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韞
【摘要】一般來說,學困生總是容易被教師和其他學生遺忘,他們一直處在目光注意不到的角落。對于學困生,語文老師一方面要拓展他們的思維,另一方面又要給他們樹立繼續學習的信心與力量。語文老師要同時扮演多重角色,既做好文本知識的傳授者,又做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知己。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困生;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教育,對教師的教學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語文老師要同時扮演多重角色,既做好文本知識的傳授者,又做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知己。一般來說,學困生總容易被教師和其他學生遺忘,他們一直處在目光注意不到的角落。所以語文老師一方面要拓展他們的思維,另一方面又要給他們樹立繼續學習的信心與力量。
一、風物長宜放眼觀,學困生的進步總會晚一拍
讓每一個學困生都能相應地有所發展,每一次都有所進步,每一課都能快樂成長,語文老師才是最幸福的,這也是語文老師的職責所在。而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追求學習成績,語文老師都喜歡好生,因為他們聽話,成績好,省事。而那些學困生,不僅學習差,紀律也差,所以大多被漠視了。語文老師對學困生的關注漸漸變少,會導致他們更加厭學,成績越來越差,有失教育的公平。語文老師要關注學生的整個生長過程,不僅關注學困生的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身心發展。在學習中,要俯下身去,多鼓勵,哪怕有一點進步也好,讓他們也感受到一絲溫暖。看到他們在成長,對語文老師來說就是一種快樂。學困生也有情感,只要教師用心對待,用愛去澆鑄,他們自然能體會。還記得有一次接到五六年前一個學生的電話,那個小女孩在初三時特叛逆,特調皮,具備學困生所有的特點。上課時,她不是睡覺,就是玩手機;作業時常抄襲;又常頂撞師長。不出意外地,她初三還沒畢業就退學了。她跟我談了她現在的情況,然后突然說,語文老師,我特想你,很想回去看看你。她說,那時太調皮,太不懂事了,讓老師操心了。聽后,滿滿的幸福感。語文老師要做好自己的事,關注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快樂成長,就是最快樂的。
想起汪曾祺寫的《受戒》,學困生就像小英子一家,他們就住在一個孤島上。語文老師先要讓他們在島上自由地快樂地生活,就像英子一家一樣,有六棵大桑樹,夏天都結大桑葚,學困生也要有自己活動的場地。語文老師要讓學困生從一個大門通向外邊的世界,大門上貼著一副萬年紅的春聯:向陽門第春常在,學困人家慶有余。
二、莫道昆明池水淺,學困生的智能需要教師喚醒
語文老師的心要向著陽光,必定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這些在潛移默化中會傳遞給學困生溫暖的力量和希望。唯如此,學困生的向師性特點才能充分發揮出來,為接下來的思想工作做好強有力的鋪墊。最后,就是做思想工作,個別談話,找出他們的多元智能。對于想學但學習困難自暴自棄的學生多給予關愛和鼓勵,多給他們答疑解惑。對于近期遇家庭變故成績波動大的學生多做思想工作,多給予理解。對于受到校園欺凌的學生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對于家庭困難無父無母的少年給予生活上的關懷。
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有時候缺的恰是語文老師在不經意間就能給的。他們不缺智慧,缺信心,所以老師要少責備,多表揚,與這些學生有情感上交流,打通情感障礙,才能走進這些學困生的內心世界,這樣與后進生就能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其實教育就像春風,以一棵樹去推動另外一棵樹,于是課堂上就涌動著生命的靈性,充滿著智慧的靈光,是引力場、思維場、情感場,是人的生命的發展場。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困生,語文老師不能僅僅狹隘地去關注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要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哪怕只是思維上的點點閃現,也要給予鼓勵,讓他在班級有存在感,他感受到你的關注,就更容易與你進行感情溝通。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就人的需要層次而言,每個學生都有一種被教師肯定、尊重、賞識的需要。教師要肯定他們也有好的一面;教師要尊重他們原先的認知水平;教師更要賞識他們在語文之外的表現。換言之,教師應該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將隱匿在學困生內心的長處一一打撈。在課堂評價時,語文老師的目光要遍布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有針對性地引導和鼓勵他們。“針對”指對接學困生的最近發展區,“鼓勵”指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參與課堂的熱情。有一次,語文教師問一學生《孔乙己》的作者是誰,學生回答周作人。教師幽默地說,周作人是作者的哥哥,也是一個大作家,但他可能寫不出作者這么深刻的作品。語文老師沒有批評他,經過提示,他也答出來了。可見,語文老師要特別注意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為他們本來就對學習喪失了一些知趣。教師要盡量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進而讓這些學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智能。那一點點的光亮,也許就會改變他們日后對語文的態度。
三、觀魚勝過富春江,學困生的素養在合作中提升
對于學困生,語文老師要幫助他們創設心理環境,心理環境的創設需要與物質環境的優化結合起來,才能發揮素養提升的整體效益。讓學困生進行合作就是創設的心理環境,它使課堂氣氛寬松,學困生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進而素養提升明顯。
新課標對語文老師的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他們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率。所謂“課堂學習活動”,是指為完成課堂學習任務而設計的,由學生自主參與的各種學習形式。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習慣。語文老師進行教學的目標,不是僅僅讓學生掌握一些字詞句等,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教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生成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教師設置適切的教學活動就顯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讓學生都參與其中,讓每個人的觀點都得到展現,另一方面又讓他們在活動中形成一種默契、一種習慣,一種自然地、主動地學習語文的態度。
合理的小組合作,能讓學困生從無人問的狀態,變成小組中關切最多的人。小組長可以幫助他們,副組長以及他的師友都可以幫助他。同時這些幫助又是貼著學困生的具體學情走的。教師會給學困生適當的學習任務,組長又會將任務進行分解,讓學困生一點點地去思考、去體驗、去完成。同時,教師可利用他們好奇、好勝的心理,在小組內開展競爭活動,鼓勵他們大膽發言。 在教學實踐中,語文老師可采取“固定式分組”與“隨機式分組”相結合的方式。“固定式分組”是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進行分組。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當然在做游戲、進行表演的時候,為了讓學困生坐一回組長,教師還得考慮采取“隨機式分組”。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合作和展示的積極性,必須制定評價機制,雖然組建的學習小組盡量做到均衡,但事事無絕對,不可能做到完全均衡,所以評價機制的確定是針對整個小組的 發展、每個學生的發展而制定。為此,語文老師要從作業、上課展示、合作學習、單元測試、大型考試等幾方面制定評價細則和獎勵機制。班上每個同學的參與情況和完成情況將得到不同的分值,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合作和展示的積極性,同一個小組的每一位同學的得分也不一樣。每周、每月都對學生的得分進行匯總,評選最佳個人和優秀小組,并讓每個優秀小組談小組合作的經驗。為了更好地做好小組之間的競爭,同時避免有個別小組多次出現最后一名從而失去信心,培養小組長的能力尤為重要。出現問題時,學困生找小組長溝通如何解決小組內出現的情況。可見,教師要智慧教學,讓學生有良好的生長環境。
四、結語
學困生也有血有肉,只要語文老師用真心去感化,用真誠去交流,不放棄,多鼓勵,他們往往都會被感化。最主要的是,語文老師要讓學困生找到他們在課堂上的存在感,找到學習的那份渴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親其師,信其道。語文老師也會得到他們的尊重,更關鍵的是能把他們轉化成他們自己喜歡的樣子。
參考文獻
[1]田靜霞.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轉化學困生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7).
[2]李寧.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形成與轉化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