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偉
摘要:對現階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在現代高職院校思政課開展實踐中,基于職業導向對教學內容,從優選教學內容,強化組織的職業特色;教學內容的立題依據科學合理;思政教學內容應當結合思想問題的解決幾方面進行改革創新。
關鍵詞:高職院校 職業導向 思想政治課 教學內容 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0—0177—02
在當前的形勢下,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改進,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從當前高職學校的思政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情況來看,內容較多、重難點不明確,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難以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應當基于課程內容教學對學生的就業導向服務,根據學生情況和特點對教材內容優化創新。
一、問題概述
從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對思政課教學興趣不高。目前,高職院校在校學生以“95后”為主,功利主義以及現實主義思想傾向嚴重,以專業課學習為重點,對思想政治課缺乏重視。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對高職院校開設的思政課程內容并不感興趣,曠課、不認真聽講現象非常普遍,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尤其是對民辦院校而言,生源層次不齊,學生基礎薄弱,對思政等非必修課并不重視。從學校層面來看,雖然高職院校將思想政治課的開設給予一定的重視,而且對代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針對性措施卻比較少;即便是教師講課水平較高,其他教師以及工作人員若認為思政課并不重要,則教學效果也會因此大打折扣。從實踐中來看,很多思政課教師缺乏專業性,其中很多老師身兼數職,部分院校缺乏專職思政老師。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老師對思政課教學缺乏重視,對思想政治課程相關理論的系統性以及邏輯性把握度不夠,又未花費充足時間進行備課,甚至敷衍了事,上課時泛泛而談,抓不住重點,不能準確滿足學生需求;實踐中可以看到,部分教師課上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播放視頻,但是并未針對教學要求進行操作,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以致于浪費時間,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并未被調動起來。思政課理論性比較強,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對很多理論性的問題難以準確把握。大多數院校老師只是按章節講述,科學性、理論性和邏輯性相對較差。對于多數老師而言,他們認為只要學生能夠掌握技能,順利就業就萬事大吉。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學難見成效。
二、有效策略
1.優選教學內容,強化組織的職業特色
高職院校思政課具有內容多、體系龐大等特點,在有限的課時條件下如何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實,成為教學內容改革重要的一環。通過創新改革,可以使學生掌握精髓,用好精髓。以筆者之見,在教學實踐中,內容的選取以及組織是否取得實效,是高職院校教學內容改革創新的關鍵。具體而言,基于社會以及行業企業發展要求、職業崗位任務加強就業指導,將其中需要的相關知識、學生素養和能力等要求有機整合起來,優選教學內容并且突出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同時,教學內容應當做到精簡化,而且應當明確其主題;教學組織應當任務化以及緊湊化,并且以任務作為載體進行專題教學,采取多元化的教學形式,比如主題研討、演講、辯論以及競賽和體驗等形式,引導學生帶著任務和問題學習,從教學實踐來看其效果強于傳統的滿堂灌模式。
2.教學內容的立題依據科學合理性
第一,理論層面。學生的職業素養是其在就業時應當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同時也是職業要求和他們在職業過程中的綜合品質體現,其中包括職業道德、思想以及行為習慣和技能等。職業素養屬于三觀的范疇,職業技能屬于外在表現。正如美國麥克利蘭提出的素質冰山模型,在他看來,個體的素質猶如浮在水上的冰山,水面上僅有1/8而已。學生的知識、職業行為、技能等為顯性素養,可通過證書、專業考試等予以證明;而水面以下的大部分是隱性的素養,同時這部分也決定著上述顯性素養。為此,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設計時,應當注意對學生隱形素養的培養,應當通過優化設計課程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
第二,社會認同感。從目前社會用人單位來看,學生個人的知識、技能等固然重要,但在職場上是否能夠成功,最為關鍵的還在于他們的內在職業素養。教學內容選擇及課程設置,應當走訪各類企業、事務所等用人單位,對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職業態度、人才需求意愿等進行綜合把握。從實踐來看,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標準上趨于理性?;诖耍诋斍八颊n內容創新改革過程中應當立足于實際情況,盡可能將內容的設計與社會認同的人才要求結合,以培養更多的社會有用人才,同時也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點。
第三,基于辦學理念改革的教學內容創新。隨著中長期國家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的貫徹落實,高職院校整體教學質量和效率有所提升,狠抓教學改革質量及其內涵建設,既要注重技能教學,更要加強育人辦學管控。目前來看,國內為數不少的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時更注重職業技能培養與提高,對于思政教育缺乏重視。事實上,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較之于知識以及技能,素質培養更為重要。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以就業為目標和導向,這樣容易出現教學偏移現象,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應當對學生全面教育,育才與育人結合起來,兩手都要抓,而且兩手都要硬,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3.思政教學內容應當結合思想問題的解決
在當前高職院??焖侔l展的背景下,人才培養改革不斷推進,課時短與內容多之間存在著矛盾。新形勢下思政課教學應當服務于學生,既要促進他們就業,又要以就業為導向加強思政教學內容創新與選擇。在取舍教材內容時應當以學生必需、夠用等為衡量標尺,課堂教學工作應當以培養學生的修養、道德、人文素養等為中心,將做人與做事結合在一起。同時,還要刪減教材中與以往教學重復的內容,將社會熱點問題以及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納入其中,通過組織學生交流、總結等教學方式,有效加深學生的認知。
總而言之,新形勢下如何從傳統的教材教學過程中將老師和學生真正地解放出來,整合教學資源和優化教學內容,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教學創新改革的重點。
參考文獻:
[1]王成名.MOOC視閾下高校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理念創新的思考[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7(6).
[2]蔣忠華,蔡富強,劉海泉.論高校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藥學教育,2017,33(6).
[3]朱劍昌,王繼輝,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商,2018(19).
[4]朱玲玲.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環節現狀[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1).
[5]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03-19(01).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