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煜
摘? ? 要: 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這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導游職業的發展前景較大,對于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在不斷擴大。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以行業作為標準,加強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是學校旅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以英語導游證為導向的旅游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英語導游證? ? 旅游英語? ? 應用型人才? ? 培養模式
當前我國旅游業發展速度很快。我國地域遼闊,有很多旅游景點。不僅有很多國內的游客,越來越多的國外游客也來到我國的景點度假休閑,在這種情況下帶動了英語導游的發展。這一崗位的需求不斷擴大,這關系到國內的旅游業發展。為了滿足發展的需要,學校要在培養英語導游人才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實踐性旅游英語教體系,逐漸形成課證崗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1.英語導游應具備的素質
1.1語言表達能力。
這方面的能力涵蓋范圍較廣,要求英語導游正確使用英語流暢表達。語言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性,還需要有感染力、說服力,語言要做到生動。除了口頭語言外,還可以適當運用身體語言,進而更好地進行交際和講解。在說話時要注意使用柔和的語音語調,語速要做到流暢,音量不能太大或者是太小,說話的速度要適當,防止太慢或者太快,避免出現太多口頭禪,在說話的時候還要做到表情溫和等。
1.2景點講解。
英語導游要為游客講解各個景點。在這一過程中導游要按照規范的程序進行講解,要有邏輯、全面和準確地講解相關景點和城市,在講解中還要注意技巧的合理應用,這樣才能突出重點、詳略適當,有效講解。講解還要進行一定的鋪墊,依據景點的歷史傳承,用語言傳遞正能量,結尾要自然過渡。
1.3儀表禮儀。
這主要看考生的儀表儀容及對禮節禮儀的運用等方面。需要干凈整潔的著裝,短裙需要在膝蓋上面的四指位置,不能穿著奇裝異服;不能有特殊發型或者是大面積的文身,舉手投足都要注意社交禮儀。
1.4應變能力。
在實際的導游工作過程中,這一能力十分重要,這就要求考生在遇到突發事件和特殊問題時有效地應對處理。在實踐中要具備穩定的情緒和敏捷的思維反應,冷靜地思考,全面地處理,這樣才能及時避免突發事件或者是問題帶來的影響擴散。
1.5導游規范。
這方面一般是考查考生對導游服務規范和工作程序的掌握情況和應用情況。比如,服務準備、迎接服務、參觀游覽服務、入住服務等[1]。
1.6綜合知識。
學生除了要掌握省內重要景點的知識外,還要了解該地旅游文件的內涵知識,如社會綜合知識、歷史文化等。只有掌握較多的綜合知識,才能在導游工作中更好地為游客講解和介紹,回答游客的提問,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2.旅行社旅游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不足之處
2.1實踐課程占據比例較小。
在旅游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理論課程比例大、實踐課程占比小的問題。實踐課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讓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發展,但是實踐課程不足,這就限制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2見習實習沒有體現實踐的效果。
該專業的見習通常是一周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會參觀學習涉外酒店、國際賽事或者是國際會議中和英語語言相關的崗位工作鏈。但是學校出于對各方面的因素考慮,一般見習時間不長,在大四的見習教學只有一兩次。在大四實習一般都應用分散實習模式,學生自己選擇聯系實習單位,如外貿公司、旅行社、國際酒店等,在這種實習模式下難以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監督。
2.3專業教師隊伍結構單薄。
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質會直接影響學生培養的質量。當前該專業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獲得英語導游證的教師數量較少,具備英語導游現場考官資格的教師更是不多。現階段該專業教師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教師具備專業知識,但是英語水平有限;另一種情況是英語水平較高,但是專業水平較低。這些都對英語旅游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產生消極的影響,在日常教學中一些專業教師存在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并未結合所在地的最新旅游局勢進行教學,很多課程,如旅游政策、旅游學概括、旅游景區景點服務與管理等,要共享旅游學院的師資力量。
2.4學生語言實戰能力不強。
在英語導游實踐中要求學生具備標準流利的口語,這對實踐具有很重要的影響。但是實際情況是學生在學校語言學習中的積累在實際應用中難以得到全面產出,在實際應用中學生聽說都需要較長的反應時間,在表達中沒有合適的詞匯加以應用,這會限制工作的效率[2]。在培養英語導游人才時,一定要走出去,讓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提高他們的語言實戰能力,促進他們業務素養的提升。
2.5學習目標不明確。
旅游包含六個方面,分別是住、游、行、食、娛和購。該課程教學內容有很多,而且復雜性較強,就從業方向來說,也可以劃分成幾種,如景區講解員、旅行社管理及酒店管理等。就從業崗位而言也有特點,即不確定性。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設定成鍛煉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讓他們流暢、準確地用英語溝通,滿足他們的工作需要。但是現階段社會上在評價英語能力時,一般都以英語的四極、六級為標準,這就使一些學生將英語考級看得很重,但是對于自身的口語能力卻不是很看重,導致他們養成一種習慣,將很多時間和精力放在筆試題目上,但是進行的語言實踐卻很少,不注重鍛煉口語。受到英語課程的影響,旅游英語課程出現教學目標不明確的問題,缺乏清楚的學習目的,并沒有進行科學的職業規劃。且學校中的旅游英語教師數量十分有限,這給教師隊伍的建設產生消極的影響,最終影響旅游英語課程的發展。
2.6教學方式單一。
在現階段旅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先讀,之后翻譯,最后背誦。教師在教學中主要以課本為基礎,教師是主體,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就給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提高產生消極的影響[3]。特別是旅游行業主要的方式是溝通,然而應用單一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會變得枯燥、乏味,長期如此,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應用學習效率,限制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對課程發展不利。
3.旅游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3.1重視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溝通是旅游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在培養旅游英語應用型人才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一些課程的位置,如,社交禮儀、語音、口譯、語法、口語和綜合英語等,加強對他們應變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可以勇敢說英語,積極和外賓溝通,讓他們不害怕交流障礙因素等。教師要遵循教學原則,即精講多練,給學生多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依據英語導游考試在語言素質方面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的語言語調進行培養,鍛煉他們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相關分支課程,如,翻譯、旅游英語、綜合英語等,學生不斷豐富詞匯量,為英語口語交際奠定基礎。還要鍛煉學生說英語的流暢性,提高他們的反應速度,及時、正確地回答。
3.2加強實踐,側重于應用型。
旅游英語行業對于這方面人才的要求一般都是和英語有關的崗位。旅游英語教學要以必修課為中心,加大實踐學分在總學分中的比重;對定位為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課程教學提升重視度;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豐富他們的旅游知識。要將這三方面進行統一,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防止出現獨立、單一的教學,專業教學需要體現人才特色[4]。
3.3旅游英語中引入地方特色。
旅游英語教學中應該引入地方特色,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旅游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有機結合,更好培養人才,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比如,海南三亞有5A級景區五個,可以看到其有很多旅游資源,還具備本地的文化特色。可以引入地方文化因素,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為這些區域的旅游景點服務,促進該區域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其他地區的教師教學可以參考這一點,將本地的文化特色加入教學中,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還可以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3.4適當調整旅游英語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提高專業課程教學質量,就要確保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做出科學的調整,特別是要注重見習實習時間的調整和安排[5]。教師要依據所在地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選擇在合適的季節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如果正好迎來當地的旅游旺季,那么國際旅游團的數量一定會增加,這就要擴大英語導游的需求,教師要調整實習時間,或者是教師可以實行“3+1”教學模式,在最后一年讓學生都用來實習,不斷和行業接軌,結合當地國際旅游的發展情況,有效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4.結語
旅游英語教學就是要培養英語和旅游應用人才。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旅游專業知識之外,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英語口語應用能力培養,讓他們用英語流暢、正確地交流,更好地發揮導游的作用,促進旅游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隋新玉.應用型本科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度假旅游,2018(10).
[2]趙林霞.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8).
[3]馬影.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旅游英語教學模武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8(09).
[4]李海燕.英語導游證為導向的旅游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02).
[5]常紅梅,老青.淺探高職院校旅游英語專業體系的拆解重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