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教育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就要做好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工作,發揮出現代教育技術優勢,以此來提高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針對現代教育技術下的計算機教學模式發展進行了簡要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教學模式;研究分析
一、 前言
在現代教育技術發展中,不僅促進了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改革,同時也在多種技術的運用下提升了教學質量。因此在教育中就要從新媒體與網絡優勢出發,做好信息技術創新工作,保證教學內容的多元性與豐富性,提升教學質量。
二、 計算機教學模式發展優勢
(一) 解決傳統教育中的不足
在計算機教學模式的發展下,不僅可以對傳統教育進行創新,同時也可以解決教育中的改革難問題。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就要從計算機教學特點出發,主動融合現代教育技術,滿足新課改教育要求。對于教師來講,通過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可以豐富教育內容,同時也可以延伸教育渠道,確保學生能夠以多樣化的方法來獲取知識,感受到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樂趣。所以說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參與下,能夠將學生從傳統的課堂中解放出來,學生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點來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可以看出,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另一層面來講,在計算機教學模式中,就要從現代教育技術出發,做好教育創新工作,轉變教師授課模式,保證計算機教學的新穎性。在計算機教學模式的發展下,不僅實現了對傳統教育理念的完善,同時也轉變了教師與學生的地位,營造出了新型的師生關系,提升了學生的領悟能力。因此教師就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主動,啟發學生的思維,延伸教育內容,保證教學的豐富性。
(二)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將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主動對知識點進行探究,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結合教育大綱中的內容來設計教學內容與計劃,在課堂中要求學生完全按照所制定的教學計劃來學習,這樣也就造成了教學過程十分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但是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參與下,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合作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可以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則以主導的位置來引導學生學習,在師生有效合作的基礎上來對知識點進行探究。通過為學生營造出濃郁的學習環境,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合作欲望,在有效合作探究中逐漸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三) 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大量向學生灌輸知識,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但是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參與下,能夠將教育重心轉變到學生層面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也可以展現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優勢。因此在現代教育發展中,就要求教師要做好計算機教學內容研究工作,構建出完善的教育模式,在改進實踐教學方式的基礎上來落實以人為本思想,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出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實現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目標,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三、 計算機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一) 計算機教學模式適應度不足
在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師與學生對計算機教學模式產生出了懷疑的心理,尤其是在新鮮感消失后,認為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效果并不如理想的那么好,且一些教師在使用計算機課件時并不能夠得心應手,而學生則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著按圖索驥的現象。由于課件是需要由教師來設計的,所以一些教師出于工作量與壓力較大等因素的影響,認為制作計算機課件是一件耗時耗力的苦差,且即便是制作了課件,在教學中學生并沒有針對重點知識進行記錄,而是通過直接拷貝教師課件的方式,這樣也就造成了計算機教學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還出現了反作用的現象。
(二) 教育理念上的不足
在新課改的實施下,對現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一些教師的教育理念更新速度不足,難以跟上新教育技術的發展,這樣也就使得教育改革落實度不足。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些教師經歷了從學生到講臺的發展,所以傳統的教育模式與理念已經根深蒂固,并習慣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雖然現階段教育技術在不斷發展,但是一些教師的教育理念卻難以及時更新,這樣也就影響到了教育的效果。
(三) 計算機運用單一
在研究中發現,雖然一些教師在教學中能夠使用計算機開展教學,但是也只是單純將計算機看作是一種工具,并沒有認識到計算機的優勢。也正是受到了這一思想的影響,使得現階段的計算機教學中存在著形式化的現象,雖然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了計算機,但是卻存在著與教學奮力的現象,教師依然占據課堂主體,學生只能單純根據教師所講述的內容來學習,學習狀態受到了壓制。
四、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計算機教學措施
(一) 完善教學模式
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建立在教育理論與科學技術結合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有著明顯的時代性特點,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服務。所以說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就要從信息化社會發展出發,落實素質教育內容,結合現代教育發展優勢來進行創新,同時還要做好教育模式研究工作,發揮出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優勢。在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下,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的感知能力,也能夠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來學習知識,解決學習中的不足。通過事實證明,在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與器官的基礎上,能夠將信息傳達到大腦中,實現準確分析與處理,從而加深記憶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正確的使用多媒體技術,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網絡技術作為教育中的重點技術之一,能夠豐富教學模式,提升教育層次性。且在網絡技術的使用下,教師也可以借助網絡技術來延伸學生的知識層面,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專業知識與信息。通過發揮網絡技術的優勢,不僅可以借鑒先進的教育經驗,同時也可以找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出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實現提高教學效果目標。
(二) 開展演播式教學模式
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演播式教學模式,在利用教學設備的基礎上來輔助教學開展,轉變傳統教育中的不足,將枯燥、翻譯的知識點以聲音、圖像等方式展示給學生,刺激學生的視覺,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標。其次,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下,能夠轉變傳統教育中的不足,提升理論知識的生動性,確保學生能夠產生出學習的動力,在結合教師講述內容的基礎上來進行思考。
(三) 做好多媒體技術的使用
在現代教育技術中,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已經成了重要的技術之一,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教育中教師就要利用計算機軟件,給學生提供直觀的示范,要求學生通過同步操作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如果單純給學生展示,那么勢必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降低,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所以教師就要借助生動形象的教育方式,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出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來演示與播放,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難點知識,加深記憶力。因此在教育中就要從現代教育技術出發,做好教育創新工作,確保教育模式的先進性,以此來為學生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四) 保證教學的互動性
多媒體技術作為運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對提升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且在多媒體的使用下,能夠借助局域網來連接主機與學生計算機,從而給將主機上的操作內容同步到學生計算機中,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所以說在局域網的使用下,不僅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同時也可以保證計算機學習的規范性,學生也可以結合局域網中的內容來進行探究,教師也可以及時參與到學生中去,找出學生存在的不足,觀察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從而及時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并及時指導學生學習,保證學生學習的準確性。在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下不僅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也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實現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的目標。
(五) 互聯網與計算機教學的融合
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對教育教學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且在互聯網中有著豐富的知識與信息,所以在教學中將互聯網與計算機教學融合在一起,能夠發揮出互聯網的優勢,消除空間與時間上的限制,確保學生能夠不受時間、地點等因素而即使獲取知識。其次,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教師能夠在家庭中開展網絡教育,在完成教學后借助網絡來向學生發放相關資料,實現視頻資源共享,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持續性。對于學生來說,也可以利用自身的閑暇時間來進行自主探究,并將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發送給教師,實現與教師的有效互動。
(六) 打造虛擬實驗室
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教育中的重點,能夠實現對教學實驗的創新,不再單純局限于實物教學,而是借助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來為學生打造出虛擬化的實驗室,從而將抽象的實驗過程展示給學生。學生也可以通過模擬演示的方式來深入掌握知識,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因此在教育中教師就要做好計算機教學模式深化工作,結合新課改中的重點與要求,做好研究工作,確保教育的先進性,以此來將學生培養成為復合型專業人才,實現教育發展目標。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通過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出興趣,同時也可以實現培養學生能力的目標。因此在教育發展中就要從學生特點出發,做好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工作,完善計算機教學模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許莉.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計算機教育,2014(2):70-72.
[2]張嫽.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探析[J].才智,2016(27):89.
[3]張穎.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軟件,2014(2):98.
[4]李軍偉.現代教育技術下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7(9):87-88.
[5]孫靜.柳鍇.現代教育技術下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現代交際,2017(22):162.
[6]牛曉強.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3(29):137.
[7]嚴明.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通訊世界,2015(2):212-213.
作者簡介:
王正生,江蘇省東臺市,東臺市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