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娜
摘要:在高校舞蹈教學中,舞蹈形體訓練作為其主要教學內容,其以素質教育發展為教學準則,將其與文化課程相結合,但因其獨特的訓練特點,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訓練時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還要使學生對形體的基本功進行熟練掌握,提高高校學生的氣質修養與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校教學;舞蹈形體;教學手段;方法
舞蹈形體訓練作為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其對高校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全面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舞蹈能夠將自身情感進行充分表達的肢體語言,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具體、優美的肢體動作將人心中的想法與情感進行表達,以提高學生的舞蹈形體訓練的效果。舞蹈學習的基礎是形體訓練,教師要以訓練學生的情態、形態、氣質為主,進而要求學生在訓練中能夠對動作要領進行熟練掌握,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氣質修養。
一、高校舞蹈形體訓練的意義與當前存在的問題
舞蹈形體訓練的基礎內容包含了體形、體態、肢體語言等基礎內容,教師在舞蹈教學中通過對學生形體訓練能夠促進其肢體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舞蹈形體訓練作為綜合性的拓展訓練,其以人體理論為科學基礎,以審美理論為教學指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科學的基礎訓練對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形體訓練教學作為建立學生正確審美觀的課程,在訓練活動中開拓學生藝術思維,通過對審美、藝術進行全方位的探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1]。舞蹈形體訓練課程較為刻苦且難度較大,教師在訓練時不僅要鍛煉學生的形體還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自制力的訓練,學生通過長期的形體訓練,能夠鍛煉其吃苦耐勞、堅持到底、樂觀向上的道德品質,為其日后的生活學習奠定基礎。雖然高校舞蹈形體訓練愈加受到社會的關注,但很多學校還未改變傳統觀念,使得高校舞蹈形體訓練仍存在許多問題:(1)學校對舞蹈形體訓練不夠重視。文化課作為國內教育教學的主流,學校一直將其作為學生的必修科目,而舞蹈形體教學則不受重視。雖然部分高校將舞蹈形體教學列入主要教學課程,但由于較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使得其形體教學如空設。(2)訓練內容脫離學生實際情況。舞蹈形體訓練作為學生學習的課程,但是大部分學生沒有舞蹈基礎,在形體教學中具有難度的教學導致學生很難學習,因其種種因素,學生對舞蹈形體學習產生逆反情緒,使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充分發揮自身作用。
二、高校舞蹈形體訓練課教學的方法探究
在高校舞蹈形體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全面的提高學生舞蹈形體訓練的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學習上不斷的進步,實現學生長遠發展,下面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
(一)加強對舞蹈形體訓練的重視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加強對舞蹈形體訓練的重視程度,對其訓練教學活動加大投入力度。訓練設備作為舞蹈形體訓練課的基礎,擁有良好的訓練設施是上好舞蹈形體訓練教學課的前提[2]。學生在安全、完善的場地內進行舞蹈形體訓練,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形體訓練的積極性。高等院校在教學中對場地擴建和設備更新進行明確要求,通過對舞蹈形體訓練教學的高度配合培養學生對形體訓練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訓練,進而通過形體示范教學加深學生對形體動作的理解,以滿足高校學生的實際訓練需求。
(二)完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內容
傳統教學模式不止對文化課產生影響,對舞蹈形體訓練課程也有一定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雖然教師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但沒有獲得良好的課程反饋。高等院校舞蹈形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并以學生的專業特點為基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審美能力[3]。在高校舞蹈形體訓練教學環節中,教師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之間的客觀差異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手段,遵循舞蹈性原則,通過由簡到難的動作設計,規范學生的動作。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采用創新性教學方法,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內容,進而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以提高舞蹈形體訓練的教學質量。
(三)訓練中強化形體動作的規范性
高校舞蹈教師在教學訓練中要注意學生形體動作的規范性,在對舞臺場地、教材、器材等方面進行選擇時,要進行系統性安排,為強化學生形體動作的規范性做出保障。此外,教師在進行舞蹈形體訓練時,除了要對學生動作的規范性進行要求,還要重視學生的素養訓練與方法訓練,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與身體情況進行較為系統的訓練,進而使得學生的形體動作更加規范,進而在舞蹈表演時具有更強的表現能力,促進高校學生整體舞蹈能力的提高。
(四)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是高效教學的保障,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每位學生對舞蹈的悟性不同,相同時間內訓練效果不同,因此,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一方面,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基礎、能力、悟性對學生的訓練內容進行調整,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測評以及訓練時,也需要做到因人而異,需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開展訓練與測評,保障測評的準確性、客觀性,保障訓練質量。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不能夠以統一的標準衡量學生成績,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解決,爭取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
(五)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強化訓練的目的性
在形體訓練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訓練效果的基礎,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可以保證訓練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強化訓練的目的性,保證訓練的有效性。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強化訓練的目的性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內容,第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和諧師生關系下,學生可能愛屋及烏,從而保證訓練效果。為保證師生關系的和諧性,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在公平工正的情況下進行訓練,保證訓練效果。第二,強化訓練的目的性,保證目標的明確性。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訓練目標,并為訓練目標的完成而努力,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提升訓練質量。由此可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強化訓練的目的性非常重要,是保證訓練效果,有效開展形體訓練的關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總結
隨著社會改革的發展與深入,高校舞蹈形體訓練課程也愈加受到關注與參與,教師在訓練活動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進行不斷完善,使教學內容能夠得到及時改革與創新。此外,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加以重視,引導學生樹立較高的審美意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藝術性思維,以此實現舞蹈形體教學的高效性,滿足素質教育的基礎要求,以實現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凌.探究高校舞蹈形體訓練課教學新方法[J].國際公關,2019(06):95.
[2]梁旦旦.高校舞蹈形體訓練課教學新方法探究[J].電視指南,2018(13):249.
[3]李芳.新形勢下高校舞蹈形體訓練課教學新方法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6(0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