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小學數學教學更是提出了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即將課程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借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思維能力要求極高,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開始深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本著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原則,探究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大意義以及實施措施,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參考,從而整體性的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 引言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運用于生活,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本質就是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小學是學生接觸知識的初級階段,邏輯思維能力不夠成熟,而數學相對來說過于抽象,學生無法直接的深入理解,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就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生動具體起來,便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要想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教師與學生需要默契配合,教師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同樣學生也應該做一個合格的路人,齊心協力將數學教學融入實際生活中去。
二、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小學數學是學生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習基礎,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但小學教育卻受到了家長以及教師的輕視,其認為小學數學無非就是加減乘除方面的知識,學生只要掌握基本的算術運算就好了,這種思想嚴重阻礙了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導致小學數學的教育質量整體性不高。其次,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很多教師采取的是傳統的“說教”模式以及“灌輸式”模式,課堂氣氛過于壓抑,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很多學生從小就對數學產生了抵觸心理。最后值得一提的一點是,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過于生硬,理論性太強,學生無法真正地理解課程知識,例如乘法表和加法表,很多同學都選擇死記硬背的方式去學習,即使學會了也很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嚴重違背了新課標的要求。
三、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生活化可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課程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對于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而言,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陳舊的教學思想、單一的教學模式致使一些學生被迫接受知識,但又無法從本質上理解并掌握知識,常常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束手無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就意味著教師可利用生活案例幫助學生分析數學原理,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樂于動腦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便很好地詮釋了這一觀點,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是學霸,但對于生活上卻一竅不通,這種學生終究與社會脫節,被社會淘汰,因此,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可讓學習中的學霸也成為生活中的王者,將課程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四、 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大措施
(一) 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關鍵途徑就是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首先應該清楚的是數學與生活聯系是最為密切的,小到上街買菜,大到設計太空飛船,都會涉及數學。很多課本上的數學概念以及數學公式,學生可能無法準確把握,但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就會被具體化,降低概念的難度,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并準確運用,數學既然和生活關系斐然,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根據教學內容創造情景教學,讓學生帶著數學思維認識知識,通過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有余數的除法時,就可利用學生的實際生活場景設置開放題,假設班上有36位同學,教師想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需要將36位同學分成均勻的小組,教師先可制定分為7個小組,讓學生思考能否剛好分配完,緊接著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分為幾個小組最為合適。
(二) 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問題緊密結合
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明確要求教師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問題緊密結合,讓學生具有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繼而更加透徹的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點,這一過程也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數學不僅存在于課堂上,生活處處有數學,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將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當學生接觸平面圖形知識以后,教師就可設計這樣一題讓學生研究,如何將校園內的一塊長100米,寬80米的長方形空地設計成一個花園,設計的花園還需滿足要有圓形、方形、菱形等面積不等的花地、草坪。要求:(1)花地、草坪、道路所占面積比例適中;(2)圖案美觀。
(三) 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要想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就得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實踐。數學學科的學習不能只局限于理論,更多的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以及思考問題的方法,就好比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讓你在設計生活中少走彎路。因此,在教學課堂上,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問題,聯系生活,讓生活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比如小明家開了一個小商店,放學后,小明會主動幫爸爸站在柜臺賣東西,這時來了一位小朋友需要買4支鉛筆,2個籃球,2千克糖。(已知鉛筆單價0.2元;籃球單價65元;糖單價15元),樂樂怎么收小朋友的錢呢?
(四) 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的本質是鞏固學學習,加深對知識的了解,但現在的課后作業卻成了家長和學生的噩夢,作業量大是課后作業最大的特點,很多學生備受折磨,因為課后作業完全剝奪了他們的自由。當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也是免不了課后作業,但需要注重于質量,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也不局限于書面,完成的方式更為自由,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解決問題,那就是讓學生走進生活,通過親身體驗來解決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
例如,當學生學完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時,就可利用課堂知識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統計班上同學的生日、統計大家喜歡吃的水果,或者統計班上同學的身高等等,最后將統計結果繪制成表或者統計圖。
五、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是國家以及教育部門大力推行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人才的全面發展,數學作為關鍵學科,理應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新教學模式,形成以生活為主的教學理念,這也是小學課程改革的必經之路。總而言之,數學來源于生活,那么就要切實地運用到生活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將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讓學生靈活運用課程知識,注重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幫助學生健康快樂的學習,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春青.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6(68):73.
[2]覃真貴.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4):113.
[3]王長林.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3):196.
[4]周后建.淺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7):180.
[5]孫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4):105.
[6]楊日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好家長,2017(68):132.
作者簡介:
鄒青,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陸家鎮菉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