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順福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絡在校園的普及,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也不斷利用網絡環境對其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高職院校中重專業教學理念,導致對基礎學科的建設不夠重視,對人文學科邊緣化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弊端。本文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現狀和網絡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優點做了簡單的闡述,對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建構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網絡環境 高職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
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大學語文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學科,在有的院校是一門選修課,這就是對大學語文課程不重視的表現。高職教師認為大學語文課程可有可無,在高職學校里重視的是對學生職業技術的教育,忽視了人文素養與人文精神的教育。有的大學語文老師在上課時甚至給學生講授文秘專業課,或者其他的一些非語文課程的職業技術相關的課程。有的中文教研室變成了中文文秘教研室。在課程的建設上,對于文秘專業建設投入更多,也更重視。大學語文地位不被重視直接影響到了任課教師積極性,對于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探討少之又少,在他們心中完成教學任務就是自己的主要工作。這就導致了教師在大學語文教學上停滯不前的結果。教學思想上的懈怠造成教學模式的大眾化,大多數教師抱著完成教學任務的心態來教學,直接導致了課堂教學的無效性。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育基本上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很少有學校采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進行教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和交流很少,這就造成大學語文教育流于形式,難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網絡應用到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1.開放性
網絡教學跟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別,網絡教學把各個學科的知識都聯系了起來,把課內和課外,學校和社會,有機融合在了一起。學生置于一個動態的開放的多元的環境中。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和學生是分開的,使得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轉換為以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為主來學習。學生在網絡中可以通過閱讀文字材料,也可以通過視聽的方式和圖文并茂的方式來學習相關的知識內容,網絡的應用極大的擴寬了教育的時空,使更多的人可以自覺的去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2.交互性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談論組、留言板等形式跟同學們在網絡上進行互相交流。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上傳教學資料、布置作業和解答學生遇到的困惑,及時給學生提供幫助,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3.共享性
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只要把相關的教學資料上傳到網絡平臺上,學生通過多媒體就可以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信息量非常大。所以教學資源的共享是網上文化素質教育模式的重要特點。
4.直觀性
網絡技術是圖像和聲音文字集于一體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清晰生動、形象豐富的畫面,更貼近生活,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直觀,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多的感受老師所教授的教學信息。
三、網絡環境下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構建
1.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以跟上時代的發展
在當今信息發達的時代,教師和學生要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職業的發展要求,來選擇教授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等方面。在網絡環境下,書本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對于高職大學語文老師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已經不感興趣了。要想讓學生對大學語文產生興趣就要把枯燥的語文跟各個學科之間建立起相對應的信息,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利用網絡教師可以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知識,在網絡上借鑒一些好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并通過現代多媒體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能力創造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
2.建立網絡化自主學習模式
建立網絡化自主學習模式可以使高職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發展,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主課程主要是對一些中外名著及作者進行賞析,這就需要掌握大量的文學和歷史方面的知識。通過網絡學生自主去收集喜歡的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學習資料。老師可以構建一個網絡平臺,大家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把自己收集的資料上傳,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老師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發布學習任務,這樣一來通過網絡的資料收集也是對大學語文教材的一個補充方法,使學生的知識面更為寬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探索興趣,又可以借助網絡擴大視野,還可以提高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討論小組,活躍課堂氣氛。
在網絡環境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根據各小組的優勢來分配相應的學習任務,最后在課堂上進行匯報演出,從而豐富了大學語文知識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例如可以用講座、案例、電影、音樂、虛擬空間等形式,這種形式集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為一體增加了大學語文教育的科學性、生動性、實效性,提高了大學語文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更好的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優化考核方式,提高大學語文的重要性
大學語文課程不能得到重視的關鍵原因是單一的考核方式,因此要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第一,在網絡環境下,不能只單看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對學生的能力做出判斷,因此,要在總評中減少對理論考試成績的比重;第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全面表現來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做出客觀判斷。
四、結束語
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是大學語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平等互助的關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雖然應用網絡可以使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資源匱乏的現象,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對課堂教學起到補充作用,但不能忽視教師的面授,板書和豐富的肢體語言,老師的面授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感召力,可以更好地傳遞大學語文的人文精神內涵。
參考文獻:
[1]周奕含.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建構[J].教育教學論壇,2017(32):262-263.
[2]方燕妹.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建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27(12):54-56.
[3]李玉芹.網絡環境下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探索,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