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獨特,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三大問題出發,重點探討了解決閱讀教學問題的四大對策,這對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是十分可行的!
【關鍵詞】閱讀;互動;實際;多樣化;合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它要求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發展學生的閱讀個性,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拓展學生的閱讀數量,提升學生的閱讀品位,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本文重點探討的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希望拋磚引玉,促進語文閱讀教學實效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缺乏師生、親子閱讀的交流與互動
教師沒有擺正閱讀教學中師生與文本之間的關系,閱讀本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充分發揮學生閱讀的主體作用,通過閱讀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個質的飛躍。但目前閱讀教學,教師主宰著課堂,“教”比“學”更重要,師生之間是教師主動地“教”、學生被動地“學”,閱讀的交流性互動性很小,師生之間沒有真正形成良性互動、閱讀高效的局面,學生沒有成為閱讀教學的主人。
另一方面,家長沒有擺正課外閱讀中親子與文本之間的關系,親子互動過少。其實,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課外閱讀中家長的督促與檢查不可或缺。但不少家長由于忙于工作或應酬,陪孩子閱讀的時間和機會并不是很多,或流于形式,或放任自讀,缺少家長的真正參與,也就是失去了家長閱讀督查的作用,結果造成學生課外閱讀效果不理想,閱讀能力提升緩慢等問題的發生。
(二)閱讀與生活實際脫節
小學教育屬于兒童教育,尤其是對于中高年級學生而言,在他們身心得到一定發展的情況下,其閱讀更需要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現實思維出發,重視與生活相聯系的本文閱讀。但大多數教師迫于應試教育的沉重壓力,平素只是按照課標的要求,將閱讀任務布置完畢,至于閱讀與生活實際脫節與其無關,至于閱讀內容或閱讀問題或閱讀任務或閱讀心得也與之無關。這是不可取的,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始終是小學語文的重任,我們必須將其貫徹于語文教學的各環節中。
(三)閱讀方式機械化、單一化
由于閱讀教學在某些教師心中地位不高,教師不重視、學生不重視,造成閱讀教學的走馬觀花,閱讀教學不能突出學生的個性閱讀,反而成為學生單純的朗讀,思考幾乎為零,學生機械地閱讀,為閱讀而閱讀,課上師生、課下親子互動交流幾乎為零。這種閱讀方式的機械化、單一化必然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的降低,閱讀效果的低下。
二、解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的主要對策探討
(一)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強化閱讀的互動與交流,提升閱讀的實效
學生是閱讀的主人,因此,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學會體驗、學會感悟,在閱讀與文本之間架起一座師生相互溝通、親子相互交流的橋梁,使閱讀教學真正成為增長知識、啟迪智慧、增進情感、提升個性發展的強大舞臺。
例如《山中訪友》,這是一篇散文。關于閱讀,我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作者帶有什么心情走進山林?”“既然是‘山中訪友,這里的‘友究竟指誰?”“作者與‘友如何訴說衷腸的?”“通過‘訪友,體現作者對大自然的什么之情?”這幾個問題是解決本文閱讀有效性的關鍵,也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通過帶有問題或帶有任務的閱讀,不僅使學生閱讀具有針對性,也會增進學生與文本的接觸、體驗與感悟,從而為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奠定良好基礎。
(二)有意強化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性,使學生感悟好的閱讀
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身心發展實際出發,既要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文章來閱讀,又要選擇那些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文章來閱讀,使學生真正感受語文來自于生活,又必然用于生活,從而使學生通過閱讀真正感悟生活、理解生活、融入生活,達到以讀促教的目的。
例如,關于《爬山虎的腳》的閱讀教學,我首先讓學生趁著雙休日,自動組隊尋找爬山虎、觀賞爬山虎,尤其觀察爬山虎腳的形狀與特點,小組書寫一小段關于爬山虎爬山特點的文字。而學生首先要閱讀文本,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與梳理,他們抓住了爬山虎的生長特點。然后上街尋找、觀察爬山虎,通過對具體生活中真實爬山虎的觀察,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掌握,從而發現爬山虎爬山的過程和秘密。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實踐是發現事物、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根本途徑,還使學生感受了生活中爬山虎的無窮魅力,增進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因此,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閱讀是真正好閱讀,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閱讀是真正好閱讀!
(三)倡導閱讀方式的多樣化,拓展學生個性閱讀,使學生學會閱讀
閱讀不是目的,不能為閱讀而閱讀,閱讀是教學的一種形式,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因此,需要打破閱讀形式的單一化,倡導閱讀的多樣化,拓展學生的個性閱讀,使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需要。例如,朗讀是閱讀常見的形式,它要求用流利的普通話有感情地閱讀,朗讀既是一種語文能力,也是一種情感投入的方式,通過朗讀,學生可以讀有所獲、讀有所長、讀有所得;默讀,不同的級段要求有所不同,低年級要求默讀不出聲,中年級要求帶有任務與質疑的默讀,高年級默讀還需要講究一定的速度;精讀與略讀,對于關于重點語段和帶有主題思想的語段,不僅要精讀,還要反復閱讀,通過精讀,學生可以抓住重點,領悟作者的寫作思路,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而略讀則往往與精讀相反。其實,閱讀不是單純地閱讀,而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不同的學生,個性也有所不同,拓展學生的個性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因此,還要重視學生的個性閱讀,使學生閱讀各有千秋,使閱讀的花園百花齊放。“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才是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
(四)形成家校閱讀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閱讀教學,不僅是課堂上師生的事,更是課堂下學生與家長的事,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和諧與幸福,更關系到為更高階段教育培養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接班人。因此,家長更需要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做到真正伴讀,與學校形成有效的合力教育,共同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與學生共同成長是閱讀教學的重要途徑,作為家長,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作為托詞或借口,陪伴是最好的閱讀,與孩子一起閱讀,督促孩子閱讀理應成為每位家長的行動;遠離手機、麻將、網游等,家長更不能成為這些“游戲”或“工作”的家長;家長不能將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要以身示范,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的點點滴滴,與孩子主動溝通閱讀問題,商討解決的辦法,尤其要善于借助于先進的現代化手段(如網絡、電視、智能手機等),與孩子共成長,使家庭共和諧,例如,盡量陪孩子一起觀看中央電視臺的詩詞大會,每一期都會有不同的收獲,久而久之,成長與進步是必然的。
總之,閱讀是一種教學方式,閱讀是一種使命,閱讀是一種習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升必須從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針對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方法,既要有閱讀的互動與交流,又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既要倡導閱讀方式的多樣化,又要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唯有多管齊下,全方位育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才能真正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蘇學珍.精彩無限趣味無邊——淺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6(4).
[2]李雪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對策[J].新課程(上),2016(1).
[3]張雪靖.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2016(4).
[4]楊春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吉林教育,2018(29).
作者簡介:詹麗貞,女,1982年生,福建仙游人,小學教育本科,二級教師(專技十一級),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