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的教育環境下,中職計算機基礎課要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為有效達到這一教學要求,本文從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與教學改革策略兩個分析研究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問題。研究表明,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理念改革、模式改革、方式方法改革”這三大主線進行。
關鍵詞:中職教育;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現狀;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007
近幾年,計算機在生產生活中的影響不斷深化,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能熟練應用計算機是社會、企業對新時代人才的一大要求。在此要求下,職業教育需不斷提高對計算機人才的培養要求,不斷強化基礎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地位,切實做好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提升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1]。但目前,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活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下文首先就相關問題做簡要剖析,并就教學改革策略做詳細探討。
一、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現狀分析
(一)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
計算機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但是受設備條件等影響,部分中職學校在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安排上不盡合理,一周一到兩節的實踐課,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同時,在實踐教學中,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對實踐操作存在錯誤認知,將實踐操作課當做休閑娛樂課程,上課時用計算機上網、聽音樂等,導致計算機實踐課程失去實際意義[2]。
(二)教學缺乏針對性
當前中職學校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在學生計算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下,計算機基礎教學要能立足實際學情,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但分析總結中職學校當前教學效果,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這一教學特點,對學生一概而論,針對性不強,分層教學不明顯,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三)教師教學能力不足
計算機技術在不斷發展,軟硬件設備也在不斷更新完善,因此教師要跟隨時代發展不斷更新自身知識、技能儲備,以便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求,但中職學校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職業教育發展存在出入,難以滿足新時代的教學要求,使得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二、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一)促進教學觀念改革
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必須正確認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學習習慣與學習需求,科學選擇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實現高效教學。教師需結合學生日常表現,正確掌握學生學習特點與心理特點,給后期教學活動奠定良好基礎。中職學校的大部分學生,缺少正確的學習觀念與學習態度,學習主動性不高,對多數學習活動缺少興趣,與此同時,在小學、初中等學習階段,學生可能經歷了多次失敗,也受到了許多批評與否定,導致大部分學生對自身學習不抱希望,甚至對學習懷有抵觸心理,有相對嚴重的厭學情緒,因此他們不可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某一知識或某一技術,這是學生通過他們的言語行為、日常表現傳遞出的信息。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中職學生的消極厭學情緒,與環境、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學校、教師、家長對帶他們的態度有很大關系,教師的漠不關心或多次的批評與否定,可能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力消失殆盡的重要原因。基于上述特點,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3]。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1)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學生覺得計算機基礎課程有意思。(2)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教師的激情是課堂的靈魂,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教師必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對待每一節課、每一位學生,用激情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產生興趣,對學習充滿信心。(3)科學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念。部分學生對學習不熱心的原因是錯誤地認為計算機學習沒有實際意義,在生活中用不到,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敷衍了事。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利用計算機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或結合學生所學專業設計出應用案例,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日后需要運用這些計算機知識,進而消除錯誤認知,正確對待計算機基礎課學習活動。
(二)推動教學模式改革
目前,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常采用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多媒體教室”,該種教學模式雖引入了信息化教學手段,但教師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利用先進多媒體教具大講理論知識,學生少有自主學習、實踐的機會,久而久之也會失去學習興趣。因此,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需要改變教學模式,具體做法如下。
1.探索實施自主學習模式。“教育是一朵云推動著一朵云,一種思想影響著另一種思想”,是一個完善學生認知,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適當調整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課堂歸還學生,讓學生通過自我思考、自主實踐形成自己的看法與認知,促進學習效率的穩步提升。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硬件相關知識時,教師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組,為每個小組發布學習任務,由組內自己分工,利用網絡收集、整理、加工處理計算機硬件相關知識,組內共同制作出PPT在班級內演示講解,由學生進行點評分析,以此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
2.探索實施分層教學模式。現階段,混合式教學即分層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并取得了相對理想的教學效果。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也應自足實際學情,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探索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在確保學生掌握基本計算機知識與應用技能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與能力,將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動態的層次,根據學生目前所處動態層次與最近發展區域,科學設計課堂內容,如制定一個主題讓學生制定PPT,每個層次的PPT設計難度要有所不同,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水平選擇相應作業,小組間相互交流合作完成PPT制作。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思維間的共享交流,也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逐層提升。在分層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需形成良好互動,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可在必要時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與指導,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提升教學效率。
(三)推動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是產生教學效果的直接誘因,只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找對教學方法,方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目前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單一落后等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標準,為學生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豐富、有趣的知識呈現形式一掃理論教學枯燥、沉悶的教學氛圍,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因為計算機教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與實踐性,教師要能充分利用計算機設備打造符合學生學習特點與需求的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教學體驗。具體措施如下: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需求制定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同時通過具體問題,將相關知識點、技能等融入到課堂,利用微視頻進行教學,將學生在本節課中需要學習的新的知識點與技能通過微視頻向學生做大體展示,讓學生掌握大體的學習方向,根據課堂學習內容完成自主預習工作。在實際教學中,仍舊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教師示范講解、學生自主實踐、組內合作學習等環節加深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在課后拓展環節,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設計一些復習視頻與基礎知識檢測習題,由學生自主下載觀看,完成對知識的補充。另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線下的小任務,要求學生制作一些表格、文檔、APP等,鍛煉學生實際應用技能。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以及計算機應用能力已經成為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核心目標。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能結合實際學情,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工具,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模式,從多個方面推動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許曉鵬.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策略探究[J].時代農機,2017(12):195.
[2]李彥敏.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遷移教學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6):52.
[3]陳昆武.術業有專攻,“基礎”各不同——談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的分專業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2):80.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黃文紅(1984.5— ),女,漢族,福建南安人,中職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基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