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摘 要:《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的課程改革已全面進入核心素養階段,但在初中美術新課程標準尚未明確的背景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是值得我們每一位美術教師亟待解決和探究的問題。文章認為,“基于核心素養的美術教學”就應該改變傳統的“一課一練”課程教學模式,將單課時轉換為單元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明確任務,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去獲取知識技能,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調查研究發現,單元化教學模式更符合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我們應在單元化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美術;單元化教學;課程改革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美術校本課程單元化實踐研究”(皖JK-18041)階段性研究成果。
目前,我國部分一線城市區域單元化教學開展得比較順利,比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但是很多二線以下城市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單元化教學模式應用得非常少。那么,阻礙單元化教學模式發展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呢?一方面是受地方條件資源約束,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模式和觀念不創新。要想單元化教學順利進行下去,探尋出最獨特的地方教學模式,就需要美術教師大膽去創新,摒棄傳統教學模式,重視單元化教學方式,不斷探究單元化教學模式。本文針對單元化教學概念,提出了初中美術課單元化教學的意義,并且分析提出了如何開展初中美術課單元化教學實踐研究。
一、單元化教學的概念
最早的單元化教學概念是由美國人提出的,在1931年,美國莫里遜提出了莫里遜單元教學法。單元化教學法指的是以教材的某個主題、活動劃分單元進行設計和開發教學的形式。引導教師能夠綜合考慮教材主題中的內容,去合理設計和安排教學模式,讓每節課課堂內容具備連貫性、持續性。單元化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達成整體的教學目標和效果。此外,單元化教學還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發揮出其獨特的優勢和特色。美術新課標中提出的“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借助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和生活”,這句話剛好符合單元化教學的概念,可以讓新課標的要求落到實處。
二、初中美術課單元化教學的作用
(一)單元化教學符合核心素養新課標的要求
單元化教學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具備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在傳統的美術課程中,采用的多是單課時“一課一練”的教學內容,每節課之間知識聯系不夠緊密,在有效的時間內不能充分發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學生的創造力也得不到很好的發揮。一節課通過固定的教學模式表現,看上去似乎熱熱鬧鬧、豐富多彩,實際上學生面對太多的教學內容和環節感到枯燥無味,絲毫沒有學習的興趣。而單元化教學則是根據實際和教學條件設計出具有研究性教學主題和單元計劃,利用多個課時來進行教學活動,每一課時和單元都是相互聯系的,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專題。這樣,學生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去利用多種材料,積極主動地研究美術課程,自主完成美術作品,獲得最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這也實現了新課標改革的標準和要求。
(二)單元化教學有助于校本課程的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以下要求:“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變課程過分強調學科體系、脫離時代和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實際的狀況。”因此,一線美術教育者可以結合地方資源優勢,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學生所喜愛的單元化校本課程,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三)單元化教學提倡自主探究學習方法
單元化教學提倡的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確定美術專題,主動積極地探索美術課程知識,從而自主獲取探究知識的能力。利用自主探究方式來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且利用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和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單元化教學根據新課標要求,追求學生全面發展,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掌握了各項能力,提升了自身思維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品格和態度,樹立了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單元化學習方法是通過教師的指導形成的一種自覺學習態度,就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素養,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氛圍中,發揮課堂主題作用,從而提升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開展初中美術單元化教學實踐研究的途徑
(一)以學生為主,研究教材,制定教學計劃
美術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審美性、人文性和娛樂性,在對初中生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力,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所以,應該根據美術教育的新課標要求進行教學活動,而不是以美術的專業性進行教學,美術更多地貼近生活,進行生活化的美術教育。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單元化教學模式的優勢,以學生興趣愛好為主,去設計教學方案。可以把版畫、剪紙、泥塑、手工制作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納入進校本課程之中。通過美術課單元化教學,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找到自信。同時,要想有效實施單元化教學,教師應該去分析研究教材、課標等。對于教材,教師應該熟讀精讀,不但要研究本學期美術教材,還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制定出大單元的主題、提綱和計劃。這樣才能發揮出初中美術課單元化的意義。
(二)創新教學內容
美術課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人文性,生活中到處都是美,為了讓學生能從各種角度去發現美,感受美,教師需要打破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界限,將美術學科和其他學科有效融合,創新教學內容,充分體現出美術課的綜合性,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比如,美術學科可以與歷史學科結合,學生可以通過美術作品來了解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文化來源,更好地理解和領會美術作品。巧妙地將美術融入進其他學科當中,讓學生愉悅自主地獲取知識。其次,美術課還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傳統文化和習俗來開展單元化教學,引導學生對當地傳統文化和習俗進行了解和調查,用美術的形式來展示調查結果,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剪紙藝術活動,開展剪紙藝術講座,讓學生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從而創作出有意義的美術作品,也對剪紙藝術充滿了興趣,這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美術課可以利用學科或傳統文化的形式來創新教學內容,讓課堂也變得生動有趣。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還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和祖國。
(三)靈活運用單元化教學中的教學方法
單元化教學會用到很多的教學方法,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法。例如一位美術教師在《精美的報刊—版式設計》這一課中就用到了情境教學法,他把課堂設計成報社,同學的角色定位成雜志社編輯,在教師主編給出的任務學習單要求下,同學們積極探究報刊的版式設計要素,最終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務。這位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了真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學習中學以致用,既提高了實踐能力,也收獲了實用的學習結果,內化于心,外化其行,培養了學生在面對復雜和不確定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習環境,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中擔任的角色更多的是合作者、啟發引導者的角色,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向藝術家一樣去思考創作”的思維品質,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讓學生在“做中學”養成“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全面發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四)注意初中美術課單元化教學小結
每一個單元教學結束以后,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總結,在教學總結中去了解教學內容的完成情況,還有學生的接受情況。利用單元教學小結,教師應該不斷去分析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反思自身的教學方式,總結教學經驗,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研究分析單元化教學在初中美術課中的作用,從而發揮出單元化教學的多元化優勢。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學生全方面發展為目標,去開展初中美術課單元化教學。
四、結語
綜上所述,單元化教學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和創新,更加符合核心素養的新課標要求。美術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審美能力以及創新思維模式的培養。因此,在初中美術課程中實施單元教學模式,不僅給美術教學指明了方向,還創新了更多的教學方法。初中美術單元化教學的探索與研究同時也為一線美術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孫瑋.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美術教學:淺談對一堂美術欣賞課《抒情與寫意》的思考[J].藝術評鑒,2019(11):135-137,134.
[2]王啟新.淺析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優化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0):75.
[3]劉茜.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美術單元化教學設計實踐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
[4]龐世學.初中美術課單元化教學的探索與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
阜陽市潁泉區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