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進步,使得當前人們更加注重對教育方法的研究以及創(chuàng)新。語文課程的開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能使得學生借鑒古代的初始哲學。中職語文是學生對于語文課程學習的十分關鍵的階段,其語文的學習水平與后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極大的關系。正是由于過程中需要更好的成績,因此中職學習階段對語文的學習氛圍以及學習方式都存在較大的不同。在中職語文學習過程中,語文的分數(shù)在較大的程度上會對考試的總成績有著影響,這也是為什么當前流傳著得語文者得天下的口號。該文主要根據筆者自身的經驗以及相關的文獻研究對中職語文“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培養(yǎng)的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職語文? “做學教合一”? 教學模式?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c)-0071-02
在進行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突發(fā)事件,而對這些事件的處理方式是極其不同的,因此,在進行實際處理的過程中就需要使得學生擁有更強的“做學教合一”能力,對其今后的實際工作以及生活中處理事情的能力有著較大的提升。根據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當前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做學教合一”能力的訓練。由于在進行語文答題的過程中,題型多變,因此為了使得其實際的答題更加合理,就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做教學合一能力的培養(yǎng)。
1? 加強中職語文教學的“做學教合一”
根據筆者的了解,雖然我國素質教育的已經推出了一段時間,但是在很多學校教師并沒有按照實際要求來進行,教師沒有及時地轉變其實際教學的觀念,依然利用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積極性較低,并且承受的學習壓力一般較大。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學生更多的是對語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學習以及復習。由于語文課程知識體在整體上偏單調,因此使得學生很難提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根據筆者的實際研究發(fā)現(xiàn),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入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更加了解,增強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我國教材中本身有很多內容是人文性較強的,例如,愛國大詞人屈原的離騷以及荷塘月色等,學生在對這些文章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加入一些人文教學方式將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強。同時,學生在進行中職語文學習的時候不僅僅是對其中的文字進行認識,更多的是從歷代文人的文章中學習其中的文化意義,并且通過自己的理解內化為自己的修養(yǎng),切實做到做學教合一。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這一時代賦予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所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年齡特征以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巧妙地將創(chuàng)新思維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實踐中,以此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當前情況下的中職“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實用性可以通過一定的模式進行訓練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將其寫作能力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還能掌握現(xiàn)實中的應用,這種方式將會極大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當然,這種教學模式并不妨礙學生實際學習的創(chuàng)新能力。
2? 中職語文教學“做學教合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以及教育理念的逐漸進步,使得當前出現(xiàn)了很多更好的教學方式,在這個繁雜的中職語文教學方式中,“做學教合一”能力就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這主要體現(xiàn)在當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其中一部分內容進行學習之后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對另外的知識做到基礎的理解。由于每個行業(yè)都是處于飛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因此使得逐漸有新的知識來取代舊的知識,但是新知識的產生必定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的,因此當學生在對其新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對其原有的知識進行一定的教學合一。與其他教學方式不同的是,實現(xiàn)“做學教合一”的前提就是對原有的知識的理解程度較深,對其來源以及結構等都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當出現(xiàn)新的部分的時候,能夠及時通過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存在的關系來對新的知識進行分析的能力。
3? 中職語文教學“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實行措施
3.1 構建師資隊伍,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將課本的知識原封不動地傳授給學生,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在進行課程的學習之后而引發(fā)的感想,從前面學習的課程中能夠對其有什么樣的啟發(fā),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教師的自身職業(yè)素質將對學生的理解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為了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學習以及實踐能力,就需要先建立一支更加專業(yè)化的師資隊伍,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就是教師首先自身就應該具備較為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這也是當前從事于教學事業(yè)的所有教師應該肩負的責任。
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學生講解課本上的知識,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在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分析問題,將學生帶入學習的環(huán)境中。目前我國中職語文強調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在此之外,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個性進行發(fā)展,只有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較好的發(fā)展才能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實現(xiàn)自我的發(fā)展,使得學生在后期的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極大地培養(yǎng)其自身的實踐能力。
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時,應該將其眼光放得更加長遠,眼前的成績只能代表該學生近期的學習,而其未來的發(fā)展卻對學生自身來講是更加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使得學生得到更加適合其自身的發(fā)展。從上述可知,當前在進行實際的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較好的發(fā)展,首先還是應該建立一支更加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被尊重,并且在其舒適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進一步為我國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貢獻。
3.2 科學地制定知識結構導圖
要實現(xiàn)知識之間進行教學合一,前提條件就是知識之間是存在一定的關系的,因此通過知識導圖的方式就能夠將不同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更加清晰的表達,這也是學生在進行實際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做學教合一”的基礎。根據筆者實際教學的經驗,當前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過程中導致其學習效果不高的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更好地建立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而是將知識進行隔離,對其單個知識進行學習,這種方式就使得學生在進行實際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建立知識體系之間的聯(lián)系,而通過知識導圖的方式恰好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聯(lián)系,通過對知識導圖的建立,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圖形來進行分析,對不同知識之間進行教學合一時也能參照導圖上的關系有目的地對其舊知識進行尋找,降低其實際教學合一的難度。
總結及聯(lián)想也是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進行重點注意的,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前期學習的語文課程知識進行及時的總結,這將有助于學生將前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零散知識進行一定的總結。
3.3 運用比較法培養(yǎng)學生的“做學教合一”能力
比較法是當前在進行“做學教合一”能力培訓過程中應用十分廣泛的方法,對學生的“做學教合一”能力的提升有著較大的幫助。比較法主要是通過將兩種知識進行比較,對其中存在的相同點以及差異進行分析,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掌握知識之間的不同,為其后期的使用提供基礎。當前比較法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使用也比較頻繁,通過對不同的語文知識點進行比較,使得學生能夠對整個語文知識體系結構有更加清楚的認識,根據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在進行比較法的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鼓勵學生對單項知識與總體知識進行比較,總結出單向知識在總體知識中的結構地位;其次,在進行比較的過程中不僅應該注意對其單個屬性之間進行比較,同時還需要通過對多重屬性比較而使得其實際的結構關系更加明確。根據比較的深度可知,采用單項比較只能對其表面進行分析,只有綜合比較才能真正將其內部的關系更加清楚地予以表明。
例如,在對課本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教材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涉及較多的概念,如物品、勞動產品等,因此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對其概念進行區(qū)分,因此需要通過對比其不同概念之間的區(qū)別使得學生能夠清楚這些不同概念之間存在的關系,讓學生了解到商品的自然屬性以及社會屬性的方面,之后在總體上來對其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比較。除了要在橫向對不同概念之間進行比較之外,還需要從縱向來進行比較,在語文教學方面,縱向比較一般指的是從時間的維度對其進行更加細致的比較,也就是同一種概念在不同時間的具體形態(tài),通過縱向的比較能夠更加明確對十五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揭示。為了使得學生的實際只是教學合一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還應該讓學生進行一定的練習,教師提出適合當前知識教學環(huán)境的題目,鼓勵學生對其進行解決,提升其實際能力。
4? 結語
在以信息化發(fā)展為背景的中職語文課程教學中,實現(xiàn)和推廣“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改革方式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將“做”當成教學改革和實踐的目標,腳踏實地地認真“做”,努力“做”。將“學”作為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有效途徑,在充分了解完理論基礎之后,學生將全部熱情投入學習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系統(tǒng)并合理地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實現(xiàn)學習成績的提升。“做學教合一”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職語文教育優(yōu)化模式。
參考文獻
[1] 周冠祥.信息化背景下中職語文教與學變革的實踐與探索[J].職教通訊,2016(18):43-44,52.
[2] 田學松.初探云端的“未來教室”[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1):5.
[3] 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高校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EB/OL].(2014-09-12).http://www.ceiea.com.
[4] 趙志鵬.高師院校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與實踐[D].陜西師范大學,2012.
[5] 黃榮懷.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