理人員還應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才能使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效果體現、發揮出來,這些條件,無疑為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推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總的來說,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比常規護理模式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能夠有效提升婦產科臨床護理的質量,促進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再娜甫·阿布拉吉.探究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7):301-303.
解東麗.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06):53-54.
徐愛麗.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護理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3):140-142.
韓穎,劉啟.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對患者心理及并發癥的影響探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29):74-77.
蔣劍稷,王瀛.助產士人性化護理服務對高齡產婦心理壓力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20):3181-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