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毛俊
摘 要:在網絡信息化的今天,傳統商業空間的架構逐漸被更加新穎并且具有極強競爭力的電子商務所替代,以往的國際貿易相關產業多數通過間接貿易形式展開,過多環節造成利益比率不斷下降。跨境電商的興起改變了這種傳統行業狀態,通過電商平臺完成交易,中間環節減少,貿易變得更加高效快捷。作為人才供給的高職院校,面對跨境電商新形勢,國際貿易專業外貿人才的培養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改革創新,提高人才供給質量,已經成為教育的熱點話題。
關鍵詞:跨境電商;國際經貿;人才培養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人才的需求源于快速發展的市場以及拓展空間,各行業原材料、產品、成品的購買渠道和運輸渠道都需要進行有效整合后才能形成源源不斷的供應鏈,對于這一模式的構建也需要將人才培養作為首要任務,所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需要緊密結合時代背景,選擇正確的發展路徑。如今跨境電商是最為重要的商業金融主題,在高職院校中也逐漸被推廣,相關人才的培養也因此逐漸走向專業化、高端化的趨勢。
一、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時代背景
隨著互聯網市場的興起,多數從業者以及對應企業都選擇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拓展,每年有大量專業對口應屆畢業生進入該領域就業。但縱觀全國各地人才發展報告,跨境電商人才已到了全線緊缺的程度,人才培養已嚴重滯后于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目前大學培養的電商專業人才與企業需求有一段距離,電商人才緊缺的現狀并沒有得到緩解,并逐漸出現人才找工作難,企業招人才難的“兩難”狀況。
當前我國跨境電商貿易不僅在國內屬于新興專業,同時和其他傳統行業發展不同,在國際上也缺乏對應的可學習經驗。以往的國際交易大部分都是通過B2B的模式進行貿易,但是這一模式存在的弊端在于依賴傳統營銷方法,消耗資源大并且收益不固定是最大的弊端,而針對個人消費者的B2C模式又難以形成大規模的訂單,在市場中始終屬于少數。高職教育為了改善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在這兩方面存在的種種弊端,通過實踐教育模式為學生打開了新的思路。而跨境電商通過有效的平臺貿易為消費者提供核心化的購買渠道,結合了B2B以及B2C的優勢,這種做法能夠更好地將市場營銷手段作為經驗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講解。當前,我國高職教育過程中對實際能力的鍛煉逐步重視,在社會就業方面甚至比本科院校更加具有競爭力。對于跨境電商這種實際操作能力和風險把控能力要求較高的行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明顯更加適合,并且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因而這就各對高職院校國貿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二、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發展困境
教育領域對時代新概念的滲入,一直以來都是秉持著保守態度,對于新興的電競領域以及跨境電商也是如此。對于跨境電商的認知是逐步發展的,國際貿易專業是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商品貿易的專業類型,自然與跨境電商的交集相對較多,因而跨境電商最早融入該專業發展,國內大部分高校也是將跨境電商的授課內容結合到國際貿易課程當中,以國際貿易為核心,結合當前國際市場上的跨境電商發展現狀進行人才的培養與輸送。然而市場格局日新月異,高職院校傳統意義上的國貿專業發展正面臨新的障礙。
首先,從教育領域的學生專業分布來看,選擇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對跨境電商的概念仍舊是相對模糊的。當前的跨境電商與以往的國際貿易專業并沒有完全的分立,而是作為分支課程內容存在,難以真正將跨境電商的時代背景融入到國際貿易專業中,造成學生在課程學習以及實際應用、就業方面的誤區,高職教育過程中也存在著這一現象,如何從實際環境出發,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及專業就業效果顯得尤為迫切。
其次,高職教育需要對已有經驗進行充分總結,尤其是在學生培養方面應該注意到現存的弊端并且充分解決,學生應從國貿專業獲得對應的實踐知識,例如市場調研的具體實現方式,行業數據的收集整理等具體知識。而目前國際貿易專業對跨境電商領域的教學缺乏系統有效的對應課程,并且選擇的教材也缺乏真正的針對性,導致學生學習效果無法精益求精,后續提升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給學生學習帶來較大的困難。
另外,跨境電商作為新興行業內容,已經在聘的在校教師難以通過實際經驗為學生講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然缺乏根據,學習效果難以把控。對于專業教師的選擇也是當前高職院校需要尤為重視的。
三、新形勢下國貿專業人才培養建議
隨著貿易強國政策的推進,不管是傳統的國際貿易還是新型的跨境電商領域,外貿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畢業生不僅要懂得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要有專業的實踐技能,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因此高職院校應與時俱進、積極創新,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第一,明確專業定位,完善課程體系。
對于改善當前存在的教育問題需要從綜合角度著手,首先對人才培養的專業定位應該更加明確。跨境電商本身屬于電商營銷方面的分支,而在課程設計還有實訓內容上也應該有所區分,高職院校應該為學生設立明確的專業區別說明,幫助學生選擇自身更加適合從事的專業。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人員需求與市場當中實際人才的匹配度較低,需要加強與實際市場的對接程度,尤其是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所以應該構建起全面化的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構建并提升對課程以及專業的認知。同時,應當根據跨境電商背景決定國際貿易的具體課程體系內容,包括商務英語方面的學習應該著力進行提升,還可以適當加入跨境網絡營銷、電商平臺操作、國際物流等課程。
第二,引進專業教師,優化師資配比。
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包括貿易商品知識、進出口業務流程、客戶服務與售后、跨境電商的平臺維護技術等工作任務中的具體知識,還包括從物流到保險以及海關通關結算的全部實際操作,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在跨境電商背景下顯現出了一定的優勢。但是在任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大多數沒有跨境電商平臺從業經驗,而教師角色的轉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針對具體的跨境電商操作環節的教學,師資力量沒能跟上市場節奏的變化,專業教學與師資出現不匹配的情況。因此高職院校應按照行業人才的招聘標準選擇具有相應的經驗以及從業經歷的教師來完成跨境電商的具體教學工作,增強專業屬性,對于國際貿易等專業形成真正的良性學習效果,讓學生對專業屬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第三,校企、校校聯合,共享教學資源。
目前,大部分跨境電商行業來都處于缺乏專業人才的狀態,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通過友好協作的方式,雙方以互利互惠為前提,達成實習協議。在校學生從中積累經驗是最為主要的目標,也是國際貿易專業實踐的最佳途徑。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院校輸出人才為企業提供穩定的人力資源,而企業則通過實際經驗為學生提升對跨境電商行業內容的了解。雙方通過精誠合作為學生打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將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找到跨境電商發展的新契機。高職院校還可以和國內對應專業發展較好的高校建立協同合作關系,校校聯合,共享專業教學資源,打造高質量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在國際貿易中為我國企業帶來更高技能的人才輸送。
除此之外,教育領域還應加快行業專業化、規范化的步伐,例如完善跨境電商專業協會等組織,高職院校可以適當加入其中的活動,獲取更多行業信息和最新資源,為學生實習實訓提供更多空間和選擇。
四、結語
基于當前的信息化平臺,互聯網在貿易鏈條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正在逐漸增加,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等行業領域更是如此。行業技術的更新換代必定會給教育帶來不小的困難與挑戰,而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重任,只有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才能更好地為企業行業發展及地方經濟建設助力。
參考文獻
[1] 張宗英.跨境電商背景下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路徑[J].對外經貿,2018(03):132-136.
[2] 詹玉蘭.基于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改革研究——以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角度[J].現代商業,2018.
[3] 王麗麗.“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18,47(12):67-69.
[4] 曹倩.高職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J].中國市場,2018,989(34):75+79.
[5] 楊璐.談職業院校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現狀與對策[J].才智,2019(01):20.
[6] 周鐵,賈曼麗.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及其有效性研究[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2).
[7] 周艷玲.“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討[J].商業經濟,2017(07):172-173.
作者簡介:劉芳(1982.04- ),女,漢族,湖南長沙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相關課程的講授與高職教育研究;毛俊(1979.09- ),男,漢族,湖南長沙人,講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經濟法相關課程的講授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