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羽毛球運動在高校廣泛開展,羽毛球運動不但可以增強院校大學生的體魄、愉悅大學生的身心,還能豐富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陶冶大學生的情操。但是,隨著羽毛球運動在各大院校中的普及與傳播,定然也暴露出各色各樣的問題。本文以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理分析法等為研究方法,通過研究與分析遼寧省各大高校的羽毛球運動開展的現狀,對影響各大高校羽毛球教學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進行梳理,并針對問題提出相關解決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遼寧省高校羽毛球教學;問題探析
羽毛球項目在我國的普及率較高,不同性別、年齡、職業、不同身體素質的群眾都可參加,因為羽毛球運動簡單易學、便于開展,不需要太大的運動場地就可以鍛煉身體,從而改善參與者的心肺器官功能,以達到增強身體與心理素質的目的。
現階段,我國各大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與目標是以多項運動為教學內容,以滿足院校大學生個體的興趣與愛好為教學理念,以激發院校大學生的運動潛能、促進大學生身心發展為教學目標。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從沈陽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沈陽體育學院等5所高校中隨機抽取8名羽毛球教師以及12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百度文庫等相關數據庫以及與羽毛球、羽毛球教學相關的書籍等文字資料,收集并整理與羽毛球運動、羽毛球教學相關的文獻資料。為了保證文獻資料的真實性與價值性,對搜集的資料、信息進行篩選與歸類,力圖為本文研究提供清晰、真實、有效的研究思路與文獻支持。
(2)邏輯分析法。問卷的設計以及原始數據的處理均需要一定的邏輯進行分析,數據結果也需要做出相關判斷。綜合多種研究方法,依據大學生終身體育觀以及羽毛球運動長久發展的角度,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與意見。
(3)問卷調查法。為了實際了解遼寧省4所院校的羽毛球教學情況,本研究引用問卷調查法,按照被調查者的實際情況以及問卷設計的基本理論原則,筆者設計了兩份卷,分別是教師調查問卷以及大學生調查問卷。
問卷發放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筆者隨機抽取遼寧省4所學校的8位羽毛球老師以及120名大學生發放問卷。羽毛球教師問卷回收了38份,有效問卷也是8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回收率也是100%;4所院校的大大學生問卷發放120份,回收了118份,有效問卷116份,回收率為98.34%,有效回收率96.67%
(4)數理統計法。數理統計法需要同時使用Excel軟件和SPSS.17軟件。用Excel軟件對搜集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數據處理之后借用圖表等形式將數據可視化。用SPSS.17軟件對數據進一步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遼寧省院校的羽毛球課程設置
(1)遼寧省4所院校的羽毛球課程設置。在課程模式方面,遼寧省4所院校中的羽毛球課程模式為必修與選修。其中,必修課程2所,選修課程2所。授課形式方面,遼寧省4所院校中的羽毛球課程授課形式分為每學期和每學年,每學期授課有3所,每學年授課有1所。在課程學時方面,課時在20到30課時之內的有3 所,在32到36課時范圍內的有1所。由此可見,遼寧省4所院校對羽毛球運動的重視程度較高,但是各大院校是以學期制來規定大學生接受羽毛球教學,而且學時設置并不多,原因是羽毛球運動的學習與訓練需要大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2)遼寧省4所院校的羽毛球的教學現狀。實地調查得知,遼寧省4所院校的羽毛球教學內容主要以實踐為主、以理論教育為輔。在實際鍛煉中,大部分以移動步法、接發球、擊打高遠球為練習的內容,教學的內容相對單一,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容易讓大學生逐漸失去大學生學習興趣。
(二)大學生評價對羽毛球課程的評價
(1)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評價。問卷結果可知,贊同課程設置合理的人數有71人(占總人數的61.21%;認為課程設置不合理的人數有45人,占總人數的38.79%,認為不合理的大學生中,有10人認為羽毛球教學的時長不足,占比是22.22%;有12人感覺授課大學生過多,占比為26.67%;還有26名大學生僅僅認為不合理但是說不出具體的原因,占比例為57.78%。
通過對教學課程設置的合理性進行調查與分析,同意羽毛球課程設置合理的占多數;但依然有38.70%的大學生感覺羽毛球課程設置不合理,因素包括教學時長不足、班級人數較多等。這表明遼寧省4所高校對羽毛球運動課程設置還存在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及時調整與完善,使得大學生更滿意羽毛球教育工作。
(2)教學內容的合理性評價。大學生是遼寧省4所院校中羽毛球運動教學的主要參與者與實踐者,他們對羽毛球運動教學的效果好壞有著最直接而真實的感受。調查顯示,80名大學生認為教師在羽毛球運動的課程內容安排合理,占總人數的比例是69.00%;認為課程安排不合理和無所謂的大學生有29名,占比為25.00%;對課程安排無所謂的大學生有9名大學生,占比為6.03%。由此可見,遼寧省4所院校中大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教學內容評價較好,認為在教學的內容科學且有效,能夠得到大學生的認同。
(三)遼寧省4所院校中羽毛球運動的師資情況
(1)羽毛球教師的性別與年齡情況。調查數據顯示,遼寧省4所院校的羽毛球運動教學中有男教師有6名,占比為75.00%;女教師有2人,占比例為25.00%。年齡方面,小于30歲的羽毛球教師有3名,占比為37.5%;年齡在31-40歲之間的教師有4人,占總人數50.00%;年齡在41-50歲之的羽毛球教師僅有1人,所占比為12.5%。綜上所述,遼寧省4所院校中羽毛球運動教師的年齡分布比較合理,年輕教師占據多數,他們需要更多地向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虛心學習經驗來彌補不足。
(2)羽毛球教師的職稱結構。遼寧省4所院校的羽毛球教師的職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其科研能力與教學能力。據調查得知,有2名羽毛球教師具有副教授和教授職稱,占比為25.00%;有3名羽毛球教師是講師,占比是37.50%;有3名教師是助教,占比同樣為37.50%。由此可見,遼寧省4所院校的羽毛球教師多是講師和助教為主,最少的是副教授和教授的職稱。
(四)遼寧省4所院校中羽毛球運動的對策研究
(1)院校營造羽毛球運動氛圍。遼寧省4所院校應該積極利用學生的社團,多種措施鼓勵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羽毛球運動的學習與鍛煉。比如,積極組織羽毛球比賽,賽程設置專業組與業余組,盡可能擴大業余組的參賽人數,通過校園羽毛球比賽營造體育運動的氛圍,促使羽毛球項目在遼寧省院校的發展與進步。并且,需進一步科學地、合理地規劃體育場館,增加體育場館使用率。在羽毛球場館開放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多變,形成具有院校特色的羽毛球發展模式。
(2)更新與完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式方面,將娛樂、學習、訓練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體。羽毛球課程的考核方式需要變革與更新,加入過程性評價,從多方面考核,側重大學生的日常學習態度,幫助建立更強的自信心與參與感。遼寧省4所院校的大部分羽毛球教師是青年,他們與大學生的年紀相差不大,可以更好地融入大學生群體中,依據學生的需求與愛好及時調整授課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容易針對大學生群體因材施教,及時更新羽毛球教學的內容與強化形式,讓大學生更容易接受與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坤.論山西省8所高校課外羽毛球運動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當代體育科技,2017,7(07):46-47.
[2]任宏略.羽毛球運動對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價值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23):32-33.
[3]魯紀紅.淺析高校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步法訓練的重要性[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06):50-51.
[4]侯桂明.影響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體育科技,2017(06):12-13.
作者簡介:
高茹玖(1992.12-),男,河南開封人,大學本科,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
張裕(1993.5-),男,河南開封人,碩士,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