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燕 陳陽建


摘 要:本文以動物細胞培養技術課程為例,基于casptone理念,從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重構、學生網上學習系統的建設、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這三方面,對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互動的高效課堂進行探索。
關鍵詞:casptone理念;信息化教學,高效課堂
高職高專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差,缺乏學習興趣,導致教師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質量不高,難以達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終身學習的要求,因此課堂改革勢在必行。高效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使學生獲得預期的、應有的發展的課堂[1]。高效課堂不是把學生學到知識作為唯一的目的,而是讓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并實現終身學習,提高自我學習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教育與教學質量的目的。
隨著“互聯網+校園”模式的普及,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個人終端進入課堂,信息技術正在對教育產生一場革命性的影響。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指出:“學校要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只有新的信息技術合理應用到教學中來構建高效課堂,才能較好地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Capstone Curriculum ,即頂石課程或頂峰課程,能夠將 “知識片段”進行整合,形成專業領域整體的、綜合的、全局的概觀,為學生進入職業生涯和融入現實世界做準備[3]。Capstone 課程已在美國多所高校的工程類學院開設,課程題材廣泛,如交通工程、系統網絡、軟件工程、生物工程等眾多課程。目前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也有開設。
一、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重構
動物細胞培養技術是本校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的個性化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強,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是學生在學習了“藥用基礎化學”“有機化學”“微生物學基礎”“基礎生物化學”和“生物藥品”等課程之后開設的,因此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相對扎實的化學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課程的學習。
重構信息化教學設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為課堂做好鋪墊,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高效課堂。以動物細胞培養技術課程為例,教師根據其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結合企業的職業需求,按照工作過程與相應崗位設計教學情境,將動物細胞培養技術課程,設計了循序漸進的7個項目,(1)細胞生物學基礎;(2)動物細胞培養的儀器設備條件(3)無菌操作技術與無菌器材;(4)細胞培養用液的配制;(5)細胞培養的基本操作,包括傳代培養、克隆化培養、原代培養、擴大培養;(6)細胞大規模培養與生物反應器技術;(7)細胞凍存與細胞復蘇技術。每個項目的教學設計包括單元教學設計和整體教學設計,單元教學設計主要包括課前的準備工作、課堂過程實施、課后活動。具體步驟見圖1。
以項目細胞的傳代與擴大培養為例,課前通過線上視頻(慕課及其他教學資源)使學生回顧總結已學的關于細胞傳代和擴大培養的知識點,關聯不同課程,如基礎生物化學內容,形成知識體系的融合重構;通過網上學習系統發布任務命題、思考大綱、課程分組、SOP等信息,學生完成資料搜集、預習等任務。課上,教師通過實驗視頻講解任務要點與要求,同時創設情境案例和提出問題,如提出影響細胞傳代培養和擴大培養的各種影響因素有哪些,引導小組討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任務,必要時教師親自示范操作,最終學生將實驗結果發布到教學平臺。各組小組長和教師按照項目評價打分表(按照企業上崗要求設置)在手機學習平臺對各組操作過程、完成質量、團隊合作進行評分,完成教師評價和小組互評。最后教師分析與點評學生任務成果,引入當前熱點討論問題和最新技術,拓展完成特定教學任務。課后,教師與學生在網上學習系統進行答疑討論。學生完成實驗總結報告。
二、學生網上學習系統的建設
學生網上學習系統為引導學生與課內外各種資源實現鏈接,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互,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了更扎實的基礎。包括以下兩部分內容。
(一)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教學資源庫包括了一系列教學案例和素材、行業企業案例、微視頻以及網絡教育資料等。還包括從網絡上下載的多媒體優秀課件,我們借鑒他人優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結合校情、教情和學情特點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具體見表1:
(二)教學資源的整合
根據教學設計,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本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必須要在線上完成的任務,形式包括觀看視頻、完成小測驗、參加討論、問卷調查等。
三、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
本課程以項目為單位進行評價,期末綜合成績滿分100分,其中課程視頻(5%)、個人作業(15%)、課堂表現(10%)、實驗過程評價(20%)、實驗報告(10%)、期末考試(40%)。其中課堂表現以學習通為平臺,根據每位學生表現進行加分與扣分,實現隨堂記錄。實驗過程評價包括兩個模塊,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小組成績包括小組長根據每個項目評分標準自評成績和小組之間的互評成績;教師根據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表現去判斷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把握以及學習態度等,形成個人成績。這樣將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四、結語
以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為依托,基于capstone理念,以項目為載體,以信息化為支撐,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進行改革,最終通過線上線下聯動,重新構建一個立體化、超時空化的多元教學環境,實現高效課堂,提升了教學效果,實現了學生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整體提升。當然,在構建高效課程過程中,還需要我們的不斷的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鄒曉燕.高職院校高效課堂構建探析[J].職教論壇,2013(17):30-3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3] 張學良,王潤孝,楊永.美國高校頂石課程評介及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7(5):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